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为什么要称帝
2009-03-26苏全有
苏全有
登基就是当皇帝。中国历代上到底有多少皇帝呢?大致说来,如果从秦始皇开始算起,也就是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加上元朝灭亡后的北元皇帝、明朝灭亡后的南明皇帝,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及其儿子洪天贵福,合计407位。至于秦始皇以前,由于称呼不一样,如王、公、侯等等,那就更多了。
这么多的皇帝中,谁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呢?一般来说,1912年2月12日退位的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认为是末代皇帝。这一说法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可真还就有一个人,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导致了一个新问题的产生:究竟谁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
这个人就是袁世凯。
袁世凯在1915年12月12日接受了所谓的民众劝进书,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宣布登基。他在位83天,史称洪宪皇帝。1916年3月22日,袁被迫下台,6月6日因尿毒症弃世而去。袁世凯在位的时间很短,仅仅83天。
袁世凯由一汉族官家子弟,在清朝满族人当政时出任直隶总督、军机大臣,民国建立后竟然担任国家第一领导人——大总统,可是,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竟然选择了皇帝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水中捞月一场空,黄粱一枕白日梦。像袁世凯这样谋略绝非寻常可比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冒天下之大不韪,逆历史之潮流,复辟帝制、穿龙袍当皇帝呢?
袁世凯的一念之差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袁世凯在帝制失败后很坦率地承认:“此是余自己不好,不能咎人。”1915年,袁世凯轮流召见各省将军进京述职时,总是问这么一句:“咱们办共和办得怎么样?”“共和”前加一个“办”字,实在是意味深长。地方官员当然善于揣摩领导的心思了,大都回答道:“共和不容易办好,还望总统多负责任,以救国家。”
袁世凯确实想当皇帝,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共和主义者,帝王思想十分顽固,早就有当皇帝的心思。有一件事很说明问题:
袁世凯平日里喝茶多用一九龙白玉杯,因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故而十分心爱。有一天他在午睡的时候,小书童进来献茶,一不小心,将九龙杯失手跌破。小书童知道闯了大祸,哭着找到袁世凯的表弟——张镇芳。张镇芳十分了解袁世凯的心思,便教书童如是这般去说。
袁世凯醒来,见小书童端的不是九龙白玉杯,便问道:“玉杯呢?”
小书童战战兢兢回答道:“求大人饶命,九龙白玉杯被小的失手打碎了。”
袁世凯一听勃然大怒:“这还了得,你不想活了?”
小书童吓得大哭,说:“小的端茶进来,看见床上睡的不是大人……”
“不是老子是谁?”袁世凯声震屋瓦,横眉怒目。
“是……是一条五爪金龙盘在床上……小的吓了一跳,这才不小心将九龙白玉杯打碎了。”
袁世凯闻言,脸上顿时云开雾散,和蔼地说:“胡说八道,这事不许对别人说,让我听见剥了你的皮。”说着随手摸了把银元:“这个赏给你,下去吧!”
小书童因祸得福,欢天喜地地走了。
从这一件事上,可以知道袁世凯确实想当皇帝。上有所好,下必从之,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当时北京城的一位天文学家也呈文袁世凯,说他多日夜观天象,发现三更以后,有帝王之星朗照某纬度,经仔细勘探发现正是河南项城。现在帝星已向北而来,一个月后就可以到达北京,这是上天的垂象,您呢,就称帝吧!
有人给袁世凯批过八字,说他的命“贵不可言”,说他项城老家的坟地,一边是龙,一边是凤,龙凤相配,袁家应该出一代帝王。这些说法,无疑会对袁世凯产生影响。他之所以“洪宪称帝”,就是想借此来“应天承运”。
袁世凯不仅想当皇帝,实际上想当,而且还迫不及待呢!
