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马县长和他的三部狱中小说
2009-03-27吴剑
吴 剑
他是一名因受贿罪被判刑入狱的县长,在近5年的囚禁生活中,他创作了三部共计206万字的长篇小说,相继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他也因此被河南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1960年2月,李剑华出生在河南省平舆县的一个干部家庭。16岁高中毕业后,李剑华作为知识青年下乡到农村。1977年末,他参加了“文化大革命”后第一届高考,进入大学的政史专业班学习,再后来还考上研究生。李剑华的官场履历比较顺畅,他曾任过生产队长、乡长;32岁时,相继在河南省上蔡县与新蔡县任常务副县长;39岁被提拔为正县级干部;2000年4月,李剑华任驻马店市商贸局局长;2001年5月,任河南确山县人民政府县长。此外,他还是河南省、驻马店市与确山县三级人大代表。
县长被判有期徒刑11年
然而,在人生事业的辉煌时刻,李剑华还是栽倒了。
2003年下半年,驻马店市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该市一起受贿案件时,一名嫌疑人交代,时任确山县县长的李剑华在任驻马店市商贸局局长期间涉嫌受贿犯罪。驻马店市纪委随后将李剑华“双规”。经调查,发现李剑华的确涉嫌受贿犯罪,遂移交驻马店市人民检察院处理。
2004年2月14日,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经审查认为,李剑华涉嫌受贿犯罪,经河南省、驻马店市与确山县三级人大常委会分别许可,于当年2月29日将李剑华依法逮捕,当年10月20日依法提起公诉。
2004年11月20日,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河南泌阳开庭审理此案。
2004年12月23日,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李剑华受贿55万元的事实,以受贿罪依法判处李剑华有期徒刑11年。
重拾文学梦 狱中写小说
早在2004年5月至9月,李剑华被关押在河南汝南县看守所时,整个案子尚在侦查审讯阶段,李剑华就开始构思起小说。写作,曾经是李剑华学生时代的梦想。上世纪80年代初,在基层工作的李剑华还在报刊上发表过几篇文学作品,但后来因工作关系,他的文学梦被搁置起来。
看守所内,李剑华开始构思小说的故事情节。李剑华每天趴在床板上,或用膝盖垫着稿纸写,有时一写就是一整天,十分专注。到2004年9月1日,他竟然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解放者》的初稿,大约20余万字。
2005年12月,李剑华到河南省第一监狱服刑。
在狱中,李剑华和其他人一样都要参加劳动和学习教育,空闲时间里,面对漫漫刑期,李剑华不知该怎么度过。此时,有着丰富管教经验的监区长杨文生和主抓管教工作的副教导员陈玉辉观察到李剑华的沉默寡言,就给他讲了很多囚犯狱中成才的事例,告诫他这十多年的牢狱生活不能荒废。
随后,李剑华鼓起勇气,找出在看守所写的《解放者》的第一稿,重新列出提纲,筹划创作长篇小说《解放者》。
其实,李剑华曾经长期工作生活在革命老区,接触过不少老红军和老八路,《解放者》的故事从小就在李剑华脑子里打下了烙印,因为这部书讲的是一些县团级老干部战争年代的经历,可以说,书中主人公王军的故事90%都是真实的。
在监狱里写稿,最大的困难是写作时没有资料,只有一些报纸,也没有完整的时间,都是见缝插针。后来,监狱领导知道李剑华在写书后,最大限度地为他提供方便,为他置办了笔墨、稿纸和打印设备,帮助他购买需要的工具书,李剑华还自费订了几份报纸。后来,监狱还让李剑华使用电教室的电脑写作。在李剑华遇到困难想打退堂鼓时,监狱领导和管教干部就鼓励李剑华写下去。他们对李剑华说,这是为父母亲人争光,也是为自己的改造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
就这样,李剑华用半年时间完成了40万字的《解放者》第二稿。
写作不仅使李剑华的服刑生活充实起来,同时也令他获得了个人精神上的自我救赎,重新建立起自信。
2007年1月11日,81万字的《解放者》第三稿(定稿)杀青。小说描写一个老红军从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的人生经历。书评人李伟长先生说,这部跨度65年的小说是“为中国解放者立传的史书”。
2007年8月,在监狱领导的帮助下,《解放者》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三部长篇206万字相继问世
除《解放者》外,李剑华还著有两部长篇小说《中国特色》和《温馨家园》。
事实上,三部小说并不是一部接着一部写的,而是交叉进行的。2007年建军节《解放者》出版的时候,李剑华已经把《中国特色》寄给了出版社。在《中国特色》审稿的时候,李剑华又开始创作《温馨家园》。《中国特色》原定2007年5月份出版,后因故推迟。2008年10月,这两部小说同时出版了。
李剑华称,《中国特色》写农村改革,书中展现的是一个县的官场。李剑华认为,当前大多数描写官场的反腐小说,有一定局限性,有些写官场的作家没有当过县里的干部,不切实际编造的成分更多一些。比如一本书中写退下的市委书记成为黑社会老大,去雇凶杀人,其实,现实中这种情况不大可能有。官场上最根本的是想作为、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
