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秘突尼斯

2009-03-30Lavender

数码精品世界 2009年3期
关键词:突尼斯沙漠

Lavender

一个古老的传说,一片沙漠,一汪海水,一个多情的民族……千百年来,在地中海独特的氛围中钩织出了独特的国家和民族突尼斯……

突尼斯的色彩

飞机降落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的时候,正是午后十分。金色阳光洒得遍地都是,丝毫没有燥热感,沐浴在阳光中,微风吹过,掠过面颊,舟车劳顿的感觉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接下来旅程的兴奋和期待。迎着地中海的微风,和当地的朋友阿克莱姆一起,我们的车向突尼斯市中心驶去。

前往突尼斯之前,脑子里所想象到的突尼斯印象是传统。不过当我第一次在市中心散步时,才体会到突尼斯是奔放,热情和传统的融合。突尼斯的建筑可以说是一大看点,在这里绝大多数房屋采用白色、白色的屋顶和白色的墙壁。白色色彩明快,再搭配上棕榈树、橄榄树、浓密的椰枣,还有街道上随意可见的鲜花,红色、粉色,整个城市就像一个调色板,色彩鲜艳和谐。突尼斯保存了很多古老的门,传说在突尼斯有各式各样绝不重样的门,蓝色居多,黄色,棕色,上面还用铁钉排列出不同图案。走在街上,曾经看到有外国的摄影师专门为拍突尼斯的古门而来,在小摊上还可以买到不同古老门图案的明信片。阿克莱姆告诉我一个传说,突尼斯市像是一朵优雅的白色睡莲,在希腊神话中,英雄尤利西斯带着船员在地中海上航行,当行驶到突尼斯湾的时候,所有人都被这片土地所吸引而决定留下。

突尼斯人是热情奔放的,有时候也会有腼腆的时候,但绝对好客。坐在街头的咖啡馆,消磨下午的时光,细细的观察也是一种享受。生意兴隆的面包店,琳琅满目的小百货店铺,人满为患的咖啡馆,穿着时髦的年轻少女,裹着鲜艳头巾的女人,英俊而又热情的小伙儿,还有抽着水烟的老人,可以说是突尼斯市人们的缩影。在这里,小伙子都很热情奔放,遇到心目中的漂亮女人,会吹口哨打招呼。阿克莱姆告诉我,文化不同,所以如果听到有人向你吹口哨,千万别误解,其实这是对你的魅力的一种赞扬。

突尼斯城区由新、老两部分组成。老城麦地那是伊斯兰传统城市建筑的象征,保留了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北非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传统布局和建筑风格。老城区里大约有不到3000家手工作坊,这里面包括木器、金属、首饰、皮革、纺织、食品等,大概有3000多家店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麦地那的传统手工艺品非常出名,如铜器、金银手饰和古董等,都是各地游客的收藏品,麦地那的阿拉伯市场更是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外国游客,这里一个小巷接一个小巷,每条小巷就是一种工艺品产地,生产特定的商品,保持着封建的、分散的小作坊生产方式。有铜器巷、金银手饰巷、香料巷、阿拉伯帽巷、阿拉伯服装巷、橄榄木制品巷、地毯巷等等。每条小巷地上堆着、墙上挂着各种光彩夺目的商品,一派阿拉伯市场色彩。传统市场就是花一天时间都逛不过来,再加上市场里一条小巷连着一条小巷,对于第一次来的游客特别容易迷路,幸亏阿克莱姆带着我穿越了整个市场。

新城紧邻老城。布尔吉巴大街是首都最繁华的商业街,两旁汇集了众多的饭店、旅馆、商店、电影院和咖啡馆。据传该处以前是一片湖水,后一男爵夫人为扩大其领地雇人填湖造地而成。在突尼斯,最繁华的商业区是布尔吉巴大街,这里也被称为“香榭丽舍大道”,在街道的两边。咖啡馆、书店、时尚店铺、酒店一家挨一家,咖啡馆在突尼斯当地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里去咖啡馆不分时间,最有名的当属松子薄荷茶,平均两个第纳尔一小杯。幽香的薄荷茶再配上一层浓香的松子,往往还配上一块甜点心,回味无穷,薄荷茶极容易上瘾,很多人都是一杯接一杯的点,久久不愿离去。喝过咖啡,在“香榭丽舍大道”逛街也别有趣味,大街东头就是共和国广场,这里矗立着布尔吉巴总统铜像:大街的西边是独立广场,广场的中央是突尼斯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卡尔敦铜像。在突尼斯城,巴赫多博物馆可以说是一个必去参观的地方:传说这里是世界上最美的博物馆之一,踏进博物馆,在这里我看到了世界上最完美的古罗马镶嵌画。

