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使用多媒体 语文课堂添效益
2009-03-18陆春梅
陆春梅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多媒体信息技术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影响着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技术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载体(媒体)结合起来,使得信息的表达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它改变了语文课堂中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模式。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课堂效率得到很大提高。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语文教学中因没有恰当使用多媒体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有的甚至成了课堂教学的绊脚石。
一、语文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以多媒体投影代替板书,教师荒废了自己的基本功
某老师要上一堂公开课,恰巧教室里保险丝断掉,多媒体器材无法运行。学校立刻派人去找电工更换保险丝。在等待的过程中,该老师就组织学生拉歌以活跃气氛。十多分钟以后,故障排除,多媒体打开,屏幕上出现了一首七言绝句,是该老师准备用来导入新课的。其实这首诗在黑板上写一下最多不会超过两分钟。可结果是为了用多媒体显示一下这首诗,而白白浪费了一堂课的1/3时间。事后问起该老师,他的回答是因为习惯了用多媒体投影代替板书,而且这次也做了课件,所以根本没想到用粉笔到黑板上去写。
其实写一手工整漂亮的粉笔字本来就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板书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识记的过程。现在有些老师批评学生字写得难看、笔顺搞不清楚。笔者认为,这不全是学生的责任,老师也应该找找自己的问题。老师不展示书写的过程,学生又如何能形成深刻的印象呢?
2.在生动的课件中流连忘返,学生忘记了学习的本意
某老师教授《内蒙访古》一文。因为文章涉及较多的历史、地理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扫除阅读理解上的障碍,老师课前花了很多时间收集了大量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课堂上随着无垠的塞外风光、连绵的大青山、雄伟的万里长城、神秘的汉城遗址等画面以及从一些影视片中截取的关于孟姜女哭长城、昭君出塞等音像信息不断地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学生兴奋不已。几分钟后课件放完该进入正题了,学生们却还在悄悄议论刚才的画面,大有流连忘返、乐不思蜀之意。日后再说起这篇文章,学生们或许能记起所看到的课件,但至于作者把这些内容写进文章的用意可能印象不深了。
多媒体课件再好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只有当它有效地帮助学生读好、学好课文,才算发挥了作用。如果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只照顾到画面生动形象,片面追求华丽的影音效果,以求在感官刺激中博得学生一声惊叹,那必然是舍本逐末、遮盖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3.课件预设性太强,师生的思维被束缚了手脚
某老师在教《敬业与乐业》一文时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老师事先将教学中所要提问的答案都输入了电脑。课堂前半部分进展比较顺利,问题大多围绕课文,学生每答对一问,教师拿鼠标一点,屏幕上就显示出来,可谓滴水不漏、皆大欢喜。临近尾声时,老师提了个问题,“请同学们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悟。有学生回答:“现在应该努力学习,将来还要努力工作。”这个答案应该说是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可以作为老师所提问题的答案。但是老师却不满意,因为老师预先输入的答案是“将革命进行到底”。为了让学生想到这句话,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反复提示,直到学生终于将这句话联起来,老师鼠标一点,如释重负。多用了许多时间不说,大家心里还总觉得不完满。其实汉语如此丰富,要表达一个意思,完全不必限定于一词一句。这位老师如果干脆放弃了课件中现成的这几个字,就用学生的答案,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倒不失为聪明的选择。
二、语文课堂中恰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思考及对策
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才能为语文课堂添效益。
1.使用时机要恰当,选择内容要合适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应该以增强教师的教学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宗旨,其使用的时机一定要恰当,选择的内容也一定要合适。
就时机而言:(1)在讲授新课需要交代写作背景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职高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创作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品,如《荷塘月色》、《记念刘和珍君》、《包身工》、《沁园春·长沙》。因为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知识了解较少,课堂上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画面配合教师的讲解来交代背景,教学效果会比较好。(2)在教授涉及到现实人物的事例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教材中有《邓稼先》、《梦和泪》、《世间最美的坟墓》、《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悼念玛丽·居里》等篇章都是以现实人物为主人公的。教学过程当涉及到人物的相关事例时可能通过多媒体将有关信息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对主人公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
就内容而言:(1)在需要向学生展示包含较多文字的文本资料时可以使用多媒体。在作文点评时,可以将学生中的优秀习作用多媒体呈现,既方便分析,又容易激发作者的成就感。另外在进行口语交际——复述训练时,也可以用多媒体投影演示所需复述的文本,无须每个学生发一份打印稿,从而节约纸张。(2)当遇到用语言不易描述清楚的文字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手段使之形象化。如《明湖居听书》一文,其中有大段的对声音的描写。笔者在讲到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将找来的天津大鼓书名家演唱的录音带在课堂上播放,学生很容易抓住课文中描写王小玉演唱的妙处了。
2.考虑语文学科特点,注重语文教学规律
语文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它不同于几何图形的绘制、理化实验的演示。它更强调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品味,这也是我们职高语文阅读能力训练的两个重点。语言文字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决定了在较多情况下如果刻意要以非常直观的音像或图片等形式来表现它的话,就会极大地压缩学生的想象余地,特别是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认识。有句话说得好,“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中强调的是“读者”,而不是“观众”。因此在对诸如《阿Q正传》、《林黛玉进贾府》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加以分析时,给学生播放相关影视片,会造成有了一个统一的“哈姆雷特”而击碎了学生心中无数个“哈姆雷特”的后果。
但愿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能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它的正面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益。
江苏省南通市旅游职业高级中学(22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