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车市非得在一棵树上吊死?

2009-03-25

中国汽车市场 2009年2期
关键词:车市乘用车经销商

贾 翔

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销售模式创新的问题,大家把炮口对准了当前市场的主流模式──4S店模式。目前国内还存在很多种销售模式,但是在主流的乘用车市场里,厂商授权4S店专营模式已经深入人心。

上至政府官员、整车厂高管,下至普通消费者,似乎都认为只有4S店模式才是正统。不坚持4S专营模式似乎就成了企业不正规、渠道管理不科学、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护的代名词。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模式产生了质疑。

笔者不久前在河北某市走访时听说,当地一个月内就有好几家4S店退出了市场。而08年年初,北京等地也有过不少类似案例。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

中国车市特别是乘用车市,4S专营模式能不能改变,能不能有些中国特色?我们的政府能不能不要在具体经营模式上进行限定?厂商能不能更灵活地制定出调整策略?

2008年,全球经济遭遇了金融危机的摧残,鲜有国家幸免。欧美日等全球主要汽车市场萎缩严重。2008年,中国车市也遭遇了各种考验,上半年的国家经济紧缩政策,下半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一年下来整个市场增幅下滑严重。

这样的年景下,很多4S专营店经营困难。全国各地4S店破产、转让的案例已经发生了很多起。不仅自主乘用车品牌,就连某些主流合资品牌也不能幸免。

其实,这种情况在前几年也时有发生。前不久一个朋友就告诉我,他去东北某市出差,当地接待人员请他去吃饭。去饭店一看,怎么是4S店的建筑风格?还以为是饭店搞特色,一问才知这个地方以前就是某品牌的4S专营店,老板干不下去于是转行干餐饮了。

俗话说“别在一棵树上吊死”。谁都知道一种模式,一个方法不是万能的,它需要适应当时、当地的市场情况。

10年前,中国乘用车市场飞速发展,合资品牌带来的全新经营理念让中国车市迅速与国际经验接轨。厂家、经销商、消费者的权益从中都得到了保障。这也许就是很长时间内4S模式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

但时至今日,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外界环境早已不是当年的卖方市场了,销售问题几乎让所有人都挠头;另一方面,销售渠道的成本控制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厂商、经销商经营安全的重要课题。

4S店虽然在维护品牌、促进销售方面让厂商、经销商获得了甜头,但成本控制问题一直是隐患。

前些年市场好做时,这个问题被掩盖了。而现在该暴露的全暴露了。建一个4S店动辄千万元,维持一个4S店又何止几个千万元?此外,由于专营店的排他性垄断特征,在4S店选址、经营过程中的寻租行为一直是人所共知的秘密。而这部分费用又有多少呢?

从欧美日等国的经验看,汽车销售模式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侧重。但有几个原则是始终坚持的,那就是维护品牌、促进销售、控制成本。从发展趋势看,有打破封闭,走向联合;打破壁垒,走向开放的特征。

现在,汽车销售的经营模式创新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种新模式先后被运用于实际销售之中,例如跨厂商多品牌联合销售统一服务模式、单品牌展示厅旗舰店辐射分布经营模式、网上销售结合展示提车中心模式等等。

为什么我们能在10年前创造性地选择了4S专营模式,却不能在今天勇于模式创新?

有人说也许是都还没被市场逼到位,非得“死”一批大家才会回过味儿来。还有人说,光厂商、经销商起劲还不行,政府不同意你也没辙。确实,经营模式创新问题在中国还得过政府关。

其实,选择什么模式进行销售,应该是厂商、经销商共同研究和决策的事,说到底,他们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市场的压力会促使他们做出适当的应变。而政府似乎不宜在具体经营模式的选择上过于操心,毕竟政策法规的出台具有强制力和长期性,无法根据瞬息万变的市场进行随时调节。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抱残守缺还是勇于创新?一切答案很可能在2009年车市最冷的时候揭晓。

猜你喜欢

车市乘用车经销商
浅谈厨电企业的年终返利制度
年度十佳经销商
2016车市销量一览表
1
国内市场主要乘用车型价格表
国内市场主要乘用车型价格表
图解车市
国内市场主要乘用车型价格表
国内市场主要乘用车型价格表
明年若现政策“真空”,车市或将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