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同伴互助 构建和谐课堂

2009-03-27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2期
关键词:教研组课程设计同伴

齐 次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语文课程标准》)但是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要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实践行为,还面临很多困难,还面临着操作性差,缺乏有效抓手的困难。Moodle平台的出现成为我们解决这一困境的钥匙。这是学校推进新课程改革和课程整合的理想平台,也是构建语文和谐课堂的一条捷径。

教师利用Moodle平台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就是深入体验新课改教育理念的过程。首先,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单兵作战不同,Moodle体现了“同伴合作”的教学氛围。“Moodle在教学中应用的本质体现就是‘同伴互助。”(上海师大黎加厚语,2007.11)老师可以网上共同设计和建立课程,分别授课;利用魔灯,可以调动备课组和教研组集体的力量,运用集体的智慧,更有效地发挥1+1>1的教学力量。

其次,Moodle平台给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超越课堂的广阔空间,网络改变了课堂。

另外,Moodle简单易学,每个老师都可以轻松成为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建者,教师真正成为了课程设计的主人。

一、教师在Moodle平台教学实践中“同伴互助”,构建和谐课堂。

一个合格的教师,如果没能帮助别人,想要获得帮助就有相当难度;一个熟练的教师,如果没能给别人大量的帮助,是很难获得真正有助于自身发展的一丝意见的。教师们应结伴同行,在助人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在被助中体验提高的喜悦。

相对而言,专业引领是纵向的,而同伴互助是横向的。同伴互助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是民主、平等、自愿的帮助。互助的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伙伴的关系,它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能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它与教师的发展终生相伴。

(一)同伴互助是教师之间的诊断、指导与经验共享,互助的双方是伙伴的关系。

从人数上看,互助双方可以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人与其他多个人;从职务级别上看,互助双方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有高有低的;从活动范围看,可以是本校的,也可以是异校的。

(二)同伴的确认形式主要有三种。

其一是指定的,由学校或教研组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为某一教师指定帮助者,这种指定一般目标明确而且有时间限制,多为高级别帮助低级别,在新教师培养中最为常见,且效果显著。其二是随机的,这是教师最喜欢的形式,它可以宽松平和地达到帮助的目的,但是它太随意,缺乏必要的计划,难以促进和检验教师的发展。其三是稳定的,它是一些情趣相投的教师自主合作的互助搭档,它能促进教师长期的发展,但也可能因为某些个搭档的视野狭窄而导致发展的阻滞。

(三)Moodle平台让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志或一个备课组甚至整个教研组都可以实现同伴互助。

我在设计《再别康桥》、《杨烈妇传》、《动物游戏之谜》三个课程时,利用Moodle课程里的“分配角色”功能将信息中心的冯军老师、本教研组的其他三位教师拉过来作为“有编辑权的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制作,在此之前我们教研组的另一位老师讲授《陈情表》一课时,我与几位老师也成为她的课程的“有修改权的教师”,这里有学校指定的“师傅”,也有不是一个备课组的老师。这几堂课凝聚着多名教师的心血,信息技术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答疑解惑、美化页面;同组老师共同规划设计课程主题构想及内容,授课者搜集资料,建立Moodle课程资源、课程框架、讨论区、设计教学活动,修改美化课程界面,理顺教学流程,最后上课。几位老师(包括信息中心)都在论坛发言,编辑学生发言帖子,指导调控课堂教学。从而一堂课上下来,老师们都很有成就感,而最有收获的是学生,他们真正地享受了一次集体劳动的成果,Moodle的魅力——“同伴互助”得到了充分体现,一个课程完整教授下来确实让上课老师“着魔”。而且,一个基于Moodle设计的课程可以让几位老师同时上课,甚至其他地区的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应用此课程异地授课,以后下一届任课老师也可以继续利用并修改。资源完全共享,其中的“魔力”可谓“魅力无穷”,而且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为和谐课堂的构建提供了很好的人力资源支持。

二、Moodle平台为和谐教学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创设了非常好的教学情境。

(一)Moodle在教育中应用的三个层次。

1.支持我们已经做的,2.补充我们已经做的,3.改变我们已经做的—(George Thomas Scharffenberger, 2005)。在以前的实践中,我们应用Dreamware、Frontpage等网络课件只是“支持我们已经做的”,现在“补充我们已经做的”已经实现,通过“同伴互助”将我们以前课堂上不能实现的一些工作(比如充分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问题、认识,也就是“备学生”。还有课后反思、延伸工作)充分实现在Moodle课程中。

