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与连贯”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
2009-03-18景嫣
景 嫣
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教学要着眼于帮助学生发展整体理解语言材料的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故事是最常见、最受欢迎的语言材料,可以说故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运用“衔接与连贯”手段分析故事篇章的结构与意义,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对篇章理解的整体性。
一、衔接与连贯对于篇章形成和分析的重要性
衔接与连贯是话语分析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是篇章语句或者对话。话语分析中的语篇,即“具备衔接手段和粘合作用,语义上连贯,句子的排列和联系符合逻辑的语言单位。”由此可见,衔接与连贯是语篇研究的核心。
衔接和连贯是保证语篇的结构和功能得以实现的基本要素,它们造就了语篇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形象地说,衔接构成了篇章表层结构的有形网络,它使篇章看起来结构完整但不能保证意思连贯。而连贯构成了篇章深层结构的无形网络,即心理连贯,它使篇章内容意思紧密衔接。
(一)什么是衔接?
对于语篇来讲,衔接构成了其表层结构的连贯和整体性,使之从词汇、语法的角度分析是一个结构紧凑的整体。语言学者赞同这样一个观念:衔接是句子与句子、文章片段与片段之间的一种纽带,是使得句群之间至少在形式上是连接在一起的一种语言手段。Halliday和Hasan(1976)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是语义上的一种联系。如果篇章的某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理解起关键作用,这两部分之间就存在衔接关系——句子与句子之间产生某种关系的手段。句群具有篇章性。
(二)什么是连贯?
关于连贯,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是Halliday和Hasan围绕衔接的作用所谈到的连贯的标准。许多篇章语言学家对连贯做过描述,其中最有说服力的一种观点是:连贯形成了篇章的心理结构,是使得篇章具有现实意义的一种手段。即连贯手段的运用是为了使篇章各部分都围绕一个主题,内容符合人们的思维方式,具有社会性,让读者能够理解篇章内容。
凡·戴克指出语篇的连贯应满足这些条件:(1)内容有逻辑性;(2)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3)陈述内容显性适度;(4)语篇按一定的信息结构组织发展;(5)语篇整体与部分之间要有联系。
Halliday、Hasan及Reinhart认为语篇的连贯具备三个特征:连续性、一致性、相关性。
二、以《三只小熊》为例谈运用“衔接和连贯”手段进行故事教学
(一)分析故事
这篇故事的线索是这样的:
从前后信息的连贯上来看,是这样一个设计:
Three bears went for a walk and left the porridge on the table.
→Goldilocks came in the house and ate the porridge.
→Goldilocks slept on the hed.
→The bears came back and found Goldilocks at the bedroom.
这是从文中挑选的几个情节,表现了故事前后的连贯。熊因为粥烫,便将粥放在桌上晾凉,并利用这段时间出去散步。金发女孩在这个空隙进了屋,喝了粥,还睡在了熊的床上。熊回来了,发现了金发女孩。故事的两方主人公交汇。
故事衔接方面,作者是这样处理的:
(1)语义衔接。故事中的“she”指称Goldiloeks;“the three bears”中的“the”是特指这三只熊;“the next chair was smaller”中的“smaller”是比较指称,与前一把椅子形成比较。须特别注意的是“She grabbed the third bowl and gobbled it down.”这一句中的“it”代指的不是“bowl”而是“porridge”。文中会用到The next、the third来替代具体的物品。如:The next was smaller,but too soft.The third chair was just right.
(2)故事多处使用了句式的重复。比如:在描述椅子。燕麦粥和床的时候,用到“It was…”,后面熊一家回来时,发现家中的变化时用了“somebody's been…”的整齐句式。这样整齐的重复句式对于学生习得语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另外,文中多次采用了连接词and,but,as等来连接。如:
She discovered the Bears'house and went inside without asking.(增补连接)
Goldilocks tried the first bed,but it was too hard.(转折连接)
The three bears growled as they climbed the bedroom stairs.(时间连接)
(二)设计练习题
运用衔接与连贯手段解构故事,并不能直接应用于教学中。因为小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有限的,不能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笔者设计了相关练习,帮助学生感受故事中的衔接和连贯情况,提高整体把握语篇的水平。
Ex.1.What can you remember?
e.g Who were in the story?
What did they do?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这一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听完故事后回顾主要人物、地点、情节等故事内容,让学生对故事形成一个粗略的印象。
Ex.2.Gap Filling
The three bears lived in the____.They went for____,because____is too hot.
Goldilocks came in the house____asking- First,she sat in____,then she____the por- ridge.At last,she in____'s bed.
When the bears arrived home,they cried____
In the kitchen,they cried____
In the bedroom,they cried____
Goldilocks was____.She was____and____out of the house,crying“Theres bears in theforest!”
这是第一题的延伸,让学生发现故事前后呼应连贯
的地方及语言的衔接,从整体上理解故事,把握故事情节。
Ex.3.True or False
(1)The three bears lived in the forest,and Goldilocks lived in the forest too.()
(2)Mama bears chair was broken by Goldilocks.()
(3)Baby bears porridge was neither too salty nor too sweet.()
(4)The three bears were angry when they climbed the bedroom stairs.()
(5)Goldilocks would never go t0 others house with- out asking.()
这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故事之后的一个细节题,帮助学生关注细节。一方面是让学生有了再造想象后在语言和故事情节上了解得更细致,更具体;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如何让语言生动起来。通过关注单个句子的语言衔接情况,帮助学生掌握语言以及语言运用的技巧。
Ex.4.Jumbled story
这一题是给学生提供一组故事发展的图,但是,顺序是打乱的。请学生按照故事的发展将图的顺序排列好并以接龙的方式复述故事。与组图一起呈现的是图1。图1中清晰的故事框架和简练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排序,组织语言进行复述。这个过程是学生由粗到细地理解了故事后的一个整合,帮助学生能够变换句式来表达故事,是一个检验学生故事掌握情况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
Ex.5.Review
这一题主要是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思路,复习一遍脉络:开头是如何开的,怎样介绍人物的,发生了什么故事,结局如何等。这是化具体为抽象的过程。也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故事整体。
Ex.6.Create your own story
让学生整体迁移,发散思维,大胆运用语言。学生可以再讲故事,也可以讲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或所经历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这是一个巩固和拓展的过程。如果是短小简单的故事,可以课堂内完成这个拓展,如果是较长的故事,需要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这道题对于小学生而言,有相当的难度。在完成此类题时,教师可以从简短的故事编讲开始,慢慢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以上设计的6道练习,由易到难,涵盖了故事中的衔接与连贯技巧。完成它们,是一个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故事语言的形式与意义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被引领着去意识语言,整体理解故事内容,并经过大量的语言交际达到熟练运用英语的水平。
综上所述,将“衔接与连贯”引入故事教学,是将语言学知识运用于英语教学的尝试,可以充分挖掘故事的潜在价值,利用故事的语篇性所体现出的衔接、连贯特征,帮助学生清楚地看到故事的结构脉络,从而可以将学生的视阈扩大,从整体上来看故事,理解故事,并通过相关练习来达到先整体后细节、先模糊后精确地把握故事的能力的培养。在日久积累中提升篇章整体理解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懂得去创造完整的篇章,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