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

2009-03-18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归纳法比较法历史

刘 剑

【摘要】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初中历史课程头绪纷繁,时间、地域跨度大,要很好地完成历史课的教学任务,就需要教师从多方面探索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去开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不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历史比较法和归纳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40分钟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历史教育比较法归纳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7-0121-01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学”。要使学生成为“乐之者”,就必须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初中历史课程头绪纷繁,时间、地域跨度大,特别是古代史,更是远离现代,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很好地完成历史课的教学任务,就需要教师从多方面探索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去开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要上好历史课重要的是首先要使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然后才能进一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轨,对学生进行生动、有趣、有效的教育。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不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充分运用历史比较法和归纳法,穿插趣闻轶事,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历史比较法是确定历史现象异同关系,进而发现其本质,探索其规律的思维过程。其独特魅力之一,就是能把许多历史现象之间不同属性或不同历史现象之间的共同属性,通过对比分析显示出来,从而突出对似是而非的历史概念的判断、分析和界定。例如“天竺国”、“印度”,“吐蕃”、“藏族”,“民族英雄”和“汉民族英雄”等概念,若是用普通的方法讲授,也许会前讲后混记,效果不尽人意。历史比较法还提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人们只需记住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某些特征,便能由此推论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某些特征以及它们的共同特征,由一个事物触景生情地联想起另一个历史事物。例如,讲到“隋朝”时,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秦朝”,并能由秦朝的特征推出隋朝的特征:两者都是在长期分裂混战,几个政权并存的情况下建立的统一国家;都是只传了二世皇帝的短命王朝;两者建国初期都采取了一系列较为相似的巩固统一的措施:都创造了一个“世界之最”——万里长城和大运河;两者都是被农民起义埋葬的。这样比较,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向往,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重点突出,内容连贯,使学生加深了对历史事件了解的印象。从而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力,提高了课堂40分钟的利用率。

时间、朝代、事件、概念,对学习历史来说尤为重要。死记硬背它,必然收效甚微。我在教“中国封建社会”一章时,用总分比较法讲授。效果就挺不错。先让学生按目录上的小标题熟记我国封建社会的五个不同发展阶段名称及所属朝代名称;再对各小节的内容提要进行简单讲解,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规律和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然后再逐节讲解不同时期不同朝代所出现的人、地、事件。结果从测试中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内容基本上能脉络分明、概念明确、重点掌握。

其次。引导学生将中外历史上不同时期类似的历史事件作纵向比较,找出它们的差别也能深化理解,加深记忆。如讲欧洲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是476年,它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的结束时,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奴隶制崩溃的时间是公元前476年,并让学生辨别这两个476年的区别,学生就能很轻松地得出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比欧洲整整早了950多年。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而中国的鸦片战争是在1840年,这一年是我国近代史的开始,两相比较,中国封建社会比欧洲长1100多年。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欧洲的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而中国的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性事件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此时这几个时间概念、历史事件也就牢牢地记忆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此外,还可将不同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作横向比较。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大宗教名称广为人知,但好多人对其创始人、创立时间、教义教规、经典著作及一些宗教仪式知之不详,也较难掌握。这时就可以借学生较为熟识的、有一定生活经历的有关佛教常识作为对比的基准点推广开去,比较分析出这三者异同。而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曹操统一北方”、“三国鼎立”及“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形成”,就必须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历史著名的三大以少胜多战例一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前因后果进行比较。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对同类型的历史事件、人物、典章制度混淆不清,甚至张冠李戴,使学生对历史现象有一个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

如果说历史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确定史实的异同,提示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本质特征,那么,历史归纳法则是以比较法展现的相同点为基础,把有共同特征的史实有规律地排列在一起,再把基本的共同特征确定为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系统整理有关史实。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这种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掌握所学知识,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一般来说。学完一节一章一个专题后,可用这种方法总结,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消化、巩固。如“强盛的西汉”学完后,就可以启导学生思维,提纲挈领,分析概括成立体的历史概貌,使之系统化。

强盛的西汉(经济:“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政治:平定“七国之乱”,颁布推恩令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民族关系: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

又如,关于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课的一个要点。学完“中国封建社会”一章后,应该进行一次归纳小结,古代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问题共列举了三次: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带领一万人的大船队到达了夷洲;隋朝时,炀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元朝时,政府专门设立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台湾。通过归纳,学生对这一知识要点有了一个系统的掌握,同时也明确了“台湾”古时也叫“夷洲”“流求”。

学无定法,教无定式。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特定的教学内容而设计的对策。对于初中历史科的课堂教学,历史比较法和归纳法是非常适用,行之有效的。它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它也能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精训精练。形成“大密度、快节奏、高效率”的课堂气氛,从而扎实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归纳法比较法历史
应用比较法 培养物理知识迁移能力
怎样引导学生证明不等式
高观点下的数学归纳法
用“不完全归纳法”解两道物理高考题
用“不完全归纳法”解两道物理高考题
数学归纳法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