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士兵”的壮举
2009-03-27麻连飞
麻连飞
头天晚上,宁研琪看了美国电影《后天》,片中飓风展现出来的威力让他感到触目惊心。他怎么也不会想到,电影里虚构的灾难,会在第二天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时间回到2007年3月4日,农历正月十五。一整天,滨海城市大连都被阴云所笼罩,肆虐的狂风刮得天昏地暗。气象台已经发出预报:当天的风力有可能达到13级,提醒市民注意出行安全。尽管天气条件恶劣,可由于正逢元宵佳节,街上往来购物的行人依然络绎不绝。
时间接近傍晚,风力突然加大,狂风夹杂着大雨呼啸而来。行人闪躲不及,被吹得人仰马翻,有的被大风刮出了10多米远,趴在冰冷的地面上起不了身;有的死死抱着路边的大树不敢放手;路上行驶的车辆如同醉酒一般,车轮打转。为了躲避大风,一些行人连滚带爬地跑进了地下商场。
这时,地下商场一家军品店前,宁研琪正在关门上锁,准备打烊。面对这些被大风吓得惊慌失措的行人,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将店门打开,收容他们避难。
很快,一间30平方米不到的小屋就收容了几十人,已经达到了一抬脚就落不下去的地步。晚上7点左右,地面上的风还在强劲地刮着。通过地下通道的台阶,宁研琪发现上面的广场上,有很多人正抱着大树和电线杆,一动不动。他想:“这哪行啊,要是风把树、电线杆子刮倒了,首先被砸的就是这些人,我得出去把他们拽到屋里。”
宁研琪决定出去救人。
为了增加身体重量,不致被大风吹走,他穿上了店里出售的防弹衣,头上戴着钢盔,脚上蹬着军靴,腰上系上了登山绳,脸上还蒙了一个大面罩。旁边开店的朋友不同意他出去冒险,拉着他说:“外面的风太大了,这些人你一个都不认识,要是出事了怎么办?你是不是傻了?”他甩开朋友的手,拉出其中两个愿意和他一起出去救人的朋友,将一些军用绳索缠在他们身上:“别说废话,赶紧把绳子缠在腰上,和我一起出门拽人!”
刚出门,一个朋友就被大风刮出去几十米远,剩下的一个紧紧地拽着宁研琪,俩人抠着广场上的地砖,一个个地把广场上的人往店里拽。有一个五口家庭在广场上,五个人抱着一棵大树瑟瑟发抖,一动也不敢动。宁研琪就让两住老人蹲下,由年轻的夫妻俩趴在前面,把孩子围在中间,就这样一步一挪地把他们拽回了屋。
一直到晚上10点多,宁研琪一共从广场上拽回百余人,这些人全部被他“塞”到他的军品店里。可是店面太小了,而需要救助的人又太多了。很快。小店的玻璃门就被拥挤的人群挤破了,店里的天花板也被大风吹跑了,从地下通道过来的冷风灌进店里来,冰冷彻骨。宁研琪赶紧将人们转移到对面的一家店铺里去。半夜时分,停电断水,这时,很多人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与恐惧,一些胆小的女生开始痛哭起来。为了安慰受惊的人群,宁研琪将店里时外销售的服装拿给人们御寒,还把自己买的几袋元宵用酒精炉煮了。人们借着这点温暖。度过了此生最难忘的一个元宵节。宁研琪和他的小店,成了风暴潮中的温暖港湾。
第二天清晨,风暴终于消停了下来,城市又恢复了平静,人们纷纷向宁研琪告别。这时候,宁研琪才发现,自己的军品店已经一片狼藉:店里的装修全被大风摧毁;店里价值十多万元的表物,也大多被人们穿用过了,再也卖不出去。他破产了。
暴风退去,可宁研琪留在人们心底的感动却无法抹去。很快,他的事迹就传开了。接受过宁研琪救助的人,在得知宁研琪的遭遇后,纷纷来小店看望他。他们伸出热情的双手,纷纷为宁研琪捐款,希望他的小店能继续开下去。很多认识或不认识宁研琪的人闻讯后也来到小店,认购店里的商品。通过他们的捐助,宁研琪的小店又起死回生了。
宁研琪,大连市民,退伍军人。宁研琪说他虽然退伍了,但平时始终以一个士兵来要求自己。他说他最喜欢看电视剧《士兵突击》,因为那里面描述的是他曾经的生活,寄托着他的梦想。他说:“因为那场风,让我感受到做有意义的事是那么幸福。倘若没有那场风,我可能天天在自己的小店里,打着算盘算计着收入的多少。人心里总有一个燃点。需要被点燃。我希望所有人都能找到这个燃点,并被点燃。”
2008年年初,在大连市委宣传部、大连市文明办等单位举办的“文明的大连”评选活动中,宁研琪以高票当选2007年“感动滨城人物”。
编辑刘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