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挫愈奋的书生相国苏秦

2009-03-30李德生

文史天地 2009年3期
关键词:张仪苏秦燕国

李德生

本文介绍了苏秦由一贫穷书生到身兼六国相印的历程,颇有味。

战国时期,七雄纷争,战火连年不绝。苏秦一介书生,凭三寸之舌,游说诸侯,取六国相印,身安天下十五年,可谓摆足了历史上的威风。然而,光环的背后包含了一个奋斗者的无尽辛酸。让我们走近这个传奇人物,了解他的过人智计以及不平凡的奋斗人生。

洛阳书生正少年

苏秦是河南洛阳人,生活的年代为战国中期,大约与孟子同一个时代。洛阳是东周王朝的首都,虽然当时“天下已不宗周者久矣”,但京畿所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累还是不容小视,在这样一个文化环境下长大的苏秦从小就显示了与众不同。

苏秦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贾之家,全家男耕女织,间或做点小买卖。苏秦选择了一条与父兄不同的人生道路,他既没有从事农业,也不想学习经商,而是选择了通过读书来求取前途。由于当时并没有考试取士之类的用人办法,一般学者和知识分子都是靠游说诸侯来获取功名富贵,这种游说带有极大的风险性。当时苏秦的家人都劝说他:你抛弃务农、经商这些可靠的生计去从事不能预见回报的行当,万一将来没有人赏识,那就悔之晚矣!苏秦没有听从这些劝告,坚持要走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为了求学,苏秦去了东边的齐国,其时齐宣王比较重视读书人,以邹衍、慎到等人为代表的稷下学派在齐国风靡一时,然而最终使苏秦学问大成的却是东周境内的一个隐居学者鬼谷子。

鬼谷子的身份颇为神秘,但确实很有真才实学,所教的几个弟子庞涓、孙膑、苏秦、张仪后来都成为战国历史舞台上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苏秦在鬼谷子门下求学不久,传来了师兄庞涓获得魏惠王重用的消息,众弟子羡慕不已,恨不得立即下山求取富贵。鬼谷子知苏秦学问未成,临行前复赠以太公《阴符》经,叮嘱他将来如果游说失意,只要好好研读此书,一定能够有所帮助。

秦关西望无数山

初出茅庐的苏秦踌躇满志,自以为取功名富贵易如反掌,他回到洛阳家中,马上提出打算出游列国,希望家人同意变卖家产供他出游。这种未见其利、先蒙其害的主张遭到了全家上下一致反对。耕种经商积累起来的一点家财实在不易,万一苏秦游说不成,岂不是白白打了水漂?无奈之下,苏秦接受了弟弟苏代、苏厉提出的一个折中方案:就近游说东周天子显王。

周显王对苏秦的求见并不重视。当时游说成风,难免鱼龙混杂,既不乏真才实学之辈,也有打着游说的名义进行招摇撞骗的。周显王既不想贻人口实,说自己没有识才眼光,也没有兴趣去听江湖骗子的长篇大论,于是把苏秦安顿在馆舍,再派人去打听苏秦的虚实。其时苏秦名声未显,加之没有钱财疏通打点显王的左右亲信,结果没有一个人肯替他说好话。苏秦抱着侥幸心理在洛阳馆舍苦苦等候周王的召见,一年下来,这才最终确认无望。

出师不利,苏秦并不气馁,他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资费不足:没有一定的钱财,你就不能打入上流社会,不能进入上流社会,就意味着不能获得名声以及贵人赏识的机会。按照这种逻辑,苏秦决定破釜沉舟,他不顾全家人的反对,把自己名下的家产全部卖掉,置办了体面的出游排场,再次踏上出游列国的漫漫征途。

当时中国大地诸侯林立,除了战国七雄,稍次一点的小国如宋、卫、鲁之类还有很多。苏秦出游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一路走来,不仅结交各国权贵,还随时访求山川地形,风土人情,尽得天下厉害详略。然而,如此数年,却未有所遇。这时,他听说卫国人公孙鞅在秦国获得重用,被封为商君,正在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下进行变法,为秦国施行富国强兵之术。商鞅成为游士成功的典范!苏秦觉得在这样的政治空气下自己一定可以找到用武之地,于是满怀信心地朝着秦国奔去。

