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型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的运用实践
2009-03-20李倩
李 倩
摘要: 在高职学生的英语教学活动中,传统串讲形式仍然是主要形式,但效果却与预期的相去甚远。本文基于对现行高职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应该在大学英语改革中提倡交际型教学法,让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交际型教学法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教学法。
关键词: 交际型教学法 高职教育 运用实践
一、现行高职英语教育现状
长期从事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以来,笔者发现我们对于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大学英语教学,总是在重复同样的模式,讲解单词,讲解语法,段落分析,更灵活一点的就是用重点单词和短语造句。但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后,学生说出来的话仍然是中式思维下的逐字翻译,写出来的文章仍然是不符合语法规则的零散词句,虽然我们每天在强调语法,但是教学的结果却背道而驰。后来笔者慢慢调整教学思路,学习前辈和成人英语培训的优势,尝试在教学中以交际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听写单词的做法,用单词串联讲故事代之,改变传统的语法讲解,用试听材料模拟“真实情景”,改变传统的段落分析,用分小组讨论并用英语总结观点。实行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种做法对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很受用,能激发他们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成就感,达到交际的目的,而对于绝大多数基础不好的学生,只能让他们“还没学会走就被拖着跑”,基础知识没打牢便开始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英语学习步履维艰。综合分析,高职高专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基础知识薄弱,很多都是在高考英语考试中失利,对于学习缺乏自信心和兴趣,部分学生音标认知不全,单词拼读困难,导致词汇量少,朗读能力差,不能准确流利地朗读文章,更谈不上说话交际了;语法基础薄弱,不能将所学的语法知识系统化;书面表达差,基本都是中式思维下的逐词逐字翻译;口头表达更加无法突破,开口就紧张,发音不清楚,出口就犯错。
再来看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每周三四个小时的课堂学习,被老师逼着与教科书和视听器材进行“互动”,精神紧张,唯恐犯错误,下课后和同学老师的交流又回到了熟悉的汉语的语言环境,顿时倍感轻松愉快,越发导致对汉语的依赖和对英语学习的畏惧。
同时还有应用能力考试A/B级、大学英语四六级这些标准化考试作“指挥棒”,无形中引导学生和老师以考试为导向,为了所谓的“通过”,学生埋头苦练,老师各显神通。结果是往往通过或长或短的“强化”训练,“通过”的“脱离苦海”,“没通过”的“破罐破摔”,离我们英语教学大纲中云云种种的目标渐行渐远。
这种情况在各个专业都普遍存在,那么交际型教学法到底应不应该运用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如果可以的话具体又应该如何操作,这不得不从交际型教学法内容本身、运用策略及高职高专学习现状等方面来分析。
二、交际型教学法的产生和发展
交际型教学法(communicative teaching approach)是美国威尔金斯(D.Wilkins)提出的,该教学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情景教学法,和更早的传统教学法、直接法和听说法是外语教学采用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教学生掌握语言结构,当认识到方法的不足,便开始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用交际能力。1965年美国语言学家Nom Chomsky提出:“当我们学习语言时,要辨认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的区别。”他指出一个人的语言掌握得好不好,不仅仅取决于他能造出多少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更取决他/她是否能够正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交际能力和语言结构掌握的好坏无关,而跟他在社会活动参与过程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强弱有关。1976年,Winkins出版了《概念纲要》,对于交际型语言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成为权威的交际型语言教学的蓝本,也对欧洲交际语言活动和教科书的设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78年,Winddowson出版的《交际《交际英语教学》为20实际70年代交际型教学法的迅速发展奠定的基础。随后1981年,Johnson和Morrow共同编订的《课堂中的交际》清晰系统地提出了交际型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并为今后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起到了导向的作用。这一理论传到中国,在老师们运用的过程中向本人一样存在着这种那种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在中国人的思想上还没有形成这样的思维方式,在运用的过程中也难以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获得。
三、交际型教学法的运用
首先,高职高专的学生的语法基础很薄弱,在进行纯语言环境的互动训练之前仍然要补充大量的语法、词汇、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一阶段要运用到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此方法的好处在于,有利于语言学习者充分认识到两种语言的基本特征和差异,形成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在国内环境下基层工作中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并展开工作的能力,而不是试图让学生忘记母语,以英语取而代之。我国过去和现在都有大量的外语学习者是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具备深厚的文字功底、深刻的理解力和扎实的阅读能力。在长期的目标语言和母语的对比过程中,语言学习趋于严密、精确,才能保证学习者对词、句、篇章的深刻理解。其次,讲解语法和翻译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稳固的自学能力,从长期来看,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质量都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我们都知道英语运用包括四种能力,即听、说、读、写,很多人认为只有听说才是交际能力,其实读和写也属于交际能力,只不过在我们传统的以语法翻译法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下,读和写相对比较好,而听和说相对比较差。在交际型教学法中,语法项目按功能意念项目较易整理分类,使语法形式服从于语言功能,教材内容真实自然,并创设合情合理又符合社会交际实际的情景;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起引导作用,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参与为主,使课堂教学交际化。
笔者认为在高职高专进行交际型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在学生有一定的语法的基础上,调整课堂中中英文的使用比例,加大英文的比重,让学生沉浸英文的氛围中。渐渐地,鼓励学生开口,可以把每节课固定地抽出五到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话,最好在讲台上,就像演讲一样,可以依学号进行,内容不限,形式不限,开始建议他们讲故事或者笑话,慢慢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采用更为多样的形式,让每个学生不再害怕开口。接着,可以把课文中合适的文章拿出来,让学生们以组的形式编排小话剧并进行比赛,当然这种形式不能每节课都进行,一个学期两到三次为适宜。或者以课文为蓝本,创造一些真实的对话,并要求每个学生邀请其他一个或者几个同学共同完成。再或者给学生一些经典易懂并具有趣味性的视屏对话,可以是电影也可以是动画,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再现,最好布置成作业,让学生对每一节课都充满期待。然后,当他们对说英语产生兴趣之后,把话题内容从娱乐型向商务型转变,例如机场接机、餐桌会谈、价格谈判、面试等。期间也可以穿插一两次卷面考试,从心理上让他们确认这样的训练对于能力有一定帮助。最后,利用他们日益增长的兴趣和自信,通过列书目的形式定期布置学生完成一定量的阅读量,并写读书报告,以presentation的形式进行演示,每个学期规定每个学生做一到两次presentation,将其表现和学分或平时成绩挂钩。
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困难,比如学生性格、教学设备、学生参与感、水平不齐等,但是从整体上能对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行之有效,这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老师的创造性、学生的参与性,根据不同班级情况因地制宜地调整。
参考文献:
[1]史宝辉.交际式语言教学二十五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