三次高考漫过我的二十岁
2009-03-30四夕羽
四夕羽
2007年,我在网上查询到高考成绩的时候,难过地把头深深地埋了下去。我几乎能感觉到,背后几束焦急而又满含希望的目光,渐渐地黯淡下去,而后,是一阵伤心而失望的叹息。这样的叹息,我已是第三次听到。
还记得两年前的我,自信张扬,曾在亲朋好友面前放出狂言,一定能考上川大的华西医学院。那时候的我,是有理由骄傲的。每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排名都在全校的前十名。而我所在的中学,每年都至少可以考上十五个北大、清华。
然而命途多舛,高考前一个月,父亲意外离世。父亲遭遇车祸的几天前,语文老师还在评价前一年的高考作文,说很多考生为了打动评卷老师,捏造说自己的父母重病或者身亡的情节。我们都笑了,为这种拙劣的骗分方式。我哪里想得到,命运偏偏给我开了这样的玩笑。那时候我刚满十八岁,生活展示给我的,是一路的繁花似锦,我从来没有想过,生活会以这种绝望的方式把我带到另一个极端。这场打击让我一蹶不振。
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心力交瘁的我走进了考场。想到父亲生前的音容笑貌,我再也无心考试,眼泪成串地掉下来,甚至模糊了试卷。这种感觉,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体会。浑浑噩噩地结束了两天的考试,走出考场,天阴沉沉地快要下雨,路上行人匆匆,我不禁痛哭。我知道,自己考砸了。
六月底,我拿到了人生的第一张高考成绩单,只高出三本分数线十分。三本的概念是,每年的学费,至少要一万五千元。而父亲离世后,家里早已负债累累。家里的气氛,再次如早到的梅雨季节,漫山遍野地阴沉了下去。母亲轻轻地叹了口气,然后躲进卫生间,默默地哭了一天。看着无助的母亲,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已经没有了护航的双翼,突然之间,我就成了这个家庭的顶梁柱,面对灾难,我应该表现得更坚强。我悔不当初,连志愿也没有填,就直接去补习班报了名。
第一年补习,我几乎倾尽了全力。补习的生活是艰辛的,从早上七点一直学到晚上十一点,我已经记不得自己啃了多少个面包,吃了多少袋方便面。母亲也把自己的心思全部放在了我的身上。她常常会做了好吃的,然后不惜辗转几趟公交车送到我的学校来。母亲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每次总是在售票员不耐烦的催促声中最后一个上车。常常没有座位,母亲就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做好的饭菜,在拥挤的人群中,整整站上两个小时,下车的时候,脚背都肿了。她每次来学校,都似乎比上次憔悴。等我吃完,她又急着去赶最后一趟公交车。暮色中,她像一段干枯的树干,似乎随时都有被风吹折的危险。从学校会客室到教室,只有五分钟的路程,可每次我都觉得好漫长,似乎每一步,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而我,也越发地沉默。和其他的补习生比起来,我知道自己的责任更重,背负的希望更多。一整年里,没有朋友,没有交流,甚至没有愤懑和怨言。我像一头拉磨的驴,大学就是额前的那束青草,引诱着我奋不顾身地前行,却永远不知道这样的努力,何时是尽头。
六月,我再次坐进了高考考场。考场外,烈日当空,家长蜂拥,母亲没有抢占到阴凉的位置,只好暴晒在烈日下,怎么劝也不肯回去。我的心揪紧得难受,也暗暗发誓,一定要考出最好的成绩。每考完一场,手心里全都是汗水。
只是,封闭了一年的我,不曾看到电视、报纸上的报道,四川省2006年的高考生,较2005年增加了近30万,2007年还将继续增加。而与此相反的是,大学不再扩招,入学门槛更高。拿成绩单的那天,连爷爷奶奶都从乡下赶来了。他们和母亲,一起眼巴巴地望着我,大气也不敢出。我考出的,却是一个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分数:只上了专科线。
我再一次听到了那令人心碎的叹息声。
我和自己较上了劲,非要考上重点大学不可,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找回逝去的尊严。我决定再次补习,母亲无奈地看着我撕了专科的录取通知书,欲言又止。这一次,因为分数低,还交了两千块钱的补习费。而且,还有三位我读应届班时的任课老师,他们看我的眼神,不知是同情,还是怜悯,常常让我无地自容。也许从那时起,我上课精神不集中,彷徨中看不到未来,甚至开始惧怕高考,在这样的状态中,我迎来了二十岁的生日。
不知道幻想过多少次,自己二十岁时,该有怎样的骄傲和辉煌。至少应该是在大学清静的校园里,沐浴着晨晖晚霞,遥想着怎样挥动自己尚未丰满的羽翼,豪情万丈地创造属于自己的天空,给父母带去自豪和幸福。而不是像现在,在昏暗的灯光下,在静谧得只能听到“沙沙”写字声的教室里,埋头于高耸的资料中。猛然接到母亲发来的短信:儿子二十岁生日快乐!不要太累,注意休息。
我不禁潸然泪下。
而再一次的高考,连我自己都疲倦了,对自己没有信心,做题没有感觉。走出考场,我只希望天可怜见,让我遭遇一次奇迹。
然而,第三次高考的成绩也只上了三本。兜兜转转一个圈,又回到了原点。而人,早已疲惫不堪。
拿到通知书那天,母亲做了很丰盛的饭菜,她很高兴,还准备了一瓶酒。母亲说:“儿子,干杯。第一杯,二十岁生日快乐。第二杯,祝贺你考上大学。第三杯,苦难和挫折,也是一笔财富,未来的路,一路走好。”我的心里一阵释然。感谢母亲,总是在我最彷徨的时候,支撑着我,伴我走过最艰难的岁月。
我静静地填写了专科志愿表,母亲的脸上也有了一丝笑意。错过的,不可再追悔;而未来的,尚可努力创造。谁能否认,苦难和挫折,又不是另一种财富呢?母亲,相信儿子,会把错过的两年,一分一秒地夺回来,在三流的大学里,创造一流的自己。
(编辑文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