而今方识《阴符》妙

古代信息、交通的不便造成了苏秦的不幸。等到苏秦来到咸阳的时候,秦国的政治环境已经物是人非,孝公已死,商鞅因得罪新君被杀。秦惠文公刚刚杀了商鞅,从心底厌恶游说之士,虽然勉强接见了苏秦,但根本没有听他意见的心思,这样的谈话可想而知。苏秦好不容易来到秦国,当然不肯轻易放弃。他回到秦国的旅馆,将历史上三王五霸夺取天下的计谋权术加以总结,写了洋洋洒洒十余万字,再次上书给秦王,结果却依然是石沉大海。苏秦转而采取曲线进攻,他找到秦相国公孙衍,希望得到他的美言推荐。公孙衍对苏秦的才能倒是有所了解,可惜此人心胸狭窄,害怕苏秦将来危害自己的地位,因此不肯帮忙引荐。苏秦多方设法,在咸阳又呆了整整一年多,却始终不能如愿。这时苏秦的行资接近用完,万般无奈,苏秦只好收拾行囊回家。

古文用短短三十六个字写尽了苏秦归家的狼狈与辛酸:“赢滕履硚,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幺灬任)。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可以想象,从来没有做过体力活的书生苏秦穿着草鞋,缠好走长途的裹脚,挑着重重的一担书简(当时文字多刻在竹简或木简上),从陕西咸阳一直走回河南洛阳。身体上的劳损不说,内心的羞隗更是难以形容。然而难堪并没有结束,当苏秦回到家里的时候,他的老婆正在织布,看见苏秦这副模样,没有起身来迎接安慰他;苏秦饿得实在不行,问嫂子要点饭吃,嫂子竟然回答说没有柴火,不能做饭;他父母看见这个样子,连话都不肯和他说上半句。

此时此地,情何以堪?苏秦再次显示出了过人之处,他丝毫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找任何借口来为自己辩解,只是说了一句:今天我贫贱至此,妻子不把我当丈夫看待,嫂子不把我当叔子看待,父母不把我当儿子看待,这不能怪他们势利眼,千错万错都是我自己的错,是我没有出息,连累了家人。

遭受重大挫折的苏秦并没有一蹶不振,就此消沉,很快他又打开自己的书箱,重新读书。当他看见《阴符》篇时,突然想起了老师的临别赠言。苏秦原来也看过这本书,却没有认真揣摩,仔细体会,这次旧书新读,心境已然大有不同。自此苏秦闭门不出,昼夜苦读,力求理解书中的精髓。有时候读书疲倦,想打瞌睡,苏秦就“以锥刺股,流血遍足”,等到疼痛驱走了睡意,又继续苦读。这样发奋研读了一年,苏秦觉得对书中真意有了一定的体悟,于是又将列国的形势比对书本进行研究,如此再三,苏秦终于认为自己对当时天下大势已经了如指掌,这才从封闭的书房中走了出来。

到此富贵似等闲

学问大成,苏秦信心复燃。对自己说:以我现在的学问去游说诸侯君主,哪有担心他们不自愿送给我金银锦绣,甚至上卿、相国等高位的道理呢?苏秦首先说服了自己的弟弟,让他们拿出自己的家产,资助自己再次出游。行前苏秦进行了认真筹划:好马不吃回头草,秦国已经不在他选择之列,然天下七国,秦国实力最强,要想制衡秦国,办法只能是联合其它六国,合力抗秦。

苏秦首先来到了赵国,见到了赵王的弟

弟兼相国奉阳君公子成,可是奉阳君根本不喜欢他说的那一套。苏秦只好离开赵国,往北来到了燕国,打算求见燕国君主燕文侯。令他万分痛苦的是文侯的左右根本不为他通传,苏秦根本见不到燕文侯。无奈的苏秦只好在燕都的旅馆中住了下来,如此又是一年,苏秦的旅资再次告罄,到了山穷水尽的关头。

机会终于来临,这天文侯恰好外出游玩,车驾行经大街的时候,苏秦不顾一切,拦路求见。燕文侯知道苏秦上书秦王的往事,当即请苏秦回朝相见。苏秦从燕国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天下大势。他认为:当时中原各国都受到秦国的侵犯,唯独燕国平安无事,很明显不是秦国爱惜燕国,而是因为有赵国横亘在秦、燕之间。秦国想侵犯燕国,不仅路途遥远,而且要时刻担心赵国沿途截击,可以说赵国起到了燕国屏障的作用。反过来如果赵国想进攻燕国,军队可以朝发夕至,对燕国具有现实的威胁,因此燕国的外交策略应该是努力与赵国修好而不是割地讨好远在千里之外的秦国。燕文侯同意苏秦的分析,让他全权代表燕国去修好与赵国的邦交。