迦太基遗址

清晨,告别了老城麦地那,阿克莱姆带我前往向往已久的迦太基古城遗址站在遗址内部,周围环绕着历史悠久的遗迹,金黄色的阳光均匀的洒下来,更给遗址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阿克莱姆为我缓缓讲述这里发生的历史。可以说迦太基古城遗址在爽尼斯众多古迹中是最着名的。遗址位于突尼斯市城北,公元前814年由腓尼基人兴建,占地面积为315公顷,主要建筑包括城墙。宫殿、神庙、别墅、住房、公共浴室、剧场、竞技场、跑马场、港口、墓地等,这里曾经是地中海强盛的奴隶制国家的首都,同时也是当时北非、地中海地区政治、经济、商业和农业中心。

公元前264年起,迦太基和罗马帝国间曾爆发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6年迦太基战败,都城被罗马人纵火烧毁,数十年后,罗马人在废墟上建起了新城,成为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人口最多时达60万。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座近3000年的历史名城几经兴废,如今人们只能从留下的断墙残柱、墓葬、石碑、镶嵌画和挖掘整理的遗物中,窥其繁华兴盛之时的面貌

迦太基古城最古老部分位于紧靠海岸的比尔萨山下,是迦太基城的中心,比尔萨山虽南部为迦太基生殖女神塔甩特的圣殿。比尔萨山上曾建造坚固的防御工事。通过发掘,除宫殿、住宅等建筑依稀可辨之外,还发现了一批石棺和随葬品以及拜占庭时代的宫殿遗址迦太基古城罗马时代的遗迹残存较多罗马人在比尔萨山上建有大神庙,露天柱廊上则保存有古罗马在迦太基最杰出的雕塑胜利神和丰收神的雕像,著名的公共浴场则是在公元145至162年间罗马里帝安东尼时期建成的,是古罗马的第四大浴场从基部残存的柱石、断墙、拱门可隐约看出两边对称排列的一间间浴室,浴室有更衣室、冷水室、温水室、蒸汽浴室、按摩室、健身房等浴场用水则从远处的山泉通过60公里长的引水渡槽引来。渡槽高6至20米,至今仍遗存数段渡槽和支架。

住宅区也保存有雕刻精美的石柱,上面饰有人像、狮头、马身等。在数处庭院的地面上,有2000多年前用各种颜色小石块拼成的镶嵌画,残存部分的色泽依然绚丽华美画面的内容有马、少年捕鸭、生动的鹿等,这些都显示了罗马时期迦太基镶嵌画的成就, 罗马时期修建的迦太基古城同其他罗马城市一样,有圆形剧场和椭圆竞技场剧场分成3个部分,各用棚栏隔开,乐队席后都有5级台阶,舞台前面都有着几个壁龛后墙有3个门,舞台两侧的门直通场外的柱廊舞台对面是圆形石看台,共21级椭圆形竞技场也相当大,可容纳5万多观众迦太基被毁后,这里成为采石场,建筑材料被移作

他用,只留下了建筑遗址。

哈马马特

傍晚,我们继续向北开,前往北部海滨城市哈马马特,透过车窗,还没有看到海,就闻到了海水的咸味。伴随着海鸥的叫声,车子一转,眼前出现了大片蓝色的海水,在夕阳的阳光下,海水散发出不同的色彩,很是妖艳,在这里,全城分老城和新区两部分老城仍然保持着几个世纪以前的格局,遭毁坏的部分建筑也都被按原样修葺。老城的当地人居住区多为低矮的一层建筑,为黄色或白色,窄小的胡同曲曲弯弯,老城的阿拉伯市场热闹非凡,出售看当地生产的服装、手工艺品、各种尺寸的地毯,在出售首饰的露天小摊上,用金、银、铜和其他代用品制作的项链、耳环、戒指、胸针等各种首饰,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来此的游客摩肩接踵在这里,买东西和店主讨价还价也是一种乐趣,一种和当地人交流的机会。

