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难过银行高“门槛”
2009-03-24
“物流银行”、“金融物流”、“供应链融资”等成为近年来国内物流行业的“时髦词”,事实上,物流金融是“舶来品”,在物流业发达的欧美国家并非是新鲜事物。
物流金融是指在物流过程中,运用金融工具使物流产生价值增值的融资活动,其要求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并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资金的流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降低资金运行成本。简单的可理解为物流公司帮货主以在库货物作抵押向银行申请短期贷款,如果货主无法履行债务时,银行可将货主抵押的在库货物折价或以拍卖、变卖作为赔偿。物流企业与银行合作,为货主盘活因生产、运输、分销等物流环节占用的大量资金,对于银行类似给货主“透支”,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能巩固与客户(货主)的合作关系,便于为货主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在国内,物流金融起源于仓单质押,早在1999年左右,中国储运公司开始了仓单质押的尝试,之后,中国外运集团、中远集团等实力强大的中央企业相继与四大国有银行开展了仓单质押业务。目前仓单质押业务正被国内的物流企业积极推广,如中国外运集团这样做得比较成功的大型物流企业已由仓单质押积极向供应链融资方面拓展,即为货主从仓单质押到集原材料采购乃至产品到消费者提供全过程的服务。
物流金融需要银行、物流公司、货主三方的积极配合,经过近10年的发展,以仓单质押业务为代表的物流金融目前发展并非顺利,虽然物流企业积极推广,但银行对此项业务雷声大、雨点小,不够重视。仓单质押项目都是物流公司主动找银行洽谈合作,能主动配合物流企业合作的银行只有少数的一两家(如上海浦东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相关银行高层承认,国内各银行对物流金融服务的监管和风险掌控还不够完善是主因,当前物流融资受制于银行过高的监管 “门槛”。在美国,许多大型的物流公司(如UPS)具备银行业务模块,开展物流融资服务也相对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