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两只眼睛读课文

2009-03-18袁有鹏

江苏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金蝉脱壳脱壳蝉儿

袁有鹏

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九册课文《金蝉脱壳》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本课对于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提高习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指导意义之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是观察让作者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是观察让作者捕捉到了金蝉脱壳这奇特动人的情景,可以说,观察是揭开秘密,发现美好的金钥匙。作者的观察至少有三处值得借鉴:

1.细致入微的观察。第三自然段写道:“我的目光顺着树干上下搜索着。”——不是普通的看,而是“搜索”,而且是“上下搜索”,不可谓不仔细。接着又说:“我轻手轻脚地爬上树,躲在一个枝丫后面,聚精会神地盯着这只蝉虫,等待着金蝉脱壳这一刻的到来。”——不仅是“聚精会神”地看,而且是“盯”着,不可谓不专心。第七自然段写道:“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明明已经仔细地看过了,却还要“再一次仔细地看”,不可谓不耐心。

2.重点突出的观察。作者分别观察了“脱壳之前”、“脱壳之时”、“脱壳之后”的情况,重点观察了“脱壳之时”。在观察“脱壳之时”的情况时,又重点观察了“蝉尾出壳”的情景。这样的观察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不辞辛劳的观察。观察时间长——第四自然段的“过了好一阵子”,第七自然段的“蝉儿长久地趴在树上”;观察条件差——第三自然段的“(夏天)傍晚,下了一阵毛毛雨”,而且是“爬上树,躲在一个枝丫后面”。作者之所以能如此,完全是兴趣使然。

指导意义之二: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金蝉脱壳的情景奇特动人,但如果没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作者是根本不可能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的,读者自然也无法分享作者探究成功后的喜悦。

1.“我最爱捉蝉。”文章开头这个短句子很容易被人忽略,其实这寥寥五个字正是作者克服困难,进行长时间细致观察的动力之源,也是全文之“因”。潜心阅读文本,就会发现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蝉儿浓浓的爱。如称未出壳的蝉为“蝉虫”,而出壳的蝉则被称为“蝉儿”,作者的喜爱之情可见一斑。

2.观察感受贯穿全文,不仅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情趣,更具感染力。本文是一篇介绍金蝉脱壳的知识性文章,如果纯粹作知识介绍,必然枯燥乏味。文章安排了“我”,金蝉脱壳的过程成了“我”眼中所见,伴随心中所感,文章就生动有趣,感人至深了——开头写“我”觉得蝉脱壳神奇有趣,于是决心揭秘:在揭秘中,“我”怎样搜索追踪,怎样紧盯观察,怎样体察入微,怎样感到奇迹般的变化,怎样觉得奇特动人而高兴地几乎叫起来……这就使读者追随“我”的揭秘行踪、观察感受、情意起伏,顿觉妙趣横生。哪怕一个小小的标点,也耐人寻味。如第四自然段首句“开始脱壳了!”感叹号里包含了紧张、兴奋、激动、担心……让人回味悠长。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对于本文来说,我们也应该用两只眼睛去读,一只眼睛看到奇特动人的画面,另一只眼睛看到画面背后的细致观察。

猜你喜欢

金蝉脱壳脱壳蝉儿
勤奋的朗读者
蝉儿找家
蝉儿的话
第一只蝉儿叫醒了夏天
Thirty-Six Stratagems (2)
坚果脱壳专利技术综述
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
关于牡丹籽脱壳加工工艺的探讨
花生脱壳机械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