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早期接触科研训练
2009-03-20张瑾李春华汪凯
张 瑾 李春华 汪 凯
摘要: 在基础阶段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把科研能力训练引进实验教学,积极申报七年制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等方法,对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进行早期接触科研活动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医学人才。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 早期接触 科研训练
七年制医学教育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创新能力及实施基础阶段科研能力训练为宗旨,其目的是培养新世纪具有更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如何让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在学习期间接触并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并获得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都是高等医学教育积极探索的领域。笔者作为3名2006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基础阶段的责任导师,在指导学生基础阶段早期接触科研活动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心得体会,与同道一起探讨。
一、早期接触科研训练的必要性
长学制医学教育顺应了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是培养医学精英的更高教育层次。但是我国长学制医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间和力度上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现有的公共基础教育1年,医学基础及专业教育3年,临床训练3年的培养模式,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匆匆地把各类课程学了一遍,并没有许多时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而后就进入了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早期接触科研训练能够有效地弥补现有医学教育体系在这方面的不足。早期从事科研工作即指医学生在大四以前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从事基础医学或临床医学的科研工作。通过早期系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基本素质的训练,使一个从未接触过科学研究的医学生能初步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创新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将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医学人才的竞争,医学和医学教育正呈现全球化趋势,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兼备科研与创新能力的高级医学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尽快地开创新的局面,使自己获取更多的知识,并长于将新的知识融会于临床实践,进而升华为新的知识和技术,逐渐缩小我国医学人才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二、基础阶段的科研训练
1.实施导师制
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在校期间实行导师制。导师分两个阶段安排,第一阶段为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导师由校本部教师担任;第二阶段为临床实习阶段,由临床专业硕士生导师担任。基础阶段的导师负责学生思想和学习的全面发展,根据七年制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并随着课程的进展,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导师的科研工作,组成导师指导的科研小组,培养学生初步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数据处理、报告书写等科研能力;组织专题讲座、科研调查等学术活动;指导学生(或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篇论文、综述或调查报告。基础阶段导师(第一学年)由卫生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担任。基础阶段导师(第二—第四学年)由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拥有良好师德和丰富专业知识的具有教授、副教授资格和获得硕士学位的讲师担任。
2.基础阶段科研训练的方法
(1)开设相关理论课程
基础阶段科研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初步科研能力,为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开设《临床流行病学》、《医学实验动物学》、《医学文献检索及应用》《医学科研设计》等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获取进行科研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不至于在进行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时感到无从下手,不能切中要害分析问题;通过开设基础医学新进展讲座及反映高新科技的《基因工程细胞学》、《医学与分子遗传学》等新课程,高起点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2)把科研能力训练引进实验教学
实验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把科研能力训练引进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内容,开展形态和机能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可以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多渠道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以机能学实验为例,我校在充分征求各学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三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以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性实验为主体,集器官、系统功能的客观系统知识于一体,既学到了人体正常机能及其调节机理,又在实验中联系了临床疾病的情况下机体的改变及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机制,为学生今后学习临床课程及开展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设计性实验又称探索性实验,是对拟定研究的问题进行的一种有明确目的的探索性研究。开设此类实验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验设计的选题、实验设计的开题报告、设计方案的实施、数据的记录与整理等一系列环节的培训,可以使学生从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到实现“在思维方式和实验方法上对科研基本能力进行培养”。通过设计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形成基本的科研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积极申报七年制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
开展“早期接触科研”训练计划,在导师指导下成立科研小组,积极申报七年制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进行科研一般方法、基本程序、操作规范及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安徽医科大学每年都积极组织七年制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为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早期接触科研活动提供一定的基金资助。在准备申报的过程中,结合导师正在进行的研究,要求学生检索和阅读一定量的中外文文献,以对导师的研究领域概况有初步的认识,并从中选取一个切入点立题。选题的过程中要注意研究内容不能过多,以解决一个小的科研问题为主,并考虑现有的实验条件、经费支持和项目的可行性。通过机能学设计性实验课程所学习到的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七年制学生自身外语能力较强的优势,大多数学生都能较顺利地完成这一申报立项的过程。笔者所指导的3人科研小组,去年申报的课题获准立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潜力,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对课题研究充满了兴趣。
对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进行早期科研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思考探究,通过完成课题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研究设计,从中学习科研思维方法和具体技术路径。总之,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医学人才任重而道远,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总结教学改革的经验,不断探索培养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医学人才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马麒麟.七年制临床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9):185-186.
[2]牟玲,魏蔚,王晓等.医学生科研实习——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华西医学,2008,23,(5):1009-1010.
[3]张伟,董榕.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促进长学制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2):113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