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参与全球价值体系重建
2009-03-25
王达三
“中国参与世界价值体系重建”是个值得期待同时也充满挑战的问题。周宁先生和赵汀阳先生已分别就“应该参与”和“贡献什么”发表了意见,笔者则着重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谈谈“如何参与”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其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中国必须建立“拓展型”的中国文化。
中西交通以来,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多是四大发明、丝绸陶瓷、园林建筑、绘画艺术等工具性的文化,而西方带来的则是上帝、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性的文化。从理论上讲,中国不主张文化的营销式传播,而是强调“近者悦,远者来”和“有来学,无往教”。从实践上看,中国文化主要是靠自身的魅力来吸引他者,如唐朝时期日本因羡慕中国文化而派“遣唐使”来华学习。相反,传播基督教却是基督徒的使命之一,西方的价值观念广为传播,与此紧密相关。
特别是,目前的中国文化在“建制化”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相反,西方文化的“建制化”却很成功。以美国为例,一是宗教建制化,传统价值观赖教会以存,并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二是教育建制化,如大学普遍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主要讲授西方人文经典;三是政治建制化,即政治理念和政治行为相与一体———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总统,不仅手按《圣经》,而且重申自由民主原则,即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历史上中国文化的“建制化”同样也是很成功的,比如有乡规民约、学校、读经、科举、官吏制度等。然而,正如余英时先生所说:近百余年,中国传统的制度一个个崩溃,意味着儒学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一个个立足点,最终儒学成了漂泊不定、无家可归的“游魂”。儒学的这种现代困境,严重制约着中国参与世界价值体系的重建。
中国文化的“内敛型”特征可以理解,因为中国是东亚文化的“核心国家”,周边并没有竞争性的文化。世与时异,如今已是全球化时代,各大文化无不竞相试图影响世界价值体系的重建。因此,中国文化不仅要严格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还要充分践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目标,广泛地参与世界价值体系重建,为世界文明和人类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者是北京学者,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