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走进数学教学之中

2009-03-26林晓文

现代教育探索 2009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教学

林晓文

摘要:《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社会、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活生生的数学,就是要在数学教学里,体现出生活的味道。但如何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本文拟从教材呈现、活动设计、课堂活动、解决问题等几个方面提出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的几个策略,以期做到抛砖引玉,给数学教学提供一点参照依据。

关键词:数学 教学 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并且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社会、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在这样的形式下,让身边的数学走进课堂,让数学更多的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不容置疑。

但目前的现实是,如何将这一理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却比较含糊的。笔者作为一线的教师,经过两年的新课程

教学实践,认为以下几点策略对解决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将起有效的作用:

一、让教材呈现生活化,让学习贴近生活

教材是学生接触教学的第一要件,也是最主要的要件,因此教材在设计上,是否能吸引学生,是学生能不能更好的去学习的关键,漂亮的教材,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与老版教材相比,新课程实验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有很大的改观,很好地做到了“生活化”。

首先教材变漂亮了,内容彩色化,卡通化,都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他们在潜意识中已经把教科书当成了自己喜欢的卡通读物,而不是教科书。

教材对学生的影响重要性不能否认,但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更加重要。教师的教案是学生的“第二教材”,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也应该举一些生动的例子,把生活的情景引入到教学当中,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学的开心,教师教的轻松。

例如,在一般的加减教学里,我们可以设计动物园的小猴吃水果等情境,让小猴子的活泼可爱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引出新课。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比单纯的让学生算加减效果明显的多。

我们认为,这种“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教学过程。呈现的童话情境生活化,学生极其熟悉,亲切感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学好的自信随之而来,学生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生活化的数学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教学教材已经做到比较生动的前提下,只有教师把自己的教材(教学方案)也做到生动化、生活化,才能使学习与生活更加贴近,进而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二、将活动设计生活化,让学习体现生活

活动场景的设计,是能不能成功吸引学生的关键;活动场景的好还是不好,是判断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好不好的手段之一。因此,一堂成功的教学课,不可以缺少活动设计。而生活中,永远不缺乏精彩的活动场景,因此,利用生活情境设计教学场景,既“得来全不费工夫”,又给学生很多亲切感。

当今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在一年级的小学生的眼中,传统的知识点显得“过于简单”了。所以在设计数学活动时,不能再以传授知识为第一要务,应该把重点放在了激发兴趣,形成良好的习惯上。 为了让学生喜欢数学,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去捕捉生活中的现象,选择生活中数学的典型事例,为课堂活动所用。

由于在设计时处处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学生对于数学一点都不陌生,实践证明这种“与生活零距离接触”的课堂活动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习惯的养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在设计“认数(一)”时,首先出现的就是一幅同学们为老师祝贺节日快乐的情境,那时也正好是教师节前后。

旨在激发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化”,同时也可对学生进行尊师教育的师德教育。当然,笔者最后还设计了把这一课延伸到生活中去,看着这美丽的校园,按排了“到校园中去找数”的环节,希望学生在学习中体现生活,喜欢上我们的学校。多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形成“转曲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认知过程。

又如在教学“几和第几”的时候,设计了帮助小兔走迷宫的情境,主要是考虑学生的争强好胜,同时在其间还穿插一些学生模拟生活中的情境即兴表演,以及“一人指挥,众人摆物”的游戏。

这些活动设计,灵感无不来自于生活,生活中丰富的场景融入教学,可以达到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的效果。

三、将课堂活动生活化,让学习走进生活

亲自动手,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加强记忆力,使学到的知识更加容易得到巩固。因此,在教学中,增加课堂活动很有必要。《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也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特点。

为了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就必须加强课堂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更多的动手实践过程有不断创新的机会。真正在数学的学习中溶进生活。

也以例子进行说明。如上面提到的“认数(一)”,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先放一段关于校园美丽风景的片段,再让学生畅所欲言,熟悉学校,熟悉周围的同学,学习的任务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

又如“几和第几”中,学生对于帮助小兔都非常的热情,大家积极动脑,为小兔出主意;在模拟的即兴表演中,学生的情绪达到了高潮,“排队上下楼梯”辨别,以及“我做小老师”的游戏,都吸引住了学生的目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最后当小兔走出迷宫时,学生情不自禁地拍手祝贺。

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教学中,加入活动场景,数学的学习完全溶进了现实生活,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动力,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使教学目的能“事半功倍”。

四、将解决问题生活化,让学习提炼生活

一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因此,教学要回归到生活中去,教学中的问题,也可以以生活中具体事例去解答。如果教学脱离了生活,那么教学也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材中有一些情景虽从生活中来,但又远离生活。学生虽然很喜欢远离现实的童话中的主角,这些主角的出现,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的,依然是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使,应该引入更多生活中的例子,并以这些事例为切入口,来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习提炼生活。

如:在“十几减8、十几减7”的练习中,我就出示了聪明猴,让它来安排课堂活动,把全班学生分成了两队“松鼠队”和“小熊队”进行夺红旗的比赛,哪一队获胜,哪一队就会获得“蓝猫”标志,由于有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参加,因此课堂上童趣缭绕,兴致盎然。

最后的环节中,聪明猴认为两队的小朋友都很出色,因此带大家来到果园摘水果,先选择你喜欢的水果,再回答上面的口算题,这个水果就是奖给你的。学生此时小手都举得高高的,都想获得其中的水果,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真有趣,真快乐。

教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学与生活应该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各种有意义的场景,让学生乐于去学习这些来自于生活的数学知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厚积薄发,才能把生活应用到教学中。

总之,新教材非常注重数学素养的培养,它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把数学知识溶进常见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应用,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让学生步入“在探索中动脑,在动脑中前进,在前进中成功”的可持续发展中。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第一小学)

参考文献: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 孔企平 胡松林著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 郑强 开明出版社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王丽杰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