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刀锋”是怎样炼成的

2009-03-27唐忠平

军事文摘 2009年2期
关键词:蛙人刀锋海军陆战队

唐忠平 李 唐 曾 庆

“中国人的海权意识还是那么淡薄。”陈昌锋旅长站在中国地图前感慨。中国是拥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宽广的海域、六千多个岛屿的海洋大国。海军陆战队员被打上了深深的海权烙印,他们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领土完整与统一的刀锋部队——“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淬炼的尖刀

2001年,北京军区新兵胡悟福被送到了广东湛江郊区,成了海军陆战队的一员。他后来才知道,人选的优势首先是身高1米75以上,“高中以上学历、体育专业、练过武、有技术特长都是优先考虑的条件。”然而,胡悟福没料到,他的那些条件距离一个合格中国海军陆战队队员还差了好远。

这是胡悟福和战友们普通的一天:“从早上7:30到晚上7:40这12小时中,我们奔袭了10公里,行军26公里,向一个高地冲击7个来回,在海里游泳5小时……天非常热,但我们只休息了两次,一次是吃午饭,大约20分钟,另一次是游泳中途上岸喝粥,前后半小时。一天喝了12斤水,估计出了3斤汗……”第一次负重拉练回来,胡悟福说自己不是在走路,像在跳舞,“全身酸痛,站都站不稳”。

除了高强度的体能强化基本训练,“体能和心理的压力是超乎想像的,每个月都要考核,每个季度会淘汰1次。”最突出的问题是恐惧心理。而这支部队对士兵们的心理训练方式是“压力在训练中形成,也要在训练中化解”。

为了让陆战队员充分体验战场上的“枪林弹雨”,战术训练时,军事指挥员把陆战队员赶下壕沟,接着机枪突然扫射,向队员们头顶的上空扫射,队员们本能地趴在地上,耳边是子弹连串的炸响。每个人都要参加爆破训练,自己组装爆破器材,握着爆破筒自己爆破,这毕竟是真家伙啊。

右手旋开套筒口,小指轻轻掏出导火索拉环,轻轻拉动导火索,快速将爆破筒往弹坑一推,迅速跑到安全地卧倒。当胡悟福第一次拉响爆破筒的时候,紧张感第一次释放。

这一切,都是意志和心理的“炼狱”。

几年的淬炼后,胡悟福和他的战友们已经从普通士兵改造成了超级战士,目光冷峻而有神、身形矫健、行动敏捷、说话干练、势头生猛……一起身、一抬步,仿佛就能蹿上房顶。

我们需要更优秀的兵

“海军陆战队是一把尖刀,在战场上杀出血路,快速撕开一个口子。”旅长陈昌锋告诉记者,海军陆战队所执行的主要任务就是两栖登陆,反登陆,抢占礁岛、渡口、桥梁及特种保卫等任务,强调的是对敌方纵深重要目标实施突然打击。“我们是国家受到威胁时首先使用的作战部队。”

现在,海军陆战队是中国快速反应部队中装备最好的部队之一。第6任两栖装甲团长高东告诉记者,他们从2006年起使用的第三代装备,信息化有所提高,77-2型装甲车、63型水陆坦克,已经今非昔比。“我们配备了混凝土攻坚弹、夜光弹、穿甲弹、破甲弹,可以针对不同目标实施打击,迅速夺取战场。”

在陆战队营地,记者见到五花八门的各类步兵自动武器、水陆坦克、两栖装甲运输车、多种口径的自行火炮和反坦克导弹等。陆战队已成立相当规模的反坦克导弹部队和防空导弹部队,配备有两栖作战使用的航渡、登陆器材,如新型冲锋舟、橡皮舟和高速气垫船。

说起陆战队的装备,士官余福军感到自豪,“同学开200多万的奔驰,我开的步兵战车价值1000多万。仅纳米材料制成的牵引带就价值10万,可以拉50吨的东西。这家伙自重有26吨,是国内上千家工厂的技术结晶。”

新装备“内涵”比老装备丰富多了,也带来新的挑战。未来高技术战争依然是人的战争,决定胜负的依然是人而不是武器。陈昌锋旅长感慨,不把最优秀的青年引到特种部队里是不行的。

一件事引发了部队对于“知识就是战斗力”的认识:海上射击是海军陆战队员的“必修课”,队员们刻苦训练,效果依然不佳,而一个大学生新兵经过几番海上测算、计算机模拟仿真、海浪起落分析的折腾,设计出一套游戏软件。依据这一软件,官兵们玩了几天的射击游戏,再去瞄真靶,全连海上射击优秀率竟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

