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009-03-20黄璐赵丽妍
黄 璐 赵丽妍
摘要:介绍了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脱粒与晾晒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夏玉米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黄淮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S513.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20-0036-02
玉米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饲养业和加工业的重要原料,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小麦和水稻,位居世界第3位,在中国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位居第2位,总产和单产均居粮食作物之首。因玉米籽粒和植株组成成分等方面的诸多特点,使玉米的使用非常广泛,现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选择购买大品牌、生育期适宜且能抗病的优良种子,如郑单958、先玉335、浚单20等。
2种子处理
一是严格粒选。留粒大饱满、无病、无虫咬的籽粒作种子。在做好发芽试验的基础上晒种2~3d,以提高发芽率,早出苗。二是抗旱锻炼。将种子放到20~25℃水中浸泡2昼夜,晾干播种,可使种子出苗后根系发达、幼苗矮化、叶片增宽、叶脉加密。三是包衣。针对黄淮海地区主要病虫害确定药剂种类,包衣的种子要求发芽率高、水分低,严格按标签用量使用。
3施足基肥,用好种肥
施优质农家肥45~75m3/hm2作基肥。施尿素45~75kg/hm2、磷酸二铵60~120kg/hm2、氯化钾75~105kg/hm2作种肥。缺锌地块加施硫酸锌15kg/hm2。在农家肥和化肥施入充足的前提下,再配施一些生物肥料,效果更好。
4播种
播种要求足墒下种,以确保一播全苗、齐苗。全苗是高度密植的基础,齐苗是高产的关键。播种量按计划留苗密度的3倍掌握,即以3粒种子保1株壮苗为佳。整地质量差、土壤墒情差、盐碱地以及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加大播种量。大风干燥地区及沙土地宜深播,重镇压;土质黏重、墒情好及冷浆地宜浅播。
5田间管理
(1)及早查田补苗。补苗的方法主要有2种:一是催芽补种,即提前浸种催芽,适时补种;二是移苗补栽。移栽苗龄以二至四叶期为宜,补栽在下午或阴天带土进行,栽后浇水,以提高成活率。移栽苗要加强管理,以促苗齐壮,否则形成弱苗,影响产量。
(2)间、定苗。3叶间苗,5叶定苗,且最好在晴天中午以后进行,这时病虫苗打蔫易鉴别。间掉杂株、弱株、病虫株、过大株,留下茎扁、健壮、整齐划一的大苗。为确保收获密度和提高群体整齐度及弥补田间伤苗,定苗时要多留计划密度的5%左右。
(3)中耕培土。中耕是玉米苗期促下控上的主要措施。不但可以疏松土壤,流通空气,促进根系生长,而且可以消灭杂草,减少地力消耗,并能促进有机质的分解。苗期中耕一般可进行2~3次。封垄时适当多培土,有利于气生根生发。
(4)肥水管理。玉米对肥料反应敏感,合理施肥可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苗期是长根、长叶、茎节分化的营养生长时期,对养分需求量少,一般不再追肥。苗期较耐旱、怕涝,正常年份一般不进行灌水。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是玉米一生中生育最旺盛的时期,吸收养分的速度和数量也迅速增大,此期对养分的吸收量最多,是追肥的重要时期。一般在拔节后追肥2次,或一次追尿素210~270 kg/hm2。追肥应在行侧适当距离深施,并及时覆土。一般在距植株10~15cm处开沟深8~10cm,以减少挥发,提高肥料利用率。大喇叭口期需水量大,要求及时供应水分。若此时干旱,会影响雌穗小穗、小花的分化及雄穗花粉的形成与发育,甚至不能正常抽穗,即形成“卡脖旱”,减产显著。花粒期营养增长基本结束,进入开花、授粉受精结实的生殖生长阶段。为防止早衰、争取籽粒饱满、提高粒重,必须补充相应肥料(根据实践经验,玉米苗期需肥占全生育期需肥量的2%,穗期占85%,花粒期占13%)。此期需水较多,干旱时应进行浇水。适宜的土壤水分可延长叶片功能,防止早衰,促进籽粒形成和灌浆,以增粒、增重。
(5)化控。拔节期喷施300mg/kg的玉米壮丰灵调节剂,使植株矮化,抗倒伏,降低个体对群体增量的敏感性,增加穗数,使果穗大而籽粒饱满。
(6)隔行去雄。去雄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一般可增产4%~14%。增产的原因:一是去雄可节省一部分养料供雌穗发育,使籽粒饱满;二是通风透光条件得到改善,增强中上部叶片的光合能力,抽丝期提早,粒重增加,提早成熟;三是减轻螟虫为害。去雄时间以雄穗刚抽出能用手握住时为宜,不要拔掉顶叶以免减产。
(7)辅助授粉。人工辅助授粉可保证受精良好,减少秃尖、缺粒,并促进籽粒饱满。一般在雄穗开花盛期,选择晴朗微风的天气,在上午露水干后进行拉绳授粉,隔天进行1次,共进行3~4次即可。
(8)叶面喷肥。生育后期用尿素15kg/hm2、磷酸二氢钾7.5kg/hm2对水750kg/hm2喷施。中上部叶片的正反面都喷,注意不要碰伤“棒三叶”。
6病虫害防治
(1)苗期虫害主要有地老虎、黏虫、蚜虫、蓟马等。在播种时使用毒土或种衣剂拌种,出苗后可用2.5%敌杀死800~1 000倍液喷洒防治地老虎;用50%辛硫磷1 500~2 000倍液喷洒防治黏虫。苗期也是粗缩病、矮花叶病的易发期。及时消灭田间地头的飞虱、蚜虫等,能减轻病害的发生。
(2)玉米穗期主要病虫害有大、小斑病,黑粉病和玉米螟、棉铃虫。此期主要采用向喇叭口丢辛硫磷颗粒剂的方法防治玉米螟,效果较好。
7适时晚收,籽粒提质
玉米完熟期千粒重最高,是最适宜的收获期,完熟的标志是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籽粒乳线消失。适时晚收可以延长籽粒灌浆时间,提高玉米产量;同时可以增加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提高商品品质。若收获偏早,则成熟度差,粒重轻,产量下降。
8脱粒与晾晒
刚收获的玉米水分较大,籽粒含水量一般在20%~35%。脱粒前先将果穗风干,使含水量降至13%~14%以下,用扬场法清除籽粒中的杂质,然后入仓贮藏保存。
9参考文献
[1] 高松森.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40.
[2] 汤其琴,薛世芳,郭其中,等.丘陵地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231-232.
[3] 袁文先,韩旭东,张东勤,等.夏玉米高产栽培存在问题及对策[J].种业导刊,2009(5):12-13.
[4] 陈广丰.夏玉米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2008,14(6):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