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工业园:15年聚集1.5万家企业

2009-03-30王信川李佳霖

现代企业 2009年2期
关键词:投资商苏州工业园区苏州

王信川 李佳霖

15年前,苏州城东的金鸡湖畔,还是一片“烂地泥塘路草荒,空房宿鸟鼠嚣张”的荒地。除了茭白、莲藕,几乎没有别的产出。

今天,在这片荒地上崛起的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名扬世界的高新技术产品跨国研发、制造墓地——在园区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集了3000多家外资企业、247亿美元外商投资以及11000多家内资企业、1156亿元国内投资,形成了半导体、光电、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三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每年创造的IT和IC产值约占全国的3%和

16%。

超前规划造就 一流投资环境

1994年5月,苏州工业园区项目在苏州古城东侧金鸡湖畔正式启动。在开发建设中,园区首推“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程序,建立了依法治区的规划管理体制,保证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规划的起点很高,管理也很到位。”原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潘云官说,当时国家环保模范城的要求是50%的污水截流,园区规划则要求污水100%截流;当时一般城市基础设施要求水、电、路“三通”,这里却要求道路、供电、供水、排水、排污、燃气、供热、通讯、有线电视“九通”。潘云官从1993年就开始参与苏州工业园区的筹建工作,见证了园区15年来的飞速发展。

“这套规划的最大特点就是合理,比如道路规划,商业区居于中心地带,其两侧向外依次是居住区和工业区。”潘云官介绍说,由于工业区运输量大,重型车辆多,就远离商业区而紧靠园区外围的交通干线,这样,去工业区和商业区的人流、车流自然分开,互不干扰。

潘云官说,15年来,这套园区总体规划至今未作过任何结构性或原则性修改,确保了规划的严肃性和延续性。它为投资者营造了可预见、避免盲目性、低风险的投资环境,成了吸引投资者的一张“靓丽名片”。

“苏州工业园区的崛起,充分展示了科学发展的魅力!”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自豪地对记者说,15年来,园区认真贯彻落实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广泛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区域经济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之路。

亲商理念吸引 国际投资项目

早在1995年,新加坡派来的培训人员在苏州工业园区授课时,提到了“亲商”一词,园区管理者们一下子明白了发展的重心和努力的方向。

“站在投资商的角度想问题。”在园区行政中心20层的办公室里,潘云官不假思索的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亲商”理念的核心内涵。15年来,潘云官跟无数的投资商打过交道,但有一句话他总要反复问自己:如果我是投资商,凭什么会选择苏州工业园区?

2003年非典期间,园区招工活动陷于停顿,许多外资企业、建筑工地紧急需求5万余名工人。怎样才能既严防非典传播,又尽量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园区管委会创造性地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组织车队直达山东、安徽的招工点,将新建的厂房改作培训中心,把新员工集中培训与隔离观察结合起来,让他们接受半个月培训后再进人工厂上班。“每期2000人的培训班,园区连搞了几期,所有费用都由管委会承担。潘云官说,“亲商”服务就体现在许多类似的故事之中。

“园区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我们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非常称心如意。”安德鲁电信器材(中国)有限公司厂务经理史维说,在这里发展的外商同行都有同样的感受,就是园区管委会工作效率高、富有亲和力。1997年进驻苏州工业园区的安德鲁电信器材(中国)有限公司,2002年又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了研发中心,如今在苏州拥有2000多名员工。“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将一如既往地加大研发投人。”史维说。

“园区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杨知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园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有限,主要是因为园区引进了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同时以IT、生物纳米等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增强了园区整体抗风险能力。

猜你喜欢

投资商苏州工业园区苏州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
自贸区4.0来了,苏州工业园区准备好了吗?
反腐败高压下政府、投资商和官员三方博弈关系研究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条件探析
新投资商加入自行车产业集团,欲进军电动自行车市场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