袁世凯为什么急于当皇上呢?这与其家族的病史有相当的关系。
袁家男人都不满花甲而死。袁世凯的曾祖父袁耀东没活到40岁就死了;祖父袁甲三1863年染病去世,算是袁家人寿命最长的一个,也只活了57岁;袁世凯的亲生父亲袁保中终年51岁,过继以后的父亲袁保庆终年只有49岁,堂叔袁保恒只活了52岁。活着的袁家人对去世先祖寿命进行一番统计后,提出袁家男人生命最大极限为57岁的说法。袁世凯生于1859年9月,到1916年就是57岁,他在心理上不可能不受到这样的暗示。
1909年袁世凯被摄政王载灃以患有足疾而开缺回籍,隐居于彰德时,他醉心于相命、堪舆之术。据说一个当地有名的相命大师也称袁不会超过58岁,袁很焦急,询问有什么解法?大师说:难呀!只有龙袍加身才能化解。
秦始皇以后的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群臣高呼“万岁”,但长寿者并不多,短命者倒不少,50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超过80岁的只有5位,包括最长寿的清高宗乾隆皇帝(88岁),宋高宗赵构81岁,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也是81岁。
袁世凯有此心病,所以特别注意饮食,刻板而单一,一年四季都是一套固定规矩。据其三女儿袁静雪回忆,在担任总统期间,袁世凯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洗面,6点半吃早饭,为一大海碗的鸡丝汤面。他总是在中南海的居仁堂楼上吃早饭,然后便拄着包有铁头的藤杖“ 、 ”的下楼去,最后发出响亮的“哦”,表示他来了,这才完成他下楼的“仪式”。
袁世凯下楼后,便在办公室里忙于公务。他十分有规律,到了中午11 点半就要吃午饭了。他对于饭菜的要求并不高,饭菜花样经久不变,而且摆的位置也不变。例如,入冬后每顿必有他最爱的清蒸鸭子,而且一定摆在饭桌中间。韭黄肉丝必定摆在东边,红烧肉摆在西边。身边放着朝鲜族三姨太拿手的“高丽菜”。他的主食带有鲜明的河南风味,除了每顿必备的馒头和米饭,还要有好几种稀饭,如大米稀饭、小米和玉米掺在一起的稀饭,还有一种河南人的饭食——绿豆糊糊。袁世凯专用的餐具比常人的大和长,其饭量也相当惊人。
一般在晚上7点,袁世凯就要吃晚饭了。平时的晚饭按部就班,而星期日的晚饭就丰盛多了。这是袁家人全家聚会的时候。除了大厨房供应的菜之外,各房的姨太太们都会带着各自做的有特色的菜来与大家同吃,例如二姨太就善于做美味熏鱼。这时的袁世凯一改平日的严肃,与大家随意说笑,逗儿女们玩儿。周末聚会大约持续到 9 点,袁世凯便要就寝。
到了晚年,袁世凯得了尿毒症,也就是膀胱结石,这本不是什么要命的病,可由于他未及时手术,结果丧命。
袁世凯不仅想当皇帝,急于当皇帝,而且自信能当上皇帝。袁世凯的自信来自于他的驭人有术。
袁世凯为了使部属为他卖命,尤其注重笼络人心,据袁静雪回忆:阮忠枢与袁世凯交情甚深, 阮在天津某妓院认识了一个名叫小玉的妓女,想纳为妾,袁世凯认为有碍军誉,当面严正地驳斥了阮忠枢。不久,袁称有公事到天津,邀阮一同前往。下车后二人走进一个院门,只见屋里铺设得异常华丽,堂上红烛高照,并且摆着一桌很丰盛的酒席,及至进入里屋,只见一个丫头搀扶出一个新娘打扮的俏丽佳人。阮忠枢不明所以,仔细一看,嘿!这不是自己要娶的那个小玉嘛!原来,袁世凯在阮忠枢和他商议完此事后,就秘密派人给小玉赎身,待一切办妥后才引阮一同前来。从此,阮忠枢对袁世凯忠心耿耿,始终如一。
袁世凯确实驭人有术,工于心计。1909年,他被载灃赶回家乡隐居,为了让世人知道他已与世无争,超然世外,他将自己与三哥袁世廉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舟上垂钓的照片送到上海《东方杂志》登载,这就是著名的“洹上垂钓图”,完全是在作秀,做样子给满洲贵族看的。他是想让人们相信:我袁世凯已没有斗志,再无心过问时事了。不过,许多人以为身披蓑衣、安坐船头的是袁世凯,其实,站着持篙点水的才是袁世凯,而坐着的却是袁世凯的哥哥,哪有哥哥站着弟弟坐着的道理呢?正如李宗一在《袁世凯传》一书中所说:袁世凯曾弄舟池上,持篙立船尾,其兄袁世廉则披着蓑衣,安坐船头,由天津某照相馆摄像,送上海《东方杂志》登载,以表示自己寄情山水,渔樵足乐,不再过问政治。
袁世凯可谓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袁克定的太子梦
