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综合实践性教学走向纵深

2009-03-27潘瑞祥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2期
关键词:综合性生命探究

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犹如一股春风,给语文学习增添了活力和生机。新颖别致的活动主题,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开放灵活的教学形式,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广阔空间。审视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状况,不难发现,由于应试观念的影响,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匮乏,教师课程资源挖掘意识的淡薄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单一化:进行阅读或作文的单项训练

仅仅选取“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中的文本内容,沿袭传统进行所谓“实惠”的阅读教学,只在提高阅读能力上下功夫。或者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作话题作文训练,如有的教师在进行“我爱我家”这一综合性学习时,重点围绕课文中设置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三个情境,收集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其实这种单项的训练背离了综合性学习的主旨,也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拼盘化:成为主题班会活动的舞台

一味追求形式的丰富多彩,制造热烈的课堂气氛,淡化了“语文味”,上成了主题班会课。学生在轮番上演的文娱节目中虽增添了乐趣,但丧失了理性的思考,更谈不上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实践活动。在一次“民俗风情”综合性活动时,有些老师将相声、小品、演唱、器乐等一齐搬上台来,热闹纷繁,笑声不断。其间为了帮助学生体验赛龙舟热闹壮观的场面,学生以文具盒为鼓,以手为浆,有的学生干脆操起了教室里的扫帚、拖把,呐喊声此起彼伏,一场紧张激烈的“赛龙舟”就这样开始了……显然在这样喧闹的课堂上的背后,隐藏的是浅薄和虚妄,而“语文味”已丧失殆尽。

3、功利化:追求目标的快速达成

开展活动时急于求成,直奔目标而去,既无视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目标的不确定性、丰富性和生成性,又忽视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同时随意缩减课时,需要3-5课时的学习时间,压缩为1-2课时。学生没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自然不能花费大量时间查找资料,不能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更不用说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采访等实践活动。而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漠然处之,缺少应有的引导、参谋、激励,忽视了学生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一味求全、求同、求显性成果。这样自然达不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

学生生活于火热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教育不能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课程不能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的屏障,更不能着眼于为了眼前考试成绩的短期效益,而忽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我们应让学生走入生活,亲近自然,敬畏生命,深化体验,在扎实的言语实践中增长知识,开发创造潜能,提高语文素养。

一、丰富对话,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语感。

据有关调查表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随年级的增高而呈下降趋势。为什么原本趣味无穷的语文,许多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甚至令人厌恶、恐惧呢?显然与语文教学的封闭化、单一化、机械化是分不开的。钱理群教授指出:“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创造优良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而科学的良性语言刺激,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激发起来,把他们想象、创造多方面的潜力开发出来,得到充实、升华和提高,获得健康优化发展。”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丰富了对话的渠道与形式,倡导学生不仅要与文本对话,还要与自我、社会和自然对话。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形成语感,进而形成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在一次“说不尽的桥”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成分突出了活动的“语文味”,把活动主题定为“领略桥文化的魅力”,立足于当地教学资源,发动学生利用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整理、分析资料,同时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自行确定成果汇报形式。汇报课上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学生围绕四个探究话题——“谈桥说名”、“桥与文学”、“桥的故事”、“桥意新析”展开活动,形式多样,有相声、演讲、故事、配乐朗读等,同时交流收集的谜语、诗歌、对联等,特别是在活动拓展延伸部分,设计了三个活动:1、看图给桥配对联;2、给校园中的小桥命名;3、给南京长江二桥配导游词。整个活动紧紧围绕语言训练这条主线,让学生领略桥文化魅力的同时,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学会了学习语文的方法。

二、链接生活,在合作探究中发展自我。

语文综合性学习超越课本学习的局限,要求学生深入自然情景、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荷”专题学习时,抓住我县被命名为“中国荷藕之乡”这一地方教育资源,开展了“请到荷藕之乡宝应来”的综合性学习,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参观荷塘,欣赏水乡风光。(摄影、写作观察日记)

2、为宝应荷藕产品写广告词,作广告画。(广告策划、上街展示)

3、走访农民家庭,了解荷藕生长情况和经济效益。(口语交际、写采访稿)

4、采访水仙集团,了解荷藕产品的加工销售情况。(调查访问、小组汇报)

5、幻灯片制作——“请到荷藕之乡宝应来”。(发送至“宝应信息港”网站)

这几项内容的实施,单凭某个小组来实施是不大现实的。我们采用“招标会”的形式,各个小组中标以后,再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实施。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内容,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活动、展示自我的机会。整个活动,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体验与探究自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

三、关注生命,在生命教育中完善自我。

语文教学只有具有生命的灵性,才能具有生命的创造力和包容力,才能发挥个人的潜能以及丰富人的心灵,从而唤醒对真善美的内在追求。让学生领悟生命的奥秘,体验人生的意义,才能使教育的生命境界得到提升。我们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综合性学习拓宽了生命教育的渠道,我们应该捕捉生命教育的契机,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增加生命教育的深度。例如,在组织“这就是我”这一综合性学习时,把活动目标仅仅定位在“口头作文”训练上,就显得单一肤浅了。实际上,以“这就是我”这一主题作为七年级(初一)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至少还应容纳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结合课文学习,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敬畏生命,珍爱生命,进而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

2、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在寻求别人理解的过程中理解别人,进而学会沟通,学会合作;

3、学会调适自己的角色,学习在各种社会活动情境中发展自己,得体地推荐自己。

综合性学习拓宽了生命教育的渠道,我们应该捕捉生命教育的契机,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增加生命教育的深度。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没有独立的生命,它是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唯有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的教育,才算是我们的教育。”语文教学在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同时,应将个体生命与民族的生命融合在一起,才能提高他的生活质量,提升他的生命意义。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他们可以藉过去留在心里的形象、情感、思想,得到一种慰藉、一种动力、一种激励,成为人生的一种资本。

四、注重体验,在综合实践中让科学与人文相融。

生命的成长需要生命本身的体验,只有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如果没有了学生的心灵的感受,精神世界就会变得贫瘠,精神家园就会荒芜。从这个意义上说,体验是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独特享受。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思·范梅南这样说:“一个真正的发言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倾听者,能听懂我们日常听觉范围以外的深层含义,能倾听世间各物对我们说的话。”

如“感受自然”综合性学习单元,其中有一项“我有一个‘朋友”的主题活动。开展这一主题活动,决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写作题材,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秋游”,一定要关注学生在“投向”、“对话”、“结交”的具体活动过程中的投入、体验和表现,引导学生以心灵贴近自然,在与自然对话与倾听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感悟、遐思……

新课程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也促进了语文综合实践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地方课程的紧密结合。如围绕“莲的魅力”这一活动主题,可开展系列学习活动,如科学研究(莲的历史、品种及用途等,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文化研究(搜集描写莲的古诗文)、艺术活动(画一幅爱莲图、编一首采莲曲)等涉及到语文、音乐、美术、计算机教育等多门学科,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科间的渗透,也使活动充满挑战性,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品味探索科学奥秘的乐趣。

我们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探索生命世界的奥秘,体验科学世界的魅力,激发创新的潜能。

潘瑞祥,教师,现居江苏宝应。

猜你喜欢

综合性生命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