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输出,感情诚实很重要

2009-03-20

环球时报 2009-03-20
关键词:樟柯纪录片感情

张 放

贾樟柯最近“转行”当起了作家,《二十四城记———中国工人访谈录》和《贾想》陆续面世。然而,贾樟柯在多数人心中的印象,还是那个在外国各大影展上屡有斩获,回过头来在中国国内逐渐声名鹊起的大导演。上周日,记者在北京采访了贾樟柯导演。

关注社会剧烈转型过程中的个人生存危机

贾樟柯刚从西班牙回来。在西班牙拉斯帕尔玛斯国际电影节上,他凭借《二十四城记》获得金伯爵奖。从《小武》1998年荣获柏林电影节大奖,《三峡好人》2006年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以及《世界》、《站台》等陆续在国外拿奖,贾樟柯无疑担负起了向老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对此,贾樟柯说:“电影可能是最活跃的民间文化交流形式。我有两个突出的感受:一是非常大的关注度。尤其是2006年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快,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变得特别多。大家都想通过文化来了解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在想什么,它的感情是什么。二是在2008年,我几乎有点不敢去国际影展,因为每次去,都会被问及很多不是电影的问题,比如政治、经济,甚至历史等,这说明国际社会渴望了解中国,但我们的文化输出力度明显还不够。如果有更多的电影、文学、美术等输出的话,我们会从情感上跟国际社会沟通,彼此间的误解会少很多。”

对外文化交流时,时常会面临因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隔阂。贾樟柯也承认有文化差异的存在,就拿《二十四城记》来说,其中会有很多上世纪80年代的音乐,就像我们听到齐秦的《外面的世界》,就会知道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样。但对外国观众来说,这种音乐起不了这个作用。但电影的主体思想还是能够分享的。《二十四城记》讲的是社会剧烈转型过程中,个人遇到的生存危机。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历过,像日本的6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的80年代,中国则是在90年代遭遇了类似的快速变化。这种社会变动是相通的,个人在其中受到的影响是特别容易被分享的。

有能力面对生存困境的文化,一定是让人肃然起敬的文化

贾樟柯对个人的着重关注让人难免产生疑问:如此一来,会不会在外国观众心中造成对中国的片面了解?贾樟柯并不这么看,他告诉记者,《二十四城记》上个月开始就在世界各地陆续放映,比如韩国,3月18日是法国,下个月是美国和日本。他觉得,“中国文化如果有能力提示一种人类共同的危机,并提供面对危机的一种努力方式的话,这种文化会让人肃然起敬。简单地看,因为谈到了中国普通人生活的困境,中国就会被理解为是贫穷的。当然,这是现实的一部分,但最主要的是,《二十四城记》讲的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普遍人所面临的生活压力。这在当下金融危机的时候,日本人、美国人和法国人都会面临同样的生活阴影。有能力面对生存困境的文化,一定是让人肃然起敬的文化。比如俄罗斯文学基本都在谈俄罗斯的苦难,但我们对俄罗斯文化是肃然起敬的。”

在贾樟柯看来,整个中国文化向外传递的不应该只有中国富有繁华的那一面,还应该存在一个真实的中国。他说:“电影可以补充主体文化交流的一个缺憾。我觉得真实很重要,因为只有提供中国人真实的生存方法,秉持这样一种诚恳的态度,你才能从感情上影响别人。如果没有感情上的诚实或感情上的互动的话,那么,这个文化的输出是没有作用的。”

坚持独立性,但不要边缘化

从被禁到如今的广受欢迎,贾樟柯的电影之路走得并不顺利,但贾樟柯本人在回看过去时心态很平和。他告诉记者:“我认为自己的电影是独立电影,坚持独立性,但不要边缘化。1999年到2003年被禁的这几年,我一直努力使自己的电影能够被公演。2003年,国家的整个电影体制有了很大的调整,电影被认为是产业,因此给了很多年轻导演进入市场的机会。电影就应该被更多人所接受,因为电影毕竟是一个大众传播的媒介。”

贾樟柯在以往的影片中很少使用明星演员,但《二十四城记》破例请了吕丽萍和陈冲。贾樟柯解释说:“我希望用明星打搅观众,让他们知道《二十四城记》里有记录的部分,也有虚构的部分。如果找一些非职业演员造成一种纪录片的错觉,我认为那是另一种不成熟,纪录片本身是被解构过的,是被导演干预过的,然后通过一些明星把意念传达出来。”接下来,贾樟柯将要拍摄纪录片《上海传奇》,从个人历史的角度讲述上海从晚清到现在的城市历史。▲

猜你喜欢

樟柯纪录片感情
Rough Cut
最好的感情
法国电影资料馆举办贾樟柯作品回顾展
等待
超级蚁穴
感情工作
情义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不分对错
第二届青葱计划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