黎加厚教授在《信息化课程设计教程》(2007版)中提出“根据学习科学,对课程的各个要素做出规划和安排,形成一定的课程结构和信息化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获得一定水平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达到国家课程标准预期的教育结果。”这在指导我们课程设计不仅要关注教学内容,更是重在设计教学情境。

(二)Moodle课堂的交互性极强,并能够完整记录学习者的学习历程。

学生可以在任何可以上网的时间同老师交流,系统直接记录每个人何时访问了哪些课程、留言多少等详细内容,而且系统还会自动通知教师有同学留言,提醒老师及时回复。第一次上Moodle课时有的学生的留言系统记录是在午夜时分,还有在凌晨一点多钟,能让学生深更半夜学习语文这也让我们找到了兴奋点,还有的同学调动家长帮助发言,上午8时30分,学生第一节课时也有人发言,所以系统记录的时间跨度很大,达到17小时。这让我找到了提高学习兴趣的一把钥匙,让学生“着魔”,主动学习、主动交流应该是我们上网络课中最兴奋的事,也应该是网络本身应用教学的终极目的。这种情境的创设直接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在具体的课程中利用Moodle创设情境,构建和谐课堂。

在《杨烈妇传》这个课程里,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几部分内容:课文及译文 、作者介绍、课文赏析、讨论题、拓展资源、当堂测验、课后反馈。尤其是拓展资源里,收集了大量与课文相关的“中国古代烈女”的资料,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无需四处搜寻就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我感叹,从前想让学生做一些扩展阅读,只能打印几篇文章,剩下的只能提供网站或书籍名称,而很多学生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在这次教学中,学生了解了文意后,阅读了相关资料,发了很多帖子,阐述他们的看法,其中不乏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闪烁着睿智的火花,种子的萌发让人欣喜,学生思想的萌芽更是令人充满希望。由于充分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做好了调动的工作,学生对于网络课程的支持程度是极高的,学生参与热情高涨,上课时发言十分踊跃,发帖率节节攀高,学生的个性在Moodle课程环境里得以充分展现,这让我们充分了解了学生情况,直接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课堂气氛十分融洽。师促生、生促师,各种思想在课堂上交融,海量的信息在课堂中穿梭,教学效率大大提升,每个人面对电脑都是平等交流,课堂不再是“一言堂”而是“百家讲坛”。

以前对于一篇课文乃至课程学生如何理解我们不可能事先清楚了解,有了Moodle课程,学生事先预习学习并发表看法这让老师在授课前充分了解了学生的想法,真正实现了“备学生”。而且“测验”、“问卷调查”、“课后反馈”、“Wiki共笔”等环节的设计还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学过之后的问题、想法,增强了教学效果。这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老师的上课内容因为学生的认知而不断改变,这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高,针对性大大加强,容量大大拓宽,网络实实在在的改变了课堂教学。还有,交互性的提高使得老师可以同很多学生对话,以往课堂教学中是不可能实现师生的多渠道对话,只能是单对单的形式,现在,老师参与论坛交流可以直接面对学生的各种思想逐一对话、反馈。在《动物游戏之谜》这一课程里我还设计了“Wiki共笔”环节,师生共同阐述自己对动物的心里话,学生的很多话语都是我们不曾想到的,这种参与让学生个体的创造性、主体性都得到很好发挥,语文课堂的和谐氛围由此可见一斑。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走进课堂生根开花,这些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尤其对革除传统课堂积弊更是效果明显。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由于对新课改理念缺乏本质上的认识,许多课堂只是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并未真正触到实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广大教师应树立效率意识,进行有效教学,只有这样和谐课堂才有了实际意义。

最后引用一句美国学者的话作结束:

新型学校教师应该首先倾听与观察,然后定目标,建议,支持,欢呼,促进,鼓动,问问题(而不是给予答案),打开新的视野,循循善诱,给予激励,教师是教练,良师益友、指导者,榜样……

齐次,教师,现居辽宁鞍山。

猜你喜欢

教研组课程设计同伴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
基于自动化系统的PLC课程设计
开放大学课程设计与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