不过陈昌锋有些开心,从2008年开始,队员增招以高中毕业生、在校大专生及本科生为主,“这一条抓好了,对兵源质量会是质的飞跃。”

“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

“老师们不要忘了告诉孩子们,中国还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海疆。”海军陆战队员提醒。

据了解,我军曾在上世纪50年代初组建过海军陆战师,到1952年组建了5个陆战师和2个战车团。1955年1月18日,成立不久的中国海军陆战部队就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之战。朝鲜战争结束后,部分赴朝参战部队被选人海军陆战队,其兵力曾一度高达8个师1l万人。

随着1957年中央军委调整全军体制编制,海军陆战队建制被撤销,原有人员和武器装备并入陆军。

海军陆战队得以重建,源自于“老陆军”一次刻骨铭心的“出丑”:1974年1月,为了收复西沙岛礁,临时抽调出驻防沿海的陆军部队加入海岛登陆作战。这些陆军战士平时没有进行过海训,经受不住大风大浪的颠簸,几乎所有官兵都晕船呕吐,战斗力大为减弱。战斗虽然取得了最后胜利,但“老陆军”们感到警醒,“一支自身难保的部队,从海上向陆地发起进攻又从何谈起?”

1980年5月5日,海军陆战队在海南岛定安县宣告诞生。

“当时全军只有海军有这个陆战旅,所以又号称为‘天下第一旅。”该旅第二任旅长、年过七旬的黄朝仕回忆说。

组建后的中国海军陆战队先后执行了南沙南薰、东门、赤瓜、华阳礁的建礁守礁任务,在历次任务中勇担重任,因此成了“健在的一等功臣最多的部队”。

1988年,中国海军陆战旅被确定为国家战略预备队,1990年被确定为全军应急作战部队。这支诸兵种合成的、能快速反应的两栖作战力量,也被称为“军中之军”。

1995年10月,在观看了海军陆战队参加的诸兵种合成演练后,老将军张震写道:“海军陆战队一般的时候不用,要用就用在刀刃上!”

“我们是刀尖,首先要用到最关键的地方”

“在大海里,你最喜欢使用哪种武器?”两栖侦察队员(“蛙人”)都会明确地告诉你:匕首。

蛙人的匕首是特制的,不仅锋利,而且能够防锈防磁,即便遇到水底爆炸装置的电磁引信,也不会引发爆炸。刀背是锋利的锯齿,能够用来割断海底的任何绳索和水草。

“蛙人”的价值就像这把特制的匕首,是最犀利的武器。“我们是刀尖,首先要用到最关键的地方。”海军陆战队某旅两栖侦察队队长严林剑介绍,“外界传闻我们是执行斩首行动的队伍,作为中国军队的精锐军,我们随时担负各种使命。”

在水下求生训练中,“蛙人”被绑住手脚扔进水里,他们必须想方设法浮出水面呼吸氧气。在进行携带氧气瓶潜水训练时,教练常常会拔掉“蛙人”的氧气管,或关掉供氧旋钮,或扯掉氧气罩。

“当我们安全进入鱼雷发射管后,潜艇的工作人员就会把我们身后的阀门关死,然后再打开面向海水的另一个阀门,让海水进来。”随着“哗哗”的注水声,海底水温让队员们的体表温度陡降了10摄氏度。接着传来三声沉闷的敲击声,鱼雷发射管的前盖被打开。“蛙人”们承受比海面大几倍的压力,冒着被湍急海流卷走的危险,弹出发射管,向预定岛屿潜去……

严林剑说,“印度孟买的恐怖袭击,与恐怖分子交锋的就是海军陆战队队员。他们所做的,就是我们的未来使命:小规模的突然袭击,进行决定性的打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这些百里挑一复合型的军人,每年都是地方单位的“香饽饽”。

侦察科长袁新院说,“用人单位都喜欢要服役五年的士官;都是党员,大部分当过班长、副班长。正是走向社会的黄金时期。”除了国内的政府部门,中国驻俄罗斯、南非、中东等驻外企业也要求招收大批特种战士,“这与国外一些地区治安日趋紧张有关。”

士官惠国强成了众多单位争抢的目标,北京某矿产企业老板开出了1 5万元的月薪。一家企业的人事经理说,“他们忠诚、行动统一、能吃苦……我们看中的就是这样的品质。”

(选摘自《南方周末》)

猜你喜欢

蛙人刀锋海军陆战队
国家公祭日有感
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手持HK417步枪在泥沼地演练
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手持M40A6狙击步枪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手持M40A6狙击步枪
美国海军陆战队训练进行中
水下奇兵
蛙人
春天
刀锋
战斗蛙人出发了(下)
蛙人无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