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苹果锈病发生与防治

2009-03-20陶利刚黄文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0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防治

陶利刚 徐 荣 黄文英

摘要: 近年来,苹果锈病在灵武市发生普遍,对当地苹果产业造成很大危害。通过对苹果锈病的症状、病原特性的观察和田间调查,初步摸清该病的发生规律和发病原因,进一步明确了苹果锈病的发生与转主寄主桧柏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苹果锈病;发生规律;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611.1+5文献标识码 : 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0-0180-02

灵武市果树栽培历史悠久,素有“水果之乡”的美誉。灵武红元帅、黄元帅、红富士深受区内外消费者青睐,在市场上供不应求。2006年春,在灵武市临河镇首次发生苹果锈病。据2008年调查,苹果锈病已在灵武市普遍发生,危害严重,平均发病率80%,减产20%左右。其中红富士、新红星、黄元帅3个品种受害最重。针对苹果锈病在灵武危害严重的情况,近年来,笔者对该病的特性及其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苹果锈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1基本情况

苹果产业是宁夏近年来栽培面积较大、效益较好的经济林产业,目前宁夏进入结果期的苹果树面积近2.67万公顷,灵武市是宁夏苹果主要栽植区,已形成颇具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而且经济林的生产已成为灵武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苹果占果树栽培面积、产量的46.8%和68.0%。但是,受气候、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苹果锈病大面积发生流行,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2症状

苹果锈病又称赤星病、羊胡子,是果树病害中有转主寄生现象的代表性病害,苹果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幼果,也可危害嫩枝、果柄和叶柄,发病严重时,往往造成早期落叶,削弱树势,影响产量。苹果锈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尤其在果园附近有桧柏类树木和春季雨水较多的年份,发生更为严重。该病可引起73.5%~95.0%以上的叶片长有病斑,引起叶片早枯,影响光合作用。幼果被害,造成畸形、落果,严重影响质量和产量。据2008年调查,发生较轻的果园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50%以上。

2.1叶片症状

苹果锈病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产生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渐发展为直径5~10mm、个别可达20mm的橙黄色病斑。病斑表面密生鲜黄色小颗粒(病菌的性孢子器),分泌出黄色粘液(病菌的性孢子),后逐渐变黑,病斑组织变厚,叶片背面隆起,在隆起部位生出许多土黄色毛状物(病菌的锈孢子腔),成熟后顶端开裂,散出黄色粉末(病菌的锈孢子)。

2.2果实症状

发病严重时,果实也会染病。果实发病,多在萼洼附近出现橙黄色圆斑,直径1cm左右,后变褐色,病果生长停滞,病部坚硬,多呈畸形。

2.3桧柏受害症状

桧柏是该菌的转主寄主,在桧柏小枝上越冬。于小枝一侧或环绕枝形成球状瘿瘤。瘤径3~5mm,后中心部隆起、破裂,露出冬孢子角。冬孢子角深褐色,鸡冠状,遇春雨后呈花瓣状,称“胶花”。

3病原及发生规律

苹果锈病是一种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真菌侵染而发病。病原(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iyabe)称山田胶锈菌或苹果东方胶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缺少一种寄主,锈病菌即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在苹果树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桧柏上形成冬孢子,后萌发产生担孢子,共有4种孢子。苹果叶片正面产生性孢子器、性孢子。性孢子无色,单胞,纺锤形。叶背面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锈孢子球形或多角形,栗褐色、单胞、膜厚,有瘤状突起。

桧柏是该菌的转主寄主,以菌丝体在桧柏菌瘿中越冬。次年春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传播至2.5~5.0km的范围,落在苹果树的叶片、叶柄、果实及当年新梢上,形成病斑。在病部产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性孢子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再发育成锈孢子器。锈孢子成熟后,秋季再随风传到桧柏树上,形成菌丝体、菌瘿越冬,完成生活史。

4发病条件

苹果锈病流行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气温、降雨、风力是决定被害流行的3个主要条件,春季多雨、多风和温度适宜情况下发病,果园周围栽种桧柏极易造成锈病大流行。春雨多,气温低,病害轻,春旱则发病亦轻。而春雨多,气温合适,发病就重,每年发病的迟早和轻重,决定于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的雨期早晚和有无。风力决定孢子传播的有效距离,发病季节的风向则与侵染的范围有关,据调查,孢子一般可传播5~10km,最远可达50km。

