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不在技高
2009-03-30
从零做起
年轻时,我喜欢打羽毛球,服兵役时我在航海学校做教官,一个星期只教十个小时课程,所以有很多时间打羽毛球,每天至少打球两三个小时。
1983年我退伍之后做回老本行——船员,虽然我很喜欢航海但是考虑到家庭因素,在半年多后舍弃航海这个高薪资的行业,经同学介绍去一家做网球拍的工厂——波力公司做事,从最基层的仓库管理员做起,做到业务员,不到一年做到业务经理,再升任仓管经理,最后到产销经理。虽然天天和网球拍打交道,我却很少上球场挥挥球拍,实在是工作太忙,而我的体育时间又基本给了羽毛球。
干了6年,我离开工厂做批发。第一个代理的是法国的球拍,后来是一个比利时品牌,再代理伽马,Kawasaki。再到后来专心做Wilson的代理,公司业绩年年翻番,在台湾代理Wison六年,业绩翻了七倍。我在Wilson的六年创造了台湾体育用品市场的奇迹。Wilson找我去做中国大陆市场,大陆业务是从零做起,我花了半年时间把大陆市场的管理顺Wilson进军中国大陆市场有些“曲线救国”的味道,虽然已经是20世纪末,但直接在内地生根还不现实,于是最开始在香港设立了一个分公司,然后在大陆找经销商,中间环节多了,仿佛“隔靴抓痒”,效果不是太好。
我们刚进入大陆市场的时候,无论店家还是消费者都对网球装备,甚至网球一知半解,大家最熟悉的网球明星是张德培,因为他的华裔面孔,知道桑普拉斯和阿加西都不是很多。打网球的中国人更少,大多数是领导干部、企业老板,网球算是标准的“贵族运动”。
消费者对网球品牌的概念更是淡薄,基本是店家推荐什么拍子就买什么,那时国产球拍占据大份额的市场,差不多有80%。大家对国外品牌的认知度不高,而且市场充斥着许多仿造国外名牌的拍子,因为大多数球友囊中羞涩,这些仿制拍颇有市场。
除了消费者对品牌知之甚少,内地的不少网球市场圈内人也没有品牌概念,他们缺乏一定的忠诚度,今天做这个牌子,明天就换另一个,基本上是有什么牌子就卖什么,产销秩序很是混乱。此外,“争权夺位”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最初中国有六个经销商,互相串货,6个经销商都说自己是中国总代理,诸候割据。我接手之后,根据中国“市场大业务小”的特点,整合市场“收归兵权”,成立中国总代理,作为一个指导者,见证了中国网球市场的成长。Wilson大陆部分只是工作的—部分而已,我负责所有亚太地区,13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务。亚太区市场占有率成绩做好的是泰国的70%,印尼的70%,韩国的60%,在韩国我从2000年开始做羽毛球,五年之后市场占有率已经做到第二名,只在Yonex之下。
把中国大陆市场理顺后,下一个任务是做韩国市场,再是泰国,再去印尼。一定要有耐心,然后根据各国不同国情,给他们一些甜头,他们就不再排斥你,三次之后,他就信服你了。整个区域最难做的是越南,由于长期战争,人们之间没有信任,大家互相猜忌。
Wilson一开始是用欧洲规格在亚太卖,直到我在才开始有适合亚洲人使用的规格,后来在台湾时,整个Wilson在全球的产品只有我是唯——个可以直接向工厂下订单的代理商。总之,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从最基层到现在的地位,我都有得到一些朋友的鼎力相助。最开始做波力的品牌,1983年到2000年,我还是波力的股东。不继续做波力是因为不喜欢跟人争,我不喜欢玩政治,只要有政治斗争的事情,我就没有办法违背自己的内心,就会主动退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的每次退出,反而为我打开更多的窗户。想想这些年来,一路走来,6年工厂经历,从仓库管理员到产销经理:8年批发代理历史,从最小的法国品牌代理,再代理比利时的,再到伽马、kawasaki,一年代理三个品牌,再到专做Wilson,业绩年年翻番。在台湾代理Wilson六年,业绩翻了七倍,进而在市场上攻城拔寨,由区域性再到国际性的,攻占一个又一个市场。不同的工作吸收不同的管理经验,各方面都做过。点点滴滴的累计,让我有了全面的知识。这是我最大的财富。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先做人后做事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我选择人才,任用人才的标准。
进军二线市场
掐指算来,我和中国大陆网球市场结缘已经10年了,期间,网坛早已改朝换代,费德勒接过桑普拉斯的王位,中国网球市场更是焕然一新,改变可谓翻天覆地。就像费德勒受到纳德穆追赶,比赛更具观赏性一样,我们的网球市场发展也会愈加成熟,越来越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经过10年的磨合,无论我们商家还是消费者,都变得更具专业水准,许多人对男女网坛局势如数家珍,而我们在品牌推广上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通过广告、试打会、比赛等方式树立品牌形象,增加认知度。
从前我们想办个比赛,需要先向协会申请,交给他们各项费用,还要受到其他限制,而现在我们想赞助或主办一个比赛很容易,此外,各个协会都非常热情,媒体宣传也很到位。一句话,从官方控制演变为民间发挥。这些年间,我们的经销商也大变脸,从前开的网球用品专卖店大都规模小,选址也比较偏远,而现在他们肯花大钱,开店至少都是一下投入几十万。发展是可喜的,但还是要客观看待现状。显然,中国网球市场已经走出早期的“草莽”阶段,有了雏形,开始步入正轨,前方的路还很漫长。目前,80-90%的网球装备消费来自一线中心城市,下一步的重点开发二线城市的市场,而三线城市更是有待挖掘,那里的大多数人对网球的了解几乎为空白。在欧美国家,网球人口差不多有5%的比重,而中国大陆打球的人大概只有5%o。在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网球市场会日渐走向成熟。
我这一生都和网球连在一起,到现在我已经在体育用品行业打拼了25年。1983进入网球装备生产领域六年,接着做了八年代理批发,然后在Wilson干到2006年后离开。2006年以前,我与wilson是分不开的,从Wilson市场营销总监和全球羽毛球总监退下来后,观望了两年,叉在2008年底重回网球领域,在新成立的爵摩仕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任职,我们公司是登路普和史莱辛格两大网球品牌的代理商。之所以在退出“网坛”之后再度杀回来,我觉得中国网球氛围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尤其是中网和大师杯的举办,中国人又拿了奥运冠军,形成了网球发展的浪潮,而网球装备市场的合理构建是网球健康发展的启蒙条件。由于登路普有着百年的悠久历史,而且国外品牌商给我们操作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所以通过一线中心城市产品形象展示,我们有信心开拓这两个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从而扩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