袁世凯在临死之前,曾吃力地吐出4个字:“他害了我。”这个“他”是谁呢?据袁氏家族的人估计,很有可能是袁克定。袁世凯死后,袁克定在灵前用头触棺,放声大哭:“爸爸!爸爸!我对不起您!”袁克定的这般哭喊,与他鼓动其父称帝有关。
袁克定之所以主张其父称帝,是因为这样一来他就是皇太子了。袁世凯有一妻九妾,有17个儿子、15个女儿,袁克定是袁世凯的长子,而且是唯一的嫡出,由正室于氏所生,其他的都是庶出。袁世凯对袁克定十分重视,抱有殷切期望,这从袁克定的名字中就可看出。袁克定的乳名叫“继光”,袁静雪说:“大哥生下来的时候,由于额上长着一块记,所以他的小名叫记光,也叫小记儿。这一块记,到他长大就没有了。”这是不对的。至于“继光”的含义,用袁世凯的原话是:“继吾先人之光也”,就是继承光大的意思,这与胎记没有什么关系。
由于袁世凯的着意培养,袁克定不仅旧学功底深厚,而且德语和英语都相当不错,袁世凯与洋人交涉时,经常由袁克定充当翻译。在他的书房里,堆满了德文和英文书籍。所以,袁克定很有抱负。辛亥革命后他极力鼓动帝制,无所不用其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就是给他父亲编造《顺天时报》。
《顺天时报》是日本人在北京办的报纸,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列强无暇东顾,因此,袁世凯十分关注日本的态度,《顺天时报》就是袁世凯的重要消息来源。由于该报纸经常发表一些对帝制不利的消息,于是,袁克定心生一计,决心瞒天过海,偷梁换柱,自己花钱编造假版《顺天时报》,经常刊登一些鼓吹帝制的文章,袁世凯看了以后,非常高兴,认为日本方面不会有问题,于是加快了帝制的步伐。
不过,毕竟是纸包不住火,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说来也是机缘巧合,袁世凯的15个女儿,其中三小姐袁静雪最受宠爱。袁静雪有个丫头叫小苍,这小苍可不是一般的丫头,她的母亲曾是三小姐的奶娘,所以,小苍每次回家看父母,三小姐总要给奶娘带点礼物,奶娘知道三小姐爱吃零食,也让小苍带点核桃、栗子什么的。一次,奶娘给三小姐买了2斤德顺斋黑皮五香蚕豆,三小姐吃蚕豆时,无意识地看到包蚕豆的《顺天时报》和家里的不一样。结果,这事捅到袁世凯那里,袁世凯把袁克定找来,问明情况,气愤至极,袁克定忙跪下求饶,袁世凯拿起皮鞭就打,边抽边骂:“孽子!欺父误国!”
《顺天时报》之外,袁世凯还有一个消息来源,就是秘书处把各种报纸上有关重要的事项都剪下来,贴在整张大纸之上,叫“摘报”。于是,袁克定指使手下亲信在小块报上混入伪造的,另派人到上海发行《亚细亚报》,鼓吹帝制。
袁克定欺骗他父亲的第二件事是编造天降祥瑞。1914年底,袁克定指使远在河南项城袁家祖坟的坟丁韩诚进京来报,说在袁世凯的生父袁保中的墓旁,夜间不时有红光出现,形如火炬,方圆一里左右都很明亮。还说附近长出一条紫藤,有一丈多高,蜿蜒曲折,形如盘龙。袁世凯听后,重赏了坟丁,并一再叮咛他不可对外人谈及。为此袁世凯还派长子袁克定回乡验证真伪,袁克定在项城写信称:“紫藤长得很快,已经和我的手臂一样粗了,而且颜色鲜艳得像血一般,或许这就是天命攸归的祥瑞啊!”袁世凯阅后大喜,回信让儿子招募坟丁,筑墙护卫,防止牛羊践踏。
杨度、梁士诒等人的助纣为虐
袁世凯称帝,与“六君子”、“十三太保”关系至为密切。
“六君子”就是杨度、孙毓筠、李燮和、刘师培、胡瑛、严复,他们在1915年8月14日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杨度为理事长,孙毓筠为副理事长,其他4人为理事,鼓吹帝制。
“六君子”加上梁士诒、张镇芳等7人,合称“十三太保”。
袁世凯在临终时抱怨:“杨度误我。”因此,“十三太保”中首要的人物就是杨度。1915年4月,杨度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撰写了两万多字的《君宪救国论》,呈递袁世凯,袁大为赏识,于5月底特地颁发亲笔题写“旷代逸才”的4字匾额一方,赏赐给了杨度。