在突尼斯,每一处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阿克莱姆简直像是历史学家,对于我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古老的哈马马特是由腓尼基人创建的老城的最高建筑是古堡,呈正方形,只有一道门可以进人紧挨着古堡是12世纪哈马马特的一位酋长的陵墓,如今,古堡和陵墓已成为了哈马马特的象征。站在吉堡顶上,近处的老城和远处的旅馆群尽收眼底从老城到新区,有完全的不同感觉。漂亮的海滨旅馆,争奇斗艳的花卉草木,曲径通幽的人工小道,各种肤色的游人,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哈马马特非常受人喜爱,因为它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海湾既无礁石,也看不见排天巨浪。海滩上白色的沙子细腻、柔软,海边绿树成荫,气候四季皆宜,在这里气温平均,既没有酷暑,也无严冬。

红蜥蜴列车

因为红蜥蜴列车每天都是固定的时间发出,而且只此一班,所以我们早早的就来到了火车站。“红蜥蜴”是法国送给突尼斯国王的礼物,所以在车厢上还可以看到皇家标志。因为通体都被漆成深红色,又在南部的黄土峡谷中穿梭,所以被大家称为“红蜥蜴”小火车如今已经成为观光火车,不过火车的内部依然保留了过去的设置,分为一、二、三等车厢,一等车厢是豪华间,有舒适考究的沙发;二等车厢里是对排的软椅。车厢间采用古老的挂锁式连接方式,车尾是露天的,可以看到360度的全景。火车从Meltaoui小镇出发,一开始还路过当地人家的院子,再行驶一会,院落看不到了,都是满眼的黄土峡谷,两旁是刀削斧劈的绝壁,还有一条小河流淌。车上还会有列车员出售松子薄荷茶,两个第纳尔一小杯。喝着浓香的松子茶,和同车厢的国际游客聊天,不知不觉中2个小时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又回到了Meltaoui小镇的车站。阿克莱姆告诉我,这个红蜥蜴非常受人欢迎,大部分时间都是满的,问过售票员,票价大概20第纳尔,不过夏天需要提前预定。

蓝色小镇

西迪·布·赛义德是一座神秘的小镇,它还有一个迷人的名字叫蓝色小镇,位于突尼斯市北部18公里处,坐落在迦太基和马尔萨两个小城之间景致优美的山包上。这里是最浪漫的小镇之一,传说在十三世纪,一些西班牙人为了逃避宗教迫害离开了伊比利亚半岛,他们穿越地中海,千里迢迢的在非洲大陆最北端上了岸,就在这个三面环海的悬崖之上开始建立自己的世外桃源。

小镇以白、蓝两色为代表色,故又被冠以“蓝色小镇”的美名。阿克莱姆将车停在山下,我们沿着一条柏油马路顺山而上,道旁店铺出售各种具有阿拉伯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尤其多的是此地有名的手工面具和沙漠玫瑰。从山脚到山顶,白色的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院门多漆成天蓝色,门上粗钉排出几何图案,现出粗犷之美。越往上走,游人越少,渐渐远高喧闹,一树树的丁香花从路边的院落里伸展出墙紫色的芯瓣点缀着明快的白色墙壁,点点花瓣落在地上,淡淡的芬芳随着微风四处飘散。院落的门上一般有三个门环,据说各有各的用途。左边那个是男主人专用的,当他拍那个门环时,女主人就会来开门。右边那是供客人用的,听到这个门环声时,男主人会出外开门,女人却要回避而装在稍低处的门环是个子不高的小孩专用的。

半山腰上有一座突尼斯风格的建筑,是阿拉伯地中海音乐中心,该中心原为爱尔朗热男爵宫建于1922年,主体建筑和辅助设施共占地3300平方米。后来总统决定把这座男爵宫改建为保存、发展阿拉伯和地中海地区音乐遗产的场所,命名为阿拉伯地中海音乐中心。

