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2009-03-20欧海娟

考试周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欧 锋 曾 靖 欧海娟

摘要: 农业循环经济不仅是当今我国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更是重庆农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特以重庆的生态环境为背景,发展种植业以柑橘产业为例发展农业的循环经济,分析了柑橘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对发展柑橘产业的思考意见。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重庆市柑橘产业 可持续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在实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形成的一种农业经济模式,现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一种战略模式。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为核心,以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原则,以资源利用的科学技术运用和延长生物产业链为载体,实现了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它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最少限度地减少污染排放,提升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的有机的良性循环。

重庆市柑橘产业拥有众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柑橘产业中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促进柑橘产业增效、农村发展、果农增收有积极的作用,更能有效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少资源消耗,减轻农业环境污染,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柑橘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

1.政府重视柑橘产业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十五”期间,重庆市各地对循环农业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发展循环农业的宝贵经验。同时,为了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重庆市对发展循环农业进行了政策性的引导和规划,在“重庆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利用,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节约农村能源,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而在重庆市政府发布的意见中,更是明确地说明了经济补偿要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新建规模标准柑橘园倾斜,这为重庆市柑橘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政策的双保障。

2.农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1)重庆市气候资源丰富

重庆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温暖湿润。本区年平均气温为17—19℃,年降水量为1000—1300mm,无霜期300—340d,1月平均气温3.6—7.3℃,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一带高出3℃以上,大于10℃积温5000—6000℃。重庆一年四季气温比周围地区高,年平均气温及年平均降水量高于同纬度的中国东部地区,是发展柑橘产业的“黄金地带”,气候的优越性为柑橘产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了基础。

(2)重庆市土地类型多样

重庆市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地形复杂,山谷盆地相间,高差悬殊,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各地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具有立体综合开发优势。本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兼有少量平原、坝地和岗地,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为柑橘产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了多层次、复合型开发空间。

3.柑橘产业科技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为保障重庆市柑橘产业的发展,重庆市先后在柑橘产业发展重点区县建立了柑橘发展办公室,以根据规划实施该区域内的柑橘产业的发展和柑橘产业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同时,重庆市还有多所农业学校,对柑橘的研究有极高的技术水平,为柑橘产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4.柑橘产品及柑橘深加工产品市场需求巨大。

行业专家们指出,现在每个中国人年均消耗橙汁不到1升,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0升,发达国家为40升。全球橙汁的产量占所有鲜果汁的2/3,并且有90%的橙子用于榨汁。最大的橙汁出产国是巴西。目前,中国还没有大型的橙汁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也很小,需要大量进口橙汁,且购买者大多是高收入者。

二、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

1.资源利用粗放,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重庆市现有近200万亩的柑橘种植面积,但其中近80%的柑橘种植都是采用粗放经营的模式进行的,依靠大量的化肥农药,以保证柑橘树的快速生长和投产,直接破坏了生态环境。其中在柑橘幼苗和中苗时期的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在柑橘投产后的化肥和农药的污染显得更为突出,土地板结、果品质量下降等问题十分严重,直接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产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重庆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柑橘的主要种植区域正是处于这样的地形之上。在政府统一规划之前,重庆市柑橘的发展主要依靠农民的自发种植进行,柑橘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停滞不前,没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重庆2006年大旱为例,因为缺少灌溉等基础设施,直接导致了果农为保护柑橘树而忍痛摘果的现象大量出现。

3.柑橘产业内劳动力素质低下,科技利用总体水平低。

重庆市柑橘的种植以果农为主导,而果农的技术素质普遍偏低,使得柑橘产业中科学技术的利用水平总体上较低,更有有技术而果农不知道如何利用的现象出现,直接阻碍了柑橘产业化、科技化的发展。

4.柑橘生产的产业化经营比较落后。

重庆市柑橘产业的产业化发展极不平衡,以三峡库区最为发达,西部地区相对较落后,但整体的产业化经营仍然比较落后。众多的果园都仅仅以柑橘果实为最终的产品和最终实现果园经营收入的来源,并没有带动该产业的附属经济体迅速健康发展。

三、推进重庆市柑橘产业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强舆论宣传,形成柑橘产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

柑橘产业拥有的各种优势,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见效较快、回报较高的一个富有产业。只有让果农明确其科学道理和综合效益,才能使果农的行为变为自觉行动。(1)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和普及柑橘产业农业循环经济知识与技术,提高农民的农业循环经济意识。(2)建立健全柑橘产业科技服务体系,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各地柑橘种植区域进行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试点,以点带面,推广普及农业循环经济在柑橘产业中的发展。

2.加强柑橘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和技术。

在大力扩大柑橘种植的同时,应根据各种植区域内的实际地形、地貌及气候情况,利用现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地建立起能够保持柑橘正常生长的产业基础设施。辅之以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和技术的推广和引导,在新建的柑橘园基本建立农业循环经济体系,通过循环利用,实现土地产出的增加,并以此为代表,逐步向已有的种植区域推广和改造。

3.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在柑橘产业中引导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用。

农业循环经济目前还不是人们的普遍自觉意识,反而因其前期的投入较高而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经济措施的干预是必须的。(1)以投资倾斜、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果农采用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来进行柑橘产业的开发。(2)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等产品的市场投入,适当提高其价格,通过成本增加引导果农采用循环经济模式降低经营成本。

4.加大柑橘产业的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农民素质。

政府应强化科技意识,加大对柑橘产业的科技投入,要在品种科技攻关、产品深加工、提高果农素质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抓好基础技术教育,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强化服务功能,组织柑橘产业科教人员深入种植区域,开展学科学、用科学的活动,促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5.加大推广农户小额贷款的贯彻和落实。

柑橘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长周期的产业投入,而循环经济在其中的发展,又是一个大量资金投入的过程,普通果农之所以愿意采用普通的柑橘园经营管理,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资金不足。政府作为该产业发展的主导,要切实地做好贷款贴息、政府担保等政策的落实,以保障有技术、有意识的农户能够实现一次性投入,长期可持续经营的目标。

6.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机构模式。

“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是联接农民与市场的纽带,为农户的柑橘销售解除了后顾之忧。合作社与公司签订了长期的购销合同,确定了收购的质量和最低保护价格,为农户与公司搭起了一座桥梁,合理承担了农户种植柑橘的风险,大大地保证了农户的利益提高了农户种植柑橘的积极性。

7.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果农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果农大都是受教育程度低、知识储备少、新技术了解少、战略性眼光短的普通农民。要提高果农的素质,政府必须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对果农的培训和技术支持,使果农掌握相关技术,保证果农的持续经营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立洪.农村“养猪场—枇杷林”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实例分析.《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1).

[2]胡秀英.“三峡库区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安徽农业科学,2008,(1).

[3]季莉娅,代海燕.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4]叶堂林.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与途径.新华联出版社,2006.

[5]周宏大,梁书生.农村循环经济.中国农业联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重庆工商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循环经济在重庆柑橘产业中的应用研究,编号:082062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