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心理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2009-03-20

考试周刊 2009年4期

谭 静

摘要: 本文运用心理语言学理论,分析了阅读中的心理过程,并提出了以心理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另一种新型的刺激大学英语阅读的措施:加强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丰富的阅读策略,让学生学会阅读。

关键词: 心理语言学理论 心理过程 大学英语阅读

英语阅读能力是我国外语教学强调的一个核心技能。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打好语言基础,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阅读能力是大部分大学生今后工作所需的主要语言技能。2003年版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大学生的阅读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并强调指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始终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语言输入,尤其是大量的阅读基础上的。只有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才能相应地提高听、说、写、译的能力[1]。本文以心理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探讨一种新型的刺激大学英语阅读的措施。

一、心理语言学理论

语言学家古德曼(K.S.Goodman)将阅读描述为:“阅读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它涉及读者利用从礼堂输入中选择出来的最低限度语言线索,作出试探性的判断。这种判断随着阅读过程或被摒弃,或被改进。”[2]

根据他的观点,阅读就是读者根据所获得的语言提示,一边推断、预测,一边验证、修改的过程,读者以最少的精力、最短的时间在自己的头脑中重建作者所传递的信息。

鲁梅哈特(D.G.Rumelhant)的构思图式理论进一步地丰富和发展了古德曼的理论。“构思图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理解的过程是图式具体实现的过程”。[3]

该理论表明,任何语篇本身都不具有意义,只有当读者将自己的背景知识与语篇负载的语言文字信息联系起来以后,意义才能产生,理解才能实现,阅读的交际功能才得以完成。

上述理论表明,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体验、预测、验证和确认的思维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是阅读活动的主体,读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包括语言知识和与文章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对文章的正确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1.积极开展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对文献和从事的阅读活动具有主动性的心理倾向。阅读兴趣不仅对阅读过程起着定向与动力作用,而且是产生阅读动机的重要主观原因。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相关,学生的阅读兴趣越高,动机愈强,越有利于广泛的阅读,提高技能,并改变和培养阅读习惯。兴趣是阅读的内在动因。但兴趣并非与生俱来,而需要经过后天培养发展。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兴趣盎然地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之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

阅读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语言的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的内化。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学生情感的积极激发是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催化剂”和“稳定剂”。

那么怎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持人,是课程的设计者和提供者。因此教师在上课时的精神状态对学生有强烈的影响,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注重自己情感的发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包含“情”。教师要始终以爱为核心,以亲切、热情、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充沛的精力、舒畅的心情、饱满的情绪、昂扬的情感、哄亮清晰的声音、富于激情的语言来感染、鼓励学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用这种形象生动、活泼幽默、逼真诙谐的语言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轻松惬意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看英语国家的电影、讲英语故事、唱英文歌、开展Daily Report活动等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应充分挖掘文章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合理掌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在阅读教学中能充分将这种感情适当地运用到教学中,尽量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2.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阅读能力是一个牵涉到各方面因素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外语的阅读能力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总的来说,在阅读过程中起作用的,一是语言因素,如语法、词汇、语音乃至话语的分析的知识和能力,等等。没有语言能力就谈不上阅读能力。二是非语言因素,如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背景知识,等等。光有语言能力,而缺乏这些能力和知识,阅读能力也难以发展。我国在训练外语阅读能力过程中的一个偏向是把这两者混淆,甚至用前者来代替后者,于是出现了一种逐句分析语法结构的阅读训练方式。”[4]

要打破这种阅读训练的局限性,让学生真正理解、体会“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就必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阅读。心理语言学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积极的读者与作者之间双向交流的交际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培养学生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验证等逻辑思维能力。只有当读者经历了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自主阅读。然而,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上学生并未经历自主意义上的阅读。在《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赵晓红根据调查及结果的分析,认为在目前大学英语阅读课堂上,授课内容仍然以讲解语言知识点为主,教师仍然为主角,说得多,学生依然为配角,说得少。[5]

因为学生的参与不积极,教师提问时也经常是自问自答,经常会出现教师在整堂阅读课上唱“独角戏”的情景,只有少部分基础好的学生会偶尔附和几句。导致这一课堂状况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中心,单独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而现代教学理念则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语言知识和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逐渐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让学生成为主角,教师只是充当一个主持人和组织者,同时也是一个忠实的记录员,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讲授者”、“提问者”和“促裁者”;要让学生在“做”中学,改变传统的在“听”、“教”、“问”中学。教师不再是权威的讲授者和知识的“传声筒”,而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教师的指导是建立在学生主体的指导,其目的是让学生参与主动性、实践性、探索性的学生活动即自主阅读。教师不是“教书”或“教课”,而是“教人”。[6]

教师应依据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及其对阅读材料感兴趣与否决定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进不良的阅读习惯,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实践证明,教师只有不断转变、更新观念,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给学生创造自主阅读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从学会到会学,才能真正实现使学生自主阅读的目的。

3.阅读教学中要运用丰富的阅读策略。

任何教学方法的目的都在于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实现教学效果。阅读教学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实践过程。心理语言学理论认为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个积极获取信息的心理过程。懂得如何利用阅读策略来帮助理解是学会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心理语言学家认为阅读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弥补学生语言知识的不足。预测、联想策略能使阅读者发展逻辑思维与锻炼能力,自我监控策略可以帮助阅读者调节自己的阅读过程,自我评价策略能够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阅读过程。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课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策略训练,以达到提高阅读水平的目的。

三、结语

随着英语阅读能力实用性的增强,英语阅读认知日益受到阅读心理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阅读是读者的一个积极的综合的心理思维过程。依笔者看来,大学英语阅读课应该以心理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既要求积极开展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要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会使用丰富的阅读策略,让学生学会阅读,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新潮大学英语编写组. 新潮大学英语阅读教程(修订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阅读因素分析——一份实验报告[J].外国语,1986,(5).

[5]赵晓红.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1998,(2).

[6]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