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敬畏的以色列军魂
2009-03-27张春雷
张春雷
数十年来,只要我们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或是扭开收音机,我们就不得不面对一个名字:以色列。其出现频率之高,与这个国家的大小是不相称的。在许多国家里,你随便问一个人以色列面积有多大,他往往说不准;但是,如果你问他对以色列知道点儿什么,他多半会告诉你以色列很能打仗,所以它常常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从某种意义上说,以色列的“名声”是用枪杆子打出来的。人口少,缺乏充足兵源;资源贫乏,综合国力弱;面积小,无战略纵深——这分明是一个弱国的标志。然而,以色列却总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个弹丸小国究竟是凭借什么样的法宝立足呢?这主要归功于它的军魂。以色列的军魂来自于本国公民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它土地狭小、资源贫乏的环境。这使得以色列人在作战时拥有高度的团结性、组织性和灵活性。以色列人口虽少,但作战时全民皆兵,骁勇异常,视死如归。对于有限的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对于技术装备喜新而不厌旧,善于改进,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对于手头的人力和物力决不浪费。这也是它在作战时屡屡战胜阿拉伯诸国的主要原因。
有这么一个故事很能反映以色列的军魂:1948年4月8日清晨,卡斯特尔,耶路撒冷公路旁一座建立在罗马古堡废墟上的村庄,几千名全副武装的阿拉伯士兵从三个方向向山头发起了猛烈攻击。下午1点30分,临时拼凑起来的犹太民兵的防御崩溃了,战斗指挥所也被占领。“帕尔马赫”突击队(以色列国防军前身)第四营的一名连长率领一个排赶来增援,并留在最后掩护撤退。今天的卡斯特尔已经开辟成以色列的国家公园,堡垒上空的硝烟已散去,从这里可以眺望到那个伟大而神秘的耶路撒冷,在堡垒东面的一块大岩石上刻着著名的卡斯特尔战斗中阵亡的80名以色列前军人的姓名。在那次战斗中,掩护撤退的30名“帕尔马赫”突击队战士阵亡了24人,除一名受伤的班长外,部队指挥员全部战死。当“帕尔马赫”部队完成掩护任务准备撤退时,阿拉伯人的包围圈已经几乎合拢了。带队的连长和副连长对望一眼,发出了最后一道命令:“士兵全体撤退,军官留下掩护!”这道悲壮的命令从此被载入以色列国防军的史册。五十多年来的数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国防军一代又一代年轻的军官们也像他们的先辈一样,高喊着同样的命令抵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让世界认识到了这个民族的顽强,让那些能够活着的士兵重新燃烧起斗志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