苏秦开始走运了,重回赵国,不仅地位声势大不一样,而且当初不喜欢苏秦的赵相奉阳君也已经归天。其时秦国对各国恐吓,声言哪个国家不肯割地与之修好就要出兵侵犯,赵王正在惶恐之际,很快接受了苏秦提出的联络各国合纵抗秦的建议,拜苏秦为相,允诺“敬以国从”,愿意把国事全部托付给他,还拿出“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绣千纯”,让苏秦去联络其他的诸侯君主。

却看同窗情何在

就在苏秦准备启程前往下一个国家的时候,秦国派兵攻打了魏国,斩首四万余,迫使魏王割地求和,并放出言语要攻打赵国。苏秦认为:秦兵如果攻打赵国,赵王很可能也会向魏国一样被迫求和。要想保住自己的合纵大计,唯一的办法就是阻止秦国出兵。经过思考,苏秦决定设计让自己的同学张仪去掌握秦国的权柄。

扮作生意人身份的苏秦手下贾舍人在魏国找到了张仪。张仪自离开鬼谷子以后,也曾四处游说,却一直没有成功,此刻正潦倒在家。贾舍人鼓动张仪去赵国投靠苏秦,并为他提供了所有川资。当张仪见到苏秦的时候,苏秦故意百般羞辱他。受到刺激的张仪决心报复,他想苏秦贵为赵相,当今天下唯有秦国的力量才可以制服赵国,因而萌发了游秦之意。贾舍人再次慷慨相助,除了为张仪置办豪华出行排场,还贿赂秦王左右为张仪说好话。秦惠文公正在后悔失去了苏秦这种人才,很快对确有才学的张仪加以重用,让他负责对待诸侯的外交策略。张仪决心好好报答大力帮助自己的贾舍人,这时贾舍人才把实情全盘托出。如梦方醒的张仪一方面感激苏秦对自己的玉成之德,另一方面也暗暗佩服苏秦在自己身上所施的计谋,于是郑重承诺:当苏秦之身,不敢言“伐赵”二字。

同为鬼谷子门下弟子,庞涓、孙膑后来同窗操戈,苏秦智帮张仪,虽然有利用的成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顾全了同学之情。后来张仪也遵守了自己的诺言,为苏秦全面推行合纵计划提供了外部便利。

接到贾舍人的回报,苏秦再整行装,往其他诸侯国而去。很快,韩、魏、齐、楚四国君主纷纷被苏秦说服,接受了合纵抗秦的主张。

恩宜厚报怨宜宽

回赵国报捷途中,苏秦顺道回家。对比上次从秦国返回,苏秦这次回家可谓威风八面,除了燕、赵君主派遣的跟随之外,其余四国也各自派遣了特别使节来欢送他,于是随从浩荡,声势惊人,车骑辎重连绵二十里,“威仪比于王者”。消息传到洛阳,周显王想起当初苏秦求见自己所受的冷遇,决定刻意示好,除了安排人清理苏秦回家的道路,还派出大臣到洛阳郊外去迎接苏秦的车驾。

苏秦至家,兄弟、妻子和嫂子都不敢拿正眼看他,只敢低着头,偷偷用眼角瞄视,而且全部弯着身子,用半跪的姿势伺候他用餐。苏秦并非圣贤,做不到虚怀若谷,但是也没有心胸狭隘到趁机报复。他笑谓其嫂:“何前倨而后恭也?”苏大嫂吓得“以面掩地”,说了句大实话:“见季子位高而金多也。”苏秦感叹地说:一个人富贵则亲戚畏惧,贫贱则亲戚轻视。亲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其他人呢?如果当初自己家境稍好,可能就不会四处奔波寻求富贵了,那么哪能有今天身佩六国相印的风光?

想通这点,苏秦对过去的恩恩怨怨付之一笑。他拿出千两黄金,分赐给自己的宗族和朋友,并且对过去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都重金回报。出游燕国前,苏秦曾借人百钱,此次他还以百两黄金。有一个乡亲是当年跟着苏秦去燕国的,眼看着苏秦遍散金银,却迟迟不见自己的那份,这个人倒也干脆,直接找到苏秦的家里对他说:我当年跟着你,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现在也不给我一点好处?苏秦回答:我并没有忘记你,只是当初我游赵失利,正是极需安慰的时候,而你却三番五次要离我而去,我真是非常心痛,所以才故意把给你的那一份留在最后的。这个小小故事出现在传世名作《史记》当中,确是尽显苏秦书生本色,值得认真玩味!