如果体力足够好,上到山顶,还可以看到这里最出名的咖啡馆。山顶的“西迪沙巴纳”咖啡馆在游客中享有盛名。因为咖啡馆凭海而建,长长的土炕上铺着草席,游人可在此享用咖啡薄荷茶和水烟,并观赏海滨的美景。突尼斯和非洲西北部的许多国家一样,也是当年的法属殖民地。这里的人们讲法语,爱咖啡“西迪·沙巴纳”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一张张小圆桌的桌面是蓝色的,过道边的栏杆是蓝色的连遮阳伞都是蓝色的,再加上头顶上蓝的天,山下变换颜色的蓝色海水,身处蓝色小镇,飞逝的时间一下子凝结在了此时。这里除了丁香,还有茉莉花。这里的白色茉莉和中国的茉莉略有不同国内的茉莉纤小,这里的茉莉因为在地中海气候和土壤中,更为粗犷,当地男人爱花,更喜欢把茉莉花扎成花束,夹在耳上。据说在当地也有讲法,在左耳和右耳上戴花有所不同,一边表示已经名花有主,而另一边则表示单身。

撒哈拉沙漠

突尼斯是海水,沙漠,传统。与热情的混合。告别了北部的海水,我们向南部开去,准备开始我们的撒哈拉征程。下午4点,躲过沙漠中最热的时间,我们开着越野车进入了沙漠。陪同我进行这次探险的是一个阿拉伯大叔卡利发,戴着蓝色的头巾。

这里常年吸引着沙漠越野爱好者来冒险,再探险。站在沙漠边缘,视线所及之处,蔓延着纯净的金黄色,无数层层荡开的沙纹,波浪似的。阳光洒在那些曲线温柔的弧形沙丘上,满眼娴静温和的光芒。据说这里每天晚上的阵风,会将沙漠表面的浮沙卷起,所有车辆轧过的痕迹都不复存在,第二天清晨,只留下层层叠叠的沙纹,和不断变换位置的沙丘,就像处女地一般,诱惑着探险者重新留下自己的足迹。

眼前的沙漠完全没有路,卡利发大叔的车一下子扎进了广阔无垠的沙漠,面前是一片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完全是根据经验,开辟自己的道路。

长期与沙漠为伍的人似乎对黄沙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虽然没有任何特殊的导航工具,卡利发却能在沙漠中行进得游刃有余,时不时向我指出哪里的沙地容易使车轮陷落,哪里只能前行,不能拐弯,还传授了我一些沙漠驾车的小窍门。随着我们在沙漠上画着优美的弧线,一座座大大小小的沙丘被我们远远的甩在身后。

卡利发将车稳稳地停在沙丘半山腰处,打开车门,顿时一股热气迎面扑来。我索性脱掉鞋子,赤脚踩在细软的黄沙上,把鞋子绑在背包上,手脚并用,走一步退半步的艰难上行。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美丽的大漠景色,站在至高点,四周起伏跌宕的沙山,层层沙丘形成的盆地,光影分明,我的影子也印在沙地山上,拖得长长的,在沙纹的映衬下,越野车一路轧过的痕迹沿着沙山轮廓蜿蜒起伏,一眼望不到头。火红的落日隐藏在远方的山峦盆地中,若隐若现,眼前一片耀眼的金黄色。

骆驼可以说是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上的人们的重要伙伴。卡利发带我们探访了居住在沙漠深处的一户人家,这里家家都养了很多的骆驼,有的是交通工具,还有的食用骆驼。主人很热情,是一位70多岁的老爷爷。他的孙子阿里自告奋勇带我们骑骆驼去探索沙漠。一行几人,带足了水,我们向深处前行。阿里坐在领头骆驼上,非常休闲自得,而对于不经常骑骆驼的人来说,最开始还是有点害怕,不过在习惯了骆驼颠簸的脚力后,才开始享受沙漠中的美景。

猜你喜欢

突尼斯沙漠
沙漠之手
沙漠之旅
走进沙漠
走进沙漠
突尼斯女性被阿联酋“临时”禁入
海边的沙漠
穿越沙漠
突尼斯柑橘出口量减少了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