4.1转主寄主

苹果锈病菌有转主寄生的特性,必须在转主寄主上才能完成病害的循环,若苹果园周围没有转主寄主,则锈病不能发生。据调查,苹果锈病的转主寄主主要有桧柏、龙柏等。因此,如桧柏、龙柏与苹果园邻近种植,则苹果锈病就会发生或大发生。桧柏、龙柏种植面积愈大,锈病发生危害愈重;转主寄主与苹果园距离愈近,苹果园锈病发生愈重。

4.2越冬菌原数量

在有桧柏等越冬寄主存在的情况下,转主寄主上的越冬菌原数量多,有充足的侵染来源,病害发生就重;若越冬病菌数量少,则病害发生就轻。

4.3降雨状况

在苹果展叶后,如天气阴雨连绵,连续2d降雨,有利于病菌扩散、传播和侵染,则锈病发生危害严重;相反,这段时间天气干旱,雨水稀少,则不利于锈病传播和侵染,锈病的发生就相对较轻或很少发生。2009年春,在苹果芽萌发、幼叶初展之际,灵武市有3次降雨过程,降水量为26.6mm(4月9日、30日降雨,期间23日大风;5月13日、21日、27日降雨,期间6日、21日大风),且雨后持续高温、大风天气,造成灵武市临河镇、梧桐树乡、狼皮梁林场、白芨滩大泉管理站、灵武农场、灵武园艺场等果园大范围发生苹果锈病,经实地调查,全市发生面积在667hm2左右,重度发生达30%,尤以临河镇、园艺场、狼皮梁林场、白芨滩大泉管理站发生早且严重。

4.4寄主的栽植距离及品种

在担孢子传播的有效距离内,一般是桧柏多,发病重;在有桧柏存在的条件下,早春多雨、多风,温度17~20℃发病重,反之则轻。苹果各品种中,以金冠、国光、红星发病重。

5防治措施

5.1远离桧柏树

苹果园周围5km内最好不要栽植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新建果园时,应选择远离转主寄主的区域。

5.2控制冬孢子萌发,防止锈孢子侵染

如果果园靠近风景区或绿化区,桧柏等转主寄主不能清除时,应于早春剪除桧柏枝上的菌瘿,集中烧毁。同时对桧柏树喷药,铲除越冬病菌,减少侵染源。即在3月上中旬(苹果树发芽前)对桧柏等转主寄主喷布3~5°Bé石硫合剂或160~240倍波尔多液。

5.3加强果园栽培管理

对过密生长的枝条适时修剪,以利通风透光,增强树势。雨季及时排水,降低果园湿度。晚秋及时清理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越冬菌源。在苹果树感病期,可对其根外追肥,施用0.5%尿素溶液或0.3%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

5.4苹果树喷药防治

在苹果树上喷药,应掌握在苹果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d内进行,即担孢子传播侵染的盛期进行。一般苹果树展叶后,如有降雨,并发现桧柏树上产生冬孢子角时,喷1次20%粉锈宁(三唑酮)乳油1 500倍液、1∶2~3∶200波尔多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常发病田可在苹果树发芽期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喷第1次药,隔10~15d再喷1次;春季多雨的年份,应在花前喷1次,花后喷1~2次,即可基本控制苹果锈病的发生。若防治不及时,可在发病后叶片正出现病斑(性孢子器)时,喷20%粉锈宁乳油1 000倍液,可控制危害,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每年在5月中旬(特别是雨后几天)、6月初、6月中旬和7月初,发现零星病斑后,对有橙色光泽小斑的施药防治,病情严重的,每隔7d连喷2~3次,药剂交替使用。

6参考文献

[1] 李夏鸣,郭黄萍,郝国伟,等.山西省苹果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J].山西果树,2004(6):24.

[2] 叶素芹,刘帆.苹果锈病的发生与防治[J].西北园艺,2004(2):38.

[3] 杨俊秀,王明春.梨、苹果锈病转寄主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89,4(1):44-47.

[4] 马福杰,阿来达.苹果锈病发生原因及其防治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04(5):26.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防治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