纵约可恃如累卵

苏秦回到赵国,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择日约会六国君主于洹水之上,正式签订了合纵条约。大家公推苏秦为“纵约长”,兼佩六国相印,负责居中调停,监督条约的实施。六国把条约文本寄给秦王一份,秦国上下为之震惊,“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

然而,正如后来张仪所说:即便是同一个父母所出的亲生兄弟,都可能因为财产而争斗不休,更何况是不同的国家之间?利益所在,虽有纵约,争斗也将势在难免。在强秦威逼的现实背景下,六国可能会为了应付眼前的困难而暂时联合,一旦危机过去,其内部矛盾必然重新凸显。

为了离间六国,秦王故意对魏国、燕国示好,许诺归还以前侵占的魏国城池,并且把女儿嫁给燕国太子,与燕国结为姻亲,一时之间,燕、魏与秦国接触频繁。赵王听说,责问苏秦:合纵条约签订还不到一年,燕、魏就开始与秦国交好,万一哪天秦国攻打我赵国,还能指望他们会出兵帮我吗?看来你搞的这个东西根本不能依靠啊?苏秦对赵王说:这样吧,让我亲自去燕国一趟,一定好好设法补救。

苏秦到了燕国,恰好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为易王,齐国竟然趁着燕国举行国丧,发兵攻取了燕国十座城池。燕易王见到苏秦,拿这件事责问他,苏秦也觉得齐国过分,主动请求去为燕国讨还被侵占的城池。见到齐宣王,苏秦出语惊人:我此次前来,除了恭贺大王您的胜利,同时也深深为齐国感到忧虑呢。宣王奇怪,请苏秦说明理由。苏秦说:燕国是齐国的盟友,同时易王又是秦国的女婿,现在齐国虽然取得了十座城池,却同时结下了两个仇家,这不是聪明的做法。以我之见,大王您不如把这些城池归还给燕国,这样就可以获得燕国和秦国的欢心。有了他们的支持,以后齐国就算想号令天下也不是什么困难事情了。齐宣王觉得苏秦说的很有道理,于是把城池归还给了燕国。

英雄难过美人关

苏秦回到燕国,燕易王自然十分高兴,把苏秦留在了燕国。易王的母亲文夫人文君新寡,颇有点耐不住深宫寂寞,她仰慕苏秦的才华,吩咐左右请苏秦入宫相见。英雄美人一见倾心,做下了不该有的事情。燕易王知道以后反而对苏秦更加厚待,苏秦担心被燕易王诛杀,决心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苏秦对易王说:齐国是燕国的强邻,迟早会成为燕国的大患,大王你对我这么好,我一定要有所报答,我在燕国帮不了什么大忙,不如让我去齐国,我一定设法削弱齐国的势力,使它不能危害燕国的安全。燕易王同意以后,苏秦假装在燕国获罪再次来到了齐国。面对“好货”且“好色”的齐宣王,苏秦很快就取得了信任,他唆使宣王荒废政务,沉迷于声色犬马的生活,齐国的国势随之有所下降。

苏秦在齐国舒舒服服地过了几年,宣王去世了,齐湣王继位,对苏秦依然是信任有加。这时齐国出了个著名的孟尝君,在一次由楚国出面召集的六国伐秦战役失利以后,孟尝君开始得到了齐滑王的欣赏和重用。苏秦居齐数年,一直深得两代君主的宠信,自然也引起了不少齐国高官的嫉妒,这些人见苏秦主张的伐秦战役失利,以为滑王将不再喜欢苏秦,于是收买刺客在苏秦上朝的时候刺伤了他。苏秦伤势沉重,却没有马上死去,他对齐湣王说:在我死后,请大王“车裂臣以徇於市”,对外宣称我是“为燕作乱於齐”,如此“臣之贼必得矣”。事情发展果如苏秦所料,齐湣王抓住刺客,问出背后主使,把他们全部杀死。

后来齐滑王终于知道苏秦真的是“为燕作乱于齐”,因此与燕国交恶,这时苏秦的两个弟弟苏代、苏厉站出来进行斡旋,这些都是后话,不在本文当述之列。由于苏秦惨遭横死,所以他的身后名声并不太好,当时人认为苏秦智不能全身,纷纷以为笑柄,也讳言去学苏秦的权变之术。史学大家司马迁慧眼独到,认为苏秦以贫贱出身,而能联合六国合纵抗秦,在国际舞台上翻云覆雨,智慧确实有过人之处,因此特意为他开解恶名。不仅如此,苏秦遇挫愈奋,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作者单位:贵州省社科院)

猜你喜欢

张仪苏秦燕国
思乡
助燕伐戎
天下棋局
天下棋局
箪食壶浆
没有力量,就没有正义
为什么用二百五骂人?
5000金为何大于500金
引锥刺股
邯郸学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