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肥料的作用与安全施用
2009-03-20孙强生
孙强生
摘要: 针对长期施用化学肥料,土壤微生物体系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的现状,结合多年的试验与研究,总结了微生物肥料作用与安全施用技术,以期促进微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肥料;作用a;安全施用
中图分类号:S144文献标识码 :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299-01
多年来,施用化学肥料对农业增产增收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长期施用化学肥料,有机肥供应不足,各类养份比例失调,致使农田生态环境、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体系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随着微生物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农业科学家普遍认为将化肥、微生物肥和有机肥结合,可以发挥整体优势,充分利用土壤潜力,达到使作物增收的最佳效果。
微生物肥料是由一种或数种有益微生物经工业化培养发酵而成的生物性肥料。通常把微生物肥料分为2类:一类是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改善植物营养状况,进而增加产量,如菌肥;另一类是广义的微生物肥料,它也是通过其所含的微生物生命活动作用使作物增产,但其不仅仅能提高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水平,还包括它们所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如激素类物质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或者能抵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病虫害,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1微生物肥料的作用
1.1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用量,改善作物品质
这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各种自生、联合或共生的固氮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来源。多种分解磷、钾矿物的微生物,如一些芽孢秆菌、假单胞菌,可以将土壤中难溶的磷、钾溶解出来,转变为作物能吸收利用的磷、钾离子,使作物生活环境中的营养充足。丰富的有机质,一方面通过微生物活动不断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改变土壤团粒结构,从而使土壤疏松,减少土壤板结,有助于保水、保肥、透气和促进根系发展,为农作物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由于微生物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因此在相同地力水平的土壤上可以减少化肥的用量,并获得等效的增产效果。使用微生物肥料还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如蛋白质、糖、维生素等。
1.2分泌生长激素
许多微生物种类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对植物有益的代谢产物,如生长素、吲哚乙酸、赤霉素、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这些物质与植物根系接触后,能够刺激和调节作物生长,使植物生长健壮,营养良好,进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1.3增强植物抗病虫和抗旱能力
多种微生物可以诱导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甲氨酸解氨酶、脂氧合酶、几丁质酶等参与植物防御放应,利于防病抗病,有的微生物种类还能产生抗菌素类物质,有的则是形成优势种群降低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菌根真菌由于在植物根部大量生长,其菌丝除可为植物提供营养元素外,还可增加水分吸收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有益微生物在植物根部大量生长、繁殖,形成优势菌,抑制和减少了病原菌的繁殖机会,起到了减轻作物病害的功效。
2微生物肥料的安全施用
微生物肥料与一般的化学肥料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它是一类含有特定微生物的活菌制品,其效能与活菌有直接关系,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选购时要看证。选择质量有保证的微生物肥料,首先要看是否有农业部颁发的肥料正式登记证或临时登记证。
(2)微生物肥料的核心是制品中特定的有效活微生物,国家对此类有效活菌数有具体的规定,有效活菌数降低到一定数量时,肥料就将失效。国家规定微生物肥料菌剂有效活菌数≥2亿个/g,大肥有效活菌数≥2 000万个/g,为了使生物肥在有效期末期仍然符合这一要求,一般生产厂商在出厂时应该有40%的富余。如果达不到这一标准,说明质量达不到要求。
(3)微生物肥料是一类农用活菌制剂,从生产到使用都要注意给产品中微生物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主要包括水分、pH值、温度、载体中残糖含量、包装材料等。产品中水分含量过高易滋生霉菌,当遇到低温种子萌发延迟时,过多的霉菌常可造成种子霉烂,导致缺苗断垄。温度过高,可导致产品中微生物数量减少,产品冻融或者反复冻融也是造成产品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
(4)要注意适用作物和适用地区,保证微生物肥料有效作用的发挥。我国国土面积大,土壤类型多,肥力状况差异极大,作物种类多,品种更迭快。各推广部门要引进适合当地作物的微生物肥料,做好规范的田间试验示范。
(5)施用技术上的问题。微生物肥料使用时不要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免紫外线杀死肥料中的微生物。另外,有的产品不宜与化肥混施,尤其是一些与固氮有关的微生物肥料不宜与化学氮肥混施。杀菌剂不能与各种微生物肥料混用,以免杀死其中的有效菌。
3参考文献
[1] 吕爱英,王永歧,沈阿林,等.6种微生物肥料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2004(4):49-51.
[2] 宛彩云.肥料的种类特点及合理施肥[J].北方水稻,2009.(3):69-71.
[3] 平卉.生物肥料使用须注意[J].农村新技术,2009(5):5.
[4] 孟莉苓.浅谈不同种类肥料的科学施用方法[J].石河子科技,2008(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