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永不消逝
2009-03-20李嘉文
李嘉文
当我们还是不谙世事的孩子时,就由衷地喜欢上一个季节。她带给我们温暖,给予我们绿色,唤起我们内心对于美的憧憬。蹒跚学步时,我们喜欢站在绿草地上,仰起头对着太阳,仿佛可爱的向日葵;牙牙学语时,母亲会指着大雁飞回的天空、萌出嫩芽的大地给我们看。从这些珍贵的经历开始,我们知道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春天,充满希望的春天。春天孕育了一个美好的东西,叫希望。
有一天,我打算寻找希望。我知道它在很远的地方等着我,所以我在口袋里塞满了巧克力和饼干,手里拎着两瓶可乐,在阳光明媚的下午对爸爸妈妈说再见。充满活力地走过几个街区后,我感到些许疲乏,就坐在路旁的长椅上歇息,看着人来人往的街道。或许希望就像小王子一样,可遇而不可求,我悄悄对自己说,那就坐着等它一会儿吧。
和煦的阳光照耀下,为防止困倦,我伸了个懒腰后继续我的旅程。虽然风景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我一定注意到了什么,让我的感官都灵敏起来。沿着布拉格向西北走了60公里,我看到了特莱津集中营,这里的颜色是灰色,还有红色。灰色的单调无味与红色的惊心动魄让我难以承受。我固执地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因为我害怕听见悲恸的哀号与凄厉的惨叫。眯着眼睛,我走过一间间囚室。但渐渐地,眼前斑斓丰富起来。在一群老师的教导下,孩子们学着数学、地理、历史……更多的则是良知。他们学会了用自己民族的语言——希伯来语唱歌、写诗。昏暗中,许多孩子都在认真地画画儿,画出鸟与蝴蝶,画出自己家的花园,画出摆满圣诞礼物的小桌子。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一道光芒,温暖而清晰,这种感觉,就像把头沉在妈妈怀里一样。后来听大人们说,在特莱津,所有的艺术品都是一种信仰的表达:无论遇到多么大的灾难,都不要忘记热爱生活,满怀希望。
慢慢踱步,我发现自己走在热带荒漠里,周身感到灼热与炙烤。不远处有一间简易的木屋,走上前去,轻推开门,一位非洲老师正拿着一张黑纸给学生们看。几乎所有学生都不明白其中的含义,只有一个孩子,他看到了在黑纸中间有一个白点,虽然不大,但确实存在。几十年以后,看到白点的孩子走进了联合国大厦,在与不同国家领导人的斡旋中,在世界各地有关和平的谈判桌前,他始终不忘记希望与他同在。八年里,他无暇顾及自己与家乡,而以世界公民的身份踏遍世界各地。人们在啧啧称赞他时,很少会想到当初那个年幼的孩子对自己与社会的承诺——永远看到希望。这位和平使者,他的名字是科菲.安南。
摆脱了酷热,我正悠闲地在林中散步,倏忽间,一座美丽的城市坍塌成一片废墟!耳畔不断传来求救声、啜泣声和楼板的断裂声,神州大地此刻是多么伤痛!我看到各种各样的人被抢险队员从瓦砾堆中抬出来。在场的人,有的失去了相濡以沫的爱人,有的失去了耄耋的双亲,还有的失去了年幼的孩子。在悲怆的景象后面,一株青翠的小苗已经从碎石中破土而出,一群小燕在巢中嗷嗷待哺,临时医院里,一个个生命在被拯救。经历了不同寻常的打击之后,我竟从人们脸上读到了坚强和笑容。他们用眼泪怀念亲人,用坚定感谢自己的幸存,用微笑迎接未来的风雨。
晚风习习,把在长椅上熟睡的我唤醒。我揉了揉眼睛,街道上依然人来人往,天空中留有一片晚霞。其实我并没有入梦,而是在现实的人生中走着,只不过看着两旁飞逝而去的风景而陶醉。在每个十字路口,我总有些踯躅,张望着寻找希望。原来,希望就在心里,伴我们在人生路上行走。只要一直惦记着它,它就永远不会消逝。
拍拍身上的灰尘,我该回家了。在妈妈打开门的一瞬间,她会不会欢迎一个16岁的儿子的拥抱呢?就这样,在奔跑中,我高兴地想着,漫天飞舞的雪花里,一个诗人静静地沉吟:“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指导教师 张雅萍)
(责任编辑 李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