在组建筹安会的时候,杨度还多次策动蔡锷参加。蔡锷则虚与委蛇,表面上一口应承,还跟着那一群“君子”们向袁世凯上书劝进,暗中却与他的老师——梁启超策划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为了不使袁党怀疑,他假装胸无大志,贪恋酒色,与八大胡同一个只有十五六岁、芳名小凤仙的妓女厮混。他与杨度是湖南同乡,平时私交甚厚,便叫小凤仙帮杨度物色了一个红粉知己,名叫花远春,二人一见如故,恩爱异常。蔡锷为小凤仙写过两副对联,一副是:“莫道美人皆薄命,由来侠女出风尘”;另一副是:“此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明珠”。嵌入了“凤仙”二字。花远春说:杨度你也是大名士,也给我写副嵌名联吧。杨度提笔写道:“沦落人会心不远,风雅事著手成春。”蔡锷将小凤仙誉为他韬晦之计的风尘侠女,杨度则是逢场作戏的风雅事而已。但花远春却是一个有情女子,当帝制失败、杨度受到社会舆论谴责,她竟为之忧虑成疾,整天以泪洗面,抑郁而亡。而小凤仙则是声誉鹊起,人人尊敬。两相对比,杨度羞愧不已,为花远春写了一副挽联:“风雨送春,落花有恨;蹉跎怜我,报国无门”。上联说的是花远春,下联说的就是他自己了。
杨度之外的十三太保当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梁士诒。梁士诒号称财神,在民国时期担任总统府秘书长、铁路总局局长、交通银行总理等,是交通系的主要魁首。起初,梁并不热心帝制。袁世凯曾14次探询梁士诒对帝制的看法,梁都假装不解,仅有一次向袁直接表白道:眼下大总统的权力,比各国君主要高,所不同的是子孙没有继承权,可继承权恰恰对子孙后代有害啊,历代帝王哪有像清代这样安然退位的呢?为改变其态度,袁世凯、袁克定挑起大参案,要向交通系开刀。一天,袁克定约见梁士诒,单刀直入,问:变更帝制,肯帮忙否?梁见来者不善,回答:容考虑后再作答复。回去后梁就召集交通系人员开会,明确指出:赞成不要脸,不赞成就不要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头之不在,哪有脸面?讨论结果,大家觉得还是要头的好,并且一致认为,不干则已,要干就干得彻底。次日,梁回报袁克定,表示要全力以赴,以策前驱,用钱就包在自己身上,并提供了推动帝制的路线图,袁克定大喜过望,乐不可支。
除了十三太保之外,还有一些人对帝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陈宧。1915年11月陈宧受命为四川都督,临行前,伏地九叩首,并跪着上前,嗅袁世凯的脚,大呼:大总统如明年还不登基,我陈宧此去到死都不回来了。陈宦这些北洋将领,想的就是:大哥做了皇帝,小弟也挣个将军到手。杨度也说过:北洋诸将,从公多年,所为何事,只不过攀龙附凤,求子孙富贵耳!如总统犹豫不定,将来诸将又怎么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袁世凯1915年12月称帝后,封陈宧为一等侯;到第二年5月,陈宧又劝袁世凯退位,并于当月通电四川独立,成为袁世凯帝制失败的主因之一。
阎锡山。山西王阎锡山尽管是同盟会员,可在帝制期间为保全自己的地位,极力推动,他还把自己的父亲阎书堂送到北京租屋居住,表面上是请老人家逛逛北京,实际上是把父亲作为人质,使袁对他放心。1915年4月间,他被袁世凯召见3次,其中第一次召见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并为此谈虎色变,心有余悸。他后来回忆道:我一生见过了多少位咱国家的元首,如孙中山、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曹锟,甚至张勋、段祺瑞以至蒋介石等,没有哪一个像袁世凯的两道目光那样虎视眈眈地逼人,使人不敢仰视。
张作霖。张作霖发誓道:关以外有异样,唯作霖一人是问,作霖一身当之;关内若有反对者,作霖愿率本部以平内乱。
古德诺博士。1915年7月,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校长古德诺博士访华,并于8月20日发表《共和与君主论》,认为中国民智低下,只宜行君主立宪而不宜行共和。古德诺访华期间是袁克定负责接待的,这对他是个极大的鼓舞。
日本公使日置益、英国公使朱尔典等,多有赞同帝制的表示。1915年1月18日,日本公使日置益对袁世凯面递《二十一条》时说:“若开诚交涉,则日本希望贵总统再高升一步。”朱尔典在中南海怀仁堂国宴间,竟用英语尊称袁世凯为“陛下”。
从上可知,袁世凯当上皇帝,既有自己的原因,也有客观的条件,合在一起,成就了袁世凯的83天皇帝梦。这是袁世凯的人生高峰,同时他的事业和生命也在这一时间戛然而止。
责任编辑 杨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