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法在政治探究式教学中的重要性
2009-03-18朱宝栋
朱宝栋
【摘要】讨论法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教师研究学生实际,钻研教材内容,设计讨论提纲;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民主意识和竞争意识,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讨论法政治探究式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7-0109-01
所谓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对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知识、观点由教师拟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切磋乃至争辩来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从教育论来看,是自学模式与授课模式的组合。其主要形式有:(1)分组讨论,争取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言,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发言。这种讨论范围小,周边环境熟悉。学生敢想敢说,无拘无束。(2)确定议题,全班集中讨论。它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广泛交流思想,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只是给予巧妙地启发和点拨。一堂好的讨论课,能使师生融为一体,可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知识的迁移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感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它对于克服教学中一味“满堂灌”和单纯“注入式”的弊端很有效。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教师研究学生实际,钻研教材内容,设计讨论提纲;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民主意识和竞争意识,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优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教材中有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需要通过讨论才能理解,而学生又有极想表露自己观点的欲望。因此,教师应把握这一时机。让学生自由舒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
2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一般来说,突破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就等于把握了教材的关键。对重点问题,教师要抓住中心讲授,让学生能够接受、理解、融会贯通;而难点问题可能是教材的灵魂或理论的归结,如果讲授不当,学生就不易接受,甚至会产生疑惑。教师若组织学生讨论,对分歧意见展开交锋,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样比教师反复讲、反复强调效果要好得多。
3有利于联系实际,解决学生中的热点问题。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良现象,往往会影响和冲击学生的校内外生活,学生很容易受到误导。对此,教师应抓住学生喜欢探索的特点,结合课本知识,联系社会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既可端正学生的思想,使一些错误认识及时得到纠正,又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方法。课前,学生钻研教材,带着问题做社会调查;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提高思维能力。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教材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增强其理解、判断和创新能力。课堂发言不仅为学生打开了知识的窗户,开阔了视野,而且使学生的参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论证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区分讨论题选择范围。讨论题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讨论的成败。因此,所选的讨论题不仅要具有代表性,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而且要紧密联系社会、学生的生活实际。讨论题要选准切入点,使学生有话可说,避免无所适从。
2结合实际,适时使用。(1)在讲授新课前使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对所学新课引起兴趣,从而发展思维,为教师讲授新课打好基础。(2)在讲完新课后进行。有的教材内容繁杂、知识点多,学生在讨论中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区分、综合、总结、交流,可达到思路明确、条理清楚的教学效果。(3)专题讨论。即教师在上一节课后布置本节课的讨论题,并让学生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做社会调查,准备讨论提纲,以便讨论时有言可发。
3讨论题要有梯度、有层次。讨论题的设置要适合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全班学生都能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在激烈的争辩中通达事理、明辨真谛,达到整体参与、普遍提高的目的。
4要防止讨论中负效应现象的出现。(1)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教育的“度”。如要实事求是地介绍外国的发展情况,不要一提到西方国家就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而讲到本国情况时就哀声叹气。(2)要注意形成积极的教育立势,为学生创设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3)要注意强化讨论中的“亮点”,不断提醒、引导学生讨论时注意我们的教育目标。(4)要注意信息反馈。讨论时教师应及时捕捉信息,调控气氛,使之产生积极的效应,将负效应消灭在萌芽状态。
实践证明,“讨论式”教学法能澄清学生的一些模糊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