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教学是学生发展的奠基工程
2009-03-27张锡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三大素质: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交际。口语交际成为现代社会中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活动,决定着一个人社会交际的效率与成败,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成为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最基本的能力需求。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将口语交际的总目标定为“能说普通话,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并确定口语交际为语文课程五方面内容之一。2003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进一步强调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明天,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着想的指导思想。
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意义,对纠正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强化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落实素质教育,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资料表明,人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情况,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也就是说,听说共占75%,读写只占25%。在通讯、多媒体技术突飞猛进的现代社会,人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交流工作经验与研究成果,谈判、营销、自由择业、事业竞争、开展多样性的文化生活等,都具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渠道与机会;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合作日益密切,社会交际活动空前广泛活跃起来,人际交往更加频繁,口语成为比书面语使用频率更高、使用范围更广泛的更便捷的交际方式,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企业的成败和个人的发展,也是一个人智慧与文明素质最为直接的体现。因此,教师要立足于新课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重视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交际能力,使其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口语交际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互相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与沟通的基本手段,其目标是“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倾听是表达、交流的基础,体现着一个人在交往中的基本礼貌和修养,学会了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表达是手段,有自信心,有独到见解,说话真实有根据,谈吐文雅,仪态大方,才能很好的达到交流的目的。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得体、宽容、称赞、谦逊、赞同、同情”等美德。交际的过程始终建立在双方尊重与理解的合作精神的基础上,贯穿着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完善个性,增强合作意识,形成健全人格,提升文明素养。
三、口语交际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外显形式,思维依靠内部语言来组织。口语交际是把内部语言(思维)快速转化为外部语言(口语)的过程,是一个语言的内化和外化频繁交替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学生需要不断集中注意力,认真接受信息,并随之进行加工,通过分析、判断、联想、推理,做出反应,然后临场快速组织语言,清晰而巧妙的表达。口语表达和思维结果具有同步性,交际双方不能深思熟虑,反复修改,而必须现想现说,脱口而出,应对如流,才能完成交际任务。与读写相比,口语交际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更高。因此,口语交际训练本身就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智力训练,它能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准确性、敏捷性、灵活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稳定的注意力,敏锐的理解力,持久的记忆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口语交际教学,能够促进读写教学。
口语是书面语发展的源泉,书面语是口语净化的产物。口语的遣词造句更多的是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没有丰富的阅读积累,不可能有高超的口语表达能力。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能促使学生广博地阅读,拓展视野。口语交际活动中情景的创设,资料的收集,又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为写作储备一定的素材。学生在参加即席发言、讨论、访谈、演讲等口语交际训练时必须理清思路,迅速构思,打好腹稿,口语训练又成为写作的助推器,帮助学生克服了写作中“心中有而笔下无”的困惑,这样“我手写我口”,写作起来就会顺手自如。口语交际教学可以促进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的同步发展,促进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五、口语交际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口语交际教学主要是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较强的能力须经大量的实践锻炼才能形成。活动情境紧密结合社会生活的交际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增强学生自由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现实语境中直接获取信息,流畅表情达意,文明和谐与人交往的实践能力。活动生动丰富,形式灵活多样,在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开发思维,进行个性化理解和有创意的表达。在交际中,学生自觉取长补短,不断审视、反省、完善自我,从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张锡刚,教师,现居甘肃古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