李剑华说,圈中人看专业作家的作品,会觉得肤浅,独特的经历让他写的官场和其他作家有所不同,他写出来的东西更真实一些,他写书就是要还事情一个本来面目,为试图看清中国官场现状的人们提供一个透视的窗口。
作为一个长期就职于中国基层官场的干部,李剑华有着独特的真实感受。在《中国特色》这部作品中,有新旧思想的斗争、“官油子”和实干家的斗争,也有请客、送礼、跑项目,县委、县政府和两院的关系等等。
《温馨家园》一书则将视角放在艾滋病这一敏感区域,编辑在封面上写道“中国首部描写艾滋病第一村的长篇力作”。说起《温馨家园》的创作原因,李剑华说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入狱后的一天,教导员拿了一份报纸给李剑华看,上面有篇文章是写艾滋病的。李剑华在上蔡县和新蔡县都当过常务副县长,文楼村(艾滋病“重灾区”)还是李剑华包过的一个村。李剑华看过以后,思想很受触动,感觉很愧疚,决定以那里为背景构思一部小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一些关于艾滋病的书,里面的人都是凄惨、孤立无助的,好像政府一直都没有做什么事。李剑华想要纠正这种说法,写政府和社会对艾滋病人的关爱。《温馨家园》讲述了一位退休干部自告奋勇带领帮扶工作队深入艾滋病村,制定温馨工程规划,建立温馨基金,建设新农村社区---温馨家园的感人故事。书中客观地描写了那个特殊时期人们的心理变化,由恐怖、畏惧、躲避到接近、理解、关心、关爱;由不自觉、好奇到自觉、真诚的帮助。书中并没有刻意地拔高主人公的形象,一切水到渠成,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像剥竹笋一样一层层地剥开来,一层层露给人们看。
设想出狱后当专业作家
早在2007年12月,李剑华就被河南省作家协会吸纳为会员,他将作协的会员证用塑料纸包好,这种珍惜不仅仅是对证件,而且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珍惜。
三部长篇小说的出版,让李剑华再度成为名人。
《解放者》出版以后,7家影视公司争着拍电视剧。李剑华说,当初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就是看它的故事框架好,将来可以拍电视剧。但是,里面有许多大的战争场面,影视公司估算没有6000万元的投资不行,一直在犹豫。还有,北京博邦影视文化公司准备拍《温馨家园》,李剑华还将此书修改成剧本,目前他们的老总刚取走剧本,正在研究当中。
三部书稿,出书拿到版税15%左右,改编成电视剧,拍一集能拿到2万元左右。这样看来,李剑华书稿市场的前景非常乐观。但李剑华说,他看重的不是金钱,而是荣誉,荣誉比金钱更重要。另外,狱中的李剑华还喜爱上了书法,他的书法作品曾获《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海内外书画大展》二等奖。
成功的背后,李剑华在不停地进行深刻反思,一步错百步错,自己入狱对家人影响太大了,想起今年24岁的女儿,李剑华就想落泪,孩子十多岁跟着姑姑到美国读书,本来能拿到硕士学位,就因为父亲出了事,她一度放弃了学业,每年都回来看望父亲。
谈到将来出狱后的打算,李剑华满脸憧憬,他说有两个选择,一是当专业作家,二是干实业。入狱前,李剑华曾经负责过招商引资,交了一些朋友,入狱后一位朋友曾提出,等李剑华出狱后给他一个公司,让李剑华管理。而北京那个影视公司老总也说,李剑华出来以后,可以到他那里写剧本。而李剑华本人更想当一名专业作家。
(摘自《法制与新闻》2009年第1期)
链接
邱晓华当局长时为何写不出书?
⊙文/梁江涛
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新著《中国经济新思考》已出版。有网友评价:“以邱的经历学识,此书值得一读。”此前有媒体称,邱晓华在狱中每天都写有关中国经济的笔记。据《中国经济新思考》出版部门介绍:“本书中180多篇短文,大部分是作者在特殊的日子里,记录下的对国家改革与发展的所思所想。”(2008年12月19日《广州日报》)
邱晓华服刑时间不长,却能在狱中写出洋洋洒洒的著述,且都有独到见解,对当前破解金融危机影响以及长远的改革与发展不无借鉴价值,这确实令人刮目相看。不过,此事也耐人寻味,邱晓华当局长时为何写不出《中国经济新思考》?
客观地说,邱晓华在狱中所思所想与他曾担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关系密切,毕竟掌控过国家宏观经济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参与各种重大经济决策的研究讨论和定夺。但也要看到,如果他不是在高墙之内,而是继续担任政府要职,立志对中国经济发展有所建树,进而著书立说,指导实践,那么,要写就《中国经济新思考》就不是完全凭苦思冥想,搜索枯肠了:一是可以找几个同事和学术界专家学者一起讨论;二是可以借阅参考各种资料;三是可以利用办公资源等等,总之要比在狱中方便多了。
尽管有不少贪官在未出事之前就出书,但绝大部分都是秘书代劳的“贴金之作”。而邱晓华在任国家统计局领导职务期间,收受不法企业主所送现金;生活腐化堕落,涉嫌重婚犯罪。那个时候的邱晓华,心有余而力不足,光有才华,没有精力,想写点东西都很难。
(摘自《扬子晚报》2008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