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丘陵旱地优质红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009-03-20贾新文高九思高阳
贾新文 高九思 高 阳
摘要介绍了豫西丘陵旱地优质红薯地膜覆盖栽培增产机理,总结了其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整地施肥、盖膜与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红薯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薯;地膜覆盖;增产机理;栽培技术;豫西丘陵
中图分类号S5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051-01
红薯是豫西地区传统秋作物,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瘠、病虫害少、高产稳产等特点,适宜于丘陵旱地种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对红薯生产重视不够、投入少、管理粗放,一些先进的栽培技术未能及时应用于生产。为改变此现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旱地农业生产能力,笔者研究出了旱地红薯覆膜栽培技术,并在生产中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现将其增产机理和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旱地红薯地膜覆盖增产机理
1.1增温保温
盖膜后10cm地温日平均提高2.56℃,全生育期土壤积温增加400.5℃,相当于延长生育期14.5d。5月上旬覆盖栽培,5月25日至6月29日调查发现,5cm盖膜地温旬积温285.6℃,日平均28.6℃,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0.9℃和3.1℃。整个红薯生育期盖膜5cm地积温比对照增加225.3℃,15cm地温增加102.1℃,20cm地温增加116.6℃。
1.2保墒提墒
据2005年测定,红薯盖膜后10cm平均土壤含水量为19.15%,比露地增加1.5%。2006年对地膜红薯10cm土层测墒,盖膜红薯生育期平均土壤含水量为17.2%,比露地红薯增加1.7个百分点。
1.3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养分转化
灵宝市农技站2005年试验表明:覆膜后,0~10cm土壤容重比露地降低0.02~0.03g/cm3,土壤孔隙度增加1.0%~1.3%,毛细管孔隙度增加0.2%~2.4%,增加全磷4.37%、全钾7.57%、水解氮5.19%、速效磷0.91%、速效钾2.95%,土壤微生物总量增加23.0%~37.6%,土壤中可供养分明显增多,土壤理化性状得以改善。
1.4促进红薯生长发育
据灵宝市农技站2003年5月对徐薯18的调查,地膜覆盖43d后,覆膜比露地栽培的红薯单株分枝数增加24.63%以上,单株叶片数增加20%~24%,茎蔓长度增加45.1%~60.0%,茎叶鲜重增加41.2%~93.2%,百苗重增加302g。10株块根平均日增重105g,比对照提高61.2%;单株结薯重751g,比露地重205g;薯长16.42cm,比露地长0.42cm;大薯比露地多14.29%。与对照产量比较,增产16.35t/hm2,增产率达到43.9%。
2旱地红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通过对引进的红薯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及加工食用研究,结果表明:梅营1号、豫薯7号、豫薯13是适于灵宝市种植的高淀粉型品种;徐薯34、徐薯55-2、苏薯8号是适宜的食用型品种;川山紫适于作为保健型红薯种植;西农431为果脯型种植的理想品种。根据不同用途,选用豫薯13、梅营1号、徐薯34、苏薯8号等优良品种进行种植。
2.2整地施肥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砂质壤土,播前深翻改土,并结合整地施有机肥60t/hm2,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碳铵或尿素300kg/hm2,有条件的地方可于垄内追施草木灰750kg/hm2,做成底宽85cm、高20cm的大垄,打碎土块,整平垄面。
2.3 盖膜
墒情是盖膜增产的关键。地膜红薯要足墒盖膜,盖湿不盖干,宜在栽前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5%以上时,及时将幅宽85cm的地膜盖在垄面上。覆膜前用除草灵3.75kg/hm2,对水1 050kg进行垄面喷洒,以杀灭膜内杂草。
2.4栽植
于3月上旬育苗,4月15~20日栽植。密度为4.50~5.25万株/hm2,株距30cm,每垄栽两行,间距50cm。
2.5田间管理
盖膜红薯垄沟谨防板结,应经常保持疏松。垄沟一般中耕2~3次,分别在缓苗后、分枝期和封行前进行。若土壤肥力低、基肥不足,导致生长不良,应及早追肥。追肥依苗情分多次进行,其方法是用1%~2%尿素,或0.2%~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施叶片。甘薯膨大期追施人粪尿7.5t/hm2,在膜上打孔施入,促进薯块生长。
2.6适时收获
盖膜栽培薯块形成早、产量高,可根据不同需要安排收获。如为提早供应市场及留种用可适当早收,一般食用和加工用的薯块可适当晚收。收获时不要损害薯块表皮,如需贮藏应先晾晒2~3h。
3参考文献
[1] 李保卫.高寒地区甘薯酿热温床育苗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4):124,129.
[2] 杨爱梅,王家才,纪允安,等.高淀粉新品种商薯19高产栽培措施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8(7):43-44,52.
[3] 刘二军.夏红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5):182,184.
[4] 腾群建.不同密度与栽培方式对豫薯王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9(6):138-139.
[5] 刘明慧,朱俊光. 甘薯地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2004(5):38.
[6] 刘荣斌.食用甘薯早熟高效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