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今地域说唱文化与文艺创作

2009-03-18曹宏凯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9年1期
关键词:曲艺天津创作

曹宏凯

民族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与其人文地域割裂不开。其艺术特点受地域文化、人文环境的制约,又随着文人的鼓噪,文词创作的介入,使其由下里巴人的低俗走向阳春白雪的高雅;继而成为文艺创作的一个支脉,一个品种,一个理论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曲艺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天津作为曲艺之乡,从明清至今,不仅培育了数代说唱大师、众多的曲艺名角,而且随着艺术的发展、演出团队的扩大、演艺人员的增加、演出场所档次的提高及社会时代的变迁等,孕育出许多专业和业余、熟谙曲艺形式特点、文学功力深厚的词句文人、曲艺作家、理论家、评论家,使曲艺的词段创作、曲艺理论专著、曲艺评介文章层出不穷。天津能够成为中国北方曲艺发展的领军城,与上所述有密切机缘。

一、文化与曲艺文艺创作现状

天津曲艺从明末清初的形成,经历了若多高峰低谷的演化。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又踞海河入海口,毗邻皇城首府、水汉码头等,成为历代商家必经之地。各地商贾、各类艺人纷纷来津淘金,加之近代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的浸入,形成了天津特有的人文个性。曲艺深受广大天津不同阶层的喜爱。天津曲艺除较少为本地土生土长外,多数曲种则是由外省进入,更有移民曲种与本地相结合形成的新曲艺曲种,他们在人文环境、地域风俗的影响下,形成了天津独特的说唱俗文化形式。

曲艺词段的学习与承袭多来自口传心授。自20世纪40、50年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出现了曲艺文艺创作的新端倪。特别是解放后,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文艺创作达到另一高潮,去其糟粕,存善求美是曲艺理论创作的宗旨。但随着“文革”的爆发,曲艺演唱、创作和文艺理论等被扫下历史舞台,说唱文化一篇空白。“文革”以后,曲艺说唱开始复兴,其文艺创作与理论又出现了第二春天。

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经济的深化,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对曲艺的生存、传承、发展带来冲击。从理论队伍到理论作品比20世纪锐减,优秀曲艺新作和出类拔萃的曲艺创作人员更难寻觅。以天津唯一国家拨款的专业团体——天津市曲艺团为例,在解放后的曲艺说唱史上,专职创作人员最多达至13人,文艺创作方向分工清晰,每位曲艺作家在不同曲种类别的创作上各有优长,支撑着一个或多个曲艺曲种的词段创作,使那个时期创作呈现出繁荣景象。然而,从90年代开始,这些曲艺作家大多年事已高,退休赋闲在家。目前天津曲艺专业创作组仅有5位中青年曲艺作者,尽管他们的创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却未能形成一种有强大影响力的创作集团。更令人堪忧的是,目前看不到曲艺创作人员的承袭梯队,后无来者现象极为严重。倘如天津曲艺的创作力量在消弱,那么曲艺演员只能固守在陈旧、毫无新意的传统词段中,这又是造成曲艺消亡的原因之一。就天津曲艺作品创作情况而言,建国早期的17年里新作品丰繁,感动人心的词段也层出不穷。20世纪50年代,一段相声《钓鱼》曾轰动整个天津卫,影响达至全国。该作生动、朴素,时代感、地域性强,贴近百姓生活。20世纪80年代末,曲艺作品也可和早期创作相媲美。如《纠纷》、《二泉映月》、《和氏璧》等均为观众所称赞。但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天津的曲艺作品能够打动人心,能够经得起推敲,令观众在欢声笑语中得到启迪,在唱曲内容中得到感染的少之又少。

20世纪80年代,天津曲艺文艺理论队伍中,曾涌现出薛宝琨、倪钟之、刘梓钰、高玉琮、王秀勋等一大批曲艺理论家和理论工作者,为曲艺的理论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目前,这些曲艺理论家大多已退休,现实存在着新一代曲艺理论工作者匮乏,曲艺理论和评论几近空白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曲艺文艺的作用

曲艺文艺创作在天津曲艺发展中有如下几点作用:(一)对天津说唱艺术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新契机。曲艺说唱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时代感强,贴近百姓生活。历史上能够久唱不衰,久说不厌的词段,除演员的优秀表演和演唱外,与“段子”即作品本身具有引人入胜、文学性较强的内容,规范化的格式与韵律性的词句以及现实性等方面分割不开,它们都是出自当时的文人之手。而当今曲艺说唱文化之所以走入低迷,陷入窘境,与缺乏现时性的文艺作品不无关联。假如时下的曲艺作品有较强的时代感,有典型的生活个性,并能震颤和感动着听众的心灵,曲艺发展的新浪潮必定能够到来,而逐步把广大观众拉回到剧场里来将不只是一句空话。(二)促进天津区域民间说唱文化的繁荣。区域民族艺术文化的繁荣,除本地区的经济大发展外,更要伴随着各类艺术创作的繁盛。天津历来为文艺文化之乡,嗜好民间文化艺术已为天津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仅喜爱,而且“懂行”。从这片沃土中走出的各类艺术精英,也是天津曲艺说唱艺术空前繁荣所致。曾几何时,天津曲艺专业的演员、创作员与业余演员、业余曲艺文艺创作者都活跃在全市的各层文化场所,市与区群众艺术馆、市与区文化馆、文化宫、文化站等文化场所是其活动阵地,各类曲艺创作培训班、训练班比比皆是,曲艺优秀作品不断涌现。究其原因,是文艺创作带动着文艺表演,而文艺表演又是文艺创作的结果,只有好的文艺作品,才能获得广大观众的欢迎喜爱,从而才能形成说唱文化的繁荣。(三)有利于天津特色文化产业的兴盛。当今是文化、经济、艺术大融合、大变革的时代,其产业发展包括了各民族的艺术文化等方面,中国也不例外。天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区域特色的艺术与文化产业发展更是势在必行。天津曲艺说唱即为天津独特的艺术形式,有其包容性、多重性、地域性的特点,涵盖着天津人的风情习俗、欣赏习惯、方言俚语、观念意识等。尽管它在许多方面有粗俗、土味的感觉,但是它坚实、自然、亲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所以,曲艺文艺的创作与提高,将有利于促进曲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兴盛。

猜你喜欢

曲艺天津创作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Jazz
《曲艺泉城》
《天津之眼》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天津宝成博物苑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