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衣袂上的生动褶皱
2009-03-19马德
马 德
施爱
淮阴侯韩信有一段时间,穷极无聊,任城下钓鱼,聊以维持生计。
同样在水边的,还有一些前来漂洗衣物的妇女。其中有一个老妇人,见韩信饿得可怜,就把自己带来的饭给韩信吃。她在这里漂洗了几十天,就给韩信吃了几十天。
韩信很感激这位老妇人,他说,将来有一天,我一定会报答你的。哪知老妇人听后十分不悦,说,我给你吃饭,是因为你饿得可怜,哪是图你将来报答的!
真正的爱,是生命藏在举手投足之间的一种本能,是水到渠成的一种惯性,正如人的呼吸,在呼与吸之间,只是自然的吐纳,无需考虑,不用思索。
人世间,同样是施爱,风景却各不相同。有人施爱,就像种粮食,还未等种下去,满心里,想着的便是秋天的粮仓;而另一类人,认真地把种子撒出去之后,便头也不回绝尘而去。
结果是,第一种人总有歉收的感觉,因为这些人太在意得到的回报。而第二种人,却总在收获惊喜。因为他们本不曾想要得到什么,然而,一低头,一回首,四野里,已尽是绵延的绿色。
环境
楚国人李斯,做秦国丞相之前,在乡郡里当一个小官吏。
他发现,厕所里的老鼠,吃的尽是些不洁的东西。即便这样,这些老鼠还要鬼鬼祟祟的,见到人和狗之后,要赶紧躲开。然而,粮仓里的老鼠却不这样,吃着吃不尽的储藏的粮食,住在大屋子里,也不会受到人和狗的惊扰。李斯感叹说:一个人贤能,还是不成材,就像这老鼠一样,在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同罢了。
于是,李斯跟荀卿学习帝王之道。学成之后,西入秦,在秦国寻找到了成就自己的机会。
一个人的眼光,境界,理想,勇气,胆识,智慧,乃至品位,在不同环境中,情形迥异。所以说,人往高处走,所谓的高处,就是能让一个人价值得到最大体现的环境。
身在烂泥地,心也无法自拔,这是坏的环境对人的影响。
好的环境对人的最大改变,是让心骑上了快马。当一个人的内心不可阻遏的时候,所有外在的形式都会随之全速前进。
所以,环境对人的改变,便是对心的改变。改变环境,就是在拯救内心。
人生之境
刘伶嗜酒。《晋书》记载,刘伶外出,常带一壶酒,而且还让一个人扛着铁锨,跟在后边。喝到烂醉处,他就对这个人说:死便埋我!
好个“死便埋我”,每每读到此处,常常感慨不已。不是对他嗜酒烂醉的艳羡,而是慨叹他的这份沉溺,这份专注,以及在任性中透出的率性,散淡之中流溢的洒脱。
这是人生的一种极致,风过疏林,月挂斜楼,人生至美之境,常在看不到的尽处。如果把刘伶手中的酒换成书,换成学习,换成研究,换成事业,换成对他人的爱,换成对民族与社稷的贡献,那么,这样的人生之境,何尝不臻于完美!
所以,有追求是一回事,追求到怎样的境地是另一回事。于是,大千世界呈现给我们迥乎不同的迷离气象,更多的人湮没在芸芸众生之中,而总有一部分人,鹤立鸡群,卓然于众人之上。
报答
晋国有个刺客叫豫让,他侍奉的主人智伯被赵襄子杀了,豫让多次想办法要刺杀赵襄子,替智伯报仇。
有一次,豫让装扮成受刑的人,躲在厕所里,刺杀未遂,被赵襄子抓住。赵襄子叹他是个义士,就把他放了。后来,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形貌声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连她的妻子都不认识他了。他希望通过整容来刺杀赵襄子,结果刺杀未果,又被赵襄子抓住。
赵襄子不解,问豫让,你在侍奉智伯以前,曾经侍奉过另外两个人,那两个人死了,为什么不替他们报仇,单单为智伯报仇呢?
豫让说,那两个人对我,只像对待一般人一样。而智伯,用国士的最高礼节待我。他这样恩遇我,所以,我要替他报仇。
你给别人拿出多少真诚、善意以及真心,别人就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回报你,这个世界的好多事情都是一样的。这就像对着空谷喊话,你尽管一嗓子喊出去,而那绵长的回音,早在你喊出的那一刻,就绵延着,向你奔赴而来。
生活无言,却用最美的法则赋予这个世界永恒的魅力。
(霏霏细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