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闲章不“闲”
2009-03-24陈鹏刚
陈鹏刚
中国书画作品,画面上除画家和书家姓名章、别号印和斋馆印外,还有表达名言警旬等多种内容的“闲章”。这些闲章虽小,往往可以窥见作者的处世境遇、志向,领略到作者的艺途甘苦和思想情操,趣味盎然。闲章盖的部位大致分起首和押角两种。由于有些作者全能多艺,往往工于铁笔,很注意印章与画风和谐一致。如笔墨粗扩豪放的画面,印章应当苍拙浑厚;工整秀逸的细笔画,印章应当清秀柔挺。
闲章又称为词句印,古玺中如“千秋”,如“敬事”,这是二字的词句印。如“正行无私”,是四字词句印。在汉代有些两面印,一面刻姓名,一面刻吉语,也是词句印。也有两面都刻吉语的。据记载,南宋贾似道有“贤者而后乐此”一印。元初赵孟頫有“好嬉子”三字印。元末画家王冕偶得一块色泽斑斓的花乳石,便刻了一方“会稽佳山水”印,押到画上,从此,文人墨客研朱弄石,遂为千古所尚。明代书画家祝允明,号枝山,源出其右手生六指,他曾以“枝指山”“枝山道人”做闲章,可谓恢谐脱俗,幽默之至。从现流传的书画来看,对闲章的使用,清为之更盛,印语也丰富多彩。其实用“闲”来名之,不太确切,其印语与书画家的艺术擅长、观点、身世都有密切的关系,看来闲章不“闲”。如董邦达,隶篆得古法,山水远追北苑,近接思翁,而下笔元气淋漓,气韵苍逸,董氏喜用“千岩万壑涧”一印。他认为“画至元人,画之趣尽矣”。常用钩勒效擦,有时也千湿互用,墨趣盎然。而画面山峦重叠,奇峰峭拔,古木参天,泉水淙淙,加上这样简要精当的印语,可谓锦上添花,更增山川壮观。又如山水画家朱文震,喜用起首章,携“古法”二字,示其艺术观:不师造化、恬守古敞。
另外,闲章还反映出作者的籍贯与身世,有的甚至表达自己的贫寒经历与处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例如书法家邓石如一生喜游名山佳水,一筇一笠,行走百里,犹无倦色。刻闲章:“家在四灵山水间”。清代书画家高凤翰,字西园,54岁时突患风痹症,右臂病残,遂使左手握笔,后被誉为“西园左笔”,他续刻有“丁已残人”“左臂”“左军司马”“左手代之”等多方印章。“扬州八怪”中的汪士慎,一目失明后,作画用的闲章是“尚留一目看梅花”。女画家周炼霞一只眼睛视力不佳,于是顺理成章刻了一印“一目了然”。清代郑板桥的闲章很多,如“乾隆进士”“富贵非我愿”“畏人嫌我真”等,他的“青藤门下牛马走”闲章,表明他拜倒徐青藤门下为仆的虚心求艺的精神。在他众多的闲章中,尤以“七品宫耳”最为著名,他做了12年县令而不得升迁,怀才不遇,难免不平,故刻印“七品官耳”以自嘲。以“钝铁”取名,以“三长两短”名斋的当代书法家邓散木,是一位熟读《汉书》,诗书画印兼擅的一代名家。他秉性耿介,在旧社会愤世嫉俗,“灌夫骂座”,在新社会则“全身心无条件”地为人民服务。他所作的“不到长城非好汉”“为工农”“埋头苦干”“古为今用”等印,表明了笔墨当随时代,大胆探索前行的勇气和胆识,颇具新意。
闲章也体现着作者的人格与品位。如李方膺,不仅擅于松竹等小品,而尤长于梅花大幅,有闲章多方,在合肥时喜用“梅花手段”“问梅消息”等,晚年又喜用“墨磨人”“木头老子”等。李一生遭遇颇为坎坷,其爱梅还有深层寓意。他有诗云:“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可见其不得志的隐痛。童二树也爱梅,常用“万幅梅花万首诗”一章。他几乎无目不画梅,无画不题梅,有诗记实:“写梅只合号梅痴,长为梅花过人时,证得甲申元日集,三千三百十三诗。”据传童母要生二树时,曾梦见一个长满胡子的老叟,驱赶一头牛负了梅花急奔童家而来,故童母受孕。还有一个传说是童在一友人斋壁画梅一幅。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万物俱蛰。却有一群冻僵的蜜蜂栖在梅花上,其友并赋诗记之。这当然只是其爱梅成痴引发的美谈了。国画大师张大干也有多方闲章,他的仕女画多钤“摩登戒体”;山水画多钤“大干眼底”“万里写人胸怀间”;凡得意之作多钤“独具只眼”“百岁千秋”“老奴”。齐白石做过木匠,因常用“鲁班门下”一印,以示不忘昔日的艰苦。他的“要知天道酬勤”“一代精神属花草”“年高身健不肯做神仙”等闲章,则道出他为艺术献身的甘苦;而他的“墨戏”“不成画”“门外人”“浮名过实”等闲章,又体现了其超然世外的风骨。当今印坛,篆刻大师叶潞渊老人为人公正平和、朴实率真、治学严谨,被誉为“古道可风,淡泊名利”的高士。他所作印章精雅安祥,朴厚浑穆,其“十里荷花”“日日新又日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气象万千”等印章,形式变化多姿,表现出作者篆刻艺术的博大精深。
可以说每一位书画大家都有几方“闲章”。闲章不闲,方寸天地,语意丰富,形式多样。这些闲章虽小,却与书、画、诗有机结合,是艺术作品重要组成部分。一方好的闲章,不仅能使书画作品更臻完美,还能起到画外之意的效果,给人们永远留下美好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