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 以文做人

2009-03-18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

黄 燕

【摘要】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内心情感,表达人生思考的方式之一,也是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学习方式。现在中学生作文出现的最大问题是“人”、“文”分离的现象:着意编造“美丽谎言”,一味追求立意的崇高,淡薄真情实感的模式作文的出现。对此,作文教学急需“三破”、“三立”。

【关键词】作文教学“三破”“三立”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7-0065-02

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内心情感,表达人生思考的方式之一。也是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学习方式。然而,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又如何呢?笔者对现在中学生作文的最大感触是“人”、“文”分离,即作文与做人的不统一。于是就出现了擅长编造“美丽谎言”,一味追求立意的崇高,淡薄真情实感的模式作文。批阅一本又一本没有新意,缺乏感悟的习作,我们不禁为之汗颜,学生作文正在走向一条死胡同。

怎样激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在作文中体现自己的人格、个性呢,我以为,作文教学急需“三破”、“三立”。

一、打破一味宣扬“立意要高”的衡量标准

由于长期对政治性、思想性的要求,不少教师耳提面命地强调:作文立意必须积极、昂扬,主题必须升华,要有精神追求。于是学生自觉地压抑自己的独特感受,习惯于那些“精神”套路。学生在文中写妈妈,平时十分吝啬,但当学校要募捐时,母亲不仅捐出旧衣服,还买了新衣服,捐了一百元钱,并且说了一段具有高度觉悟性的话,学生十分感动,扑向母亲的怀里。这个场景显然有些戏剧性,我找这个学生问清原委,原来是夸大了事实,是为了体现母亲助人为乐的精神,不论情节还是语言、动作都不符合生活实际。这样的作文不仅不能引起读者对人物的崇敬之感。反而会弄巧成拙。母亲的一些可贵品质可以由很多细小的方面体现出来,比如工作中很负责,与人交往中不斤斤计较等。

二、打破一味盲从的思维定式

面对一个话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作文。但他们却会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毫无个性可言。比如,写到对亲情的感悟。大多数同学都会提到相同的题材:自己生病,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最后父母却病倒了。似乎每一个家庭都是一样的,每个父母都是千篇一律的。实际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如此亲密,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故事也是纷繁的,如果学生能用心体会,作文就能寻找到独特的心灵体会,我们的学生脑子里早就有了一个个准备好的精神套路,他们习惯于“拷贝”前人的思想。顺从定式,放弃思考。

三、打破一味追求作文“体系”、“模式”

应试教育下,许多教师都很注重对写作技巧的训练,主张什么文体就用什么模式。比如,记叙文通常都是开头设一个伏笔,中间记录一个事情,结尾抒发感受,提出号召。议论文形成“叙——议——联——结”的新八股模式。这使学生的构思、创意受到极大的束缚,学生作文常陷入千篇一律的陈规俗套中,在表达上也常表现为空泛的议论、说教。

学生作文中长期的个性压抑,使学生逐渐从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我们不能只是责难,而要从本质上引导学生将作文与做人相统一,释放学生心中的真善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作文中,塑造他们的个性和人格。

许多考试的作文明确指出要“感情真挚”。这是针对在高考阅卷中发现许多仿作和套作而提出的。怎样才能使作文做到感情真挚,体现现实生活,反映真情实感,这就需要释放学生心中的真善美,努力使作文过程成为学生到生活中求真、养善、立美的过程。

首先,内容要真实,这是作文最基本的要求,即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特级教师方仁工曾说过:“作文要百分之百的真实,百分之百的本色。”这是作文的最高境界。作者是十几岁的中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是学校、家庭,接触的人是教师、同学、家长,他们的生活是简单的,但又是充满遐想的。过于成人化的语言和复杂的社会现实都不适合他们的作文,自然本色的表现他们稚嫩而好奇的内心,反而更有感染力。

其次,学生叙事作文一定要饱含感情,渗透他们的思想倾向和审美标准,寓情于事、于理,才能唤起读者类似的生活体验,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冰心说:“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出来。”所以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生活永远是蕴含在人的独特的情感之中的。只要用心灵思索,眼中的世界才能更加清晰的归于本真。所以,愈是濡染了“感情色素”的东西,就愈是鲜活、深刻。

第三,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激发。必须把想象和创造的乐趣还给学生。无拘无束地想象和创造,本是学生作文的“专利”,或许,有些是不合实际的,有些是不切实际的,有些反传统的,教师不应给予太多的束缚,而是加以正确的引导。每一次驰骋想象的作文,学生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释放,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其次,知识面的拓展及生活素材的积累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文章需要文学的、艺术的滋养,需要多方面知识的填充。在文学名著中融汇了世态百相,凝集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囊括了大地沧桑,学生徜徉其中,对人生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人性也会有更细密的体会。艺术也可以触发灵感,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灵气。作文富含艺术美,也是创新精神的体现。

作文要创新,还要摈弃那些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语言。摆脱语言的八股腔,而应该体现学生个性化的活泼语言。“那是一节体育课后,炎热的太阳把我们烤得满头大汗,回到教室,调皮大王张迁颇‘善解人意挤眉弄眼地说“快喝饮料吧。他们要抢了。只见几个同学已经向我杀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瓶子就喝了起来。‘不对啊,什么味?只见他们一个个捧腹大笑,我才明白自己上当了,这哪是饮料啊,分明是自来水。我情急之下,大声叫道:‘我要去告诉老师。这群调皮鬼平日里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就是班主任,一下全没了笑声。”生动活泼的场景不禁让人感觉到学生的可笑、可气、可爱,语言十分自然、真实,富有生命力。

教育中一个很本质的东西就是建构高尚的人格大厦。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作文教学尤其要重视人格的培养,从中学会如何做人。作文教学长期走在“泛政治化”的旧道上忽视人格中最为重要而又美好的因素,诸如体恤、亲和、仁慈、同情、怜悯、互助、和谐等,人格要变柔弱为刚强,摈弃“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沧桑感,应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生,体现学生独特的思考和个性人格,在作文的国度中构建他们的精神家园。看完一个学生的作文,眼前就能出现他的形象,包括他的性格、观念、理想等。“因为我们年轻,所以我们有太多的梦想,为了梦想,我们甘愿付出汗与泪。我们深信,付出与收获的天平终会水平,尽管需要时间来调节,正是这调节的过程使我们的生命多姿多彩,也正是因为调节平衡的期盼,给予我们更大的力量。因为我们年轻,所以我们渴望成功,我们希望被鲜花和荣誉包围,高兴过后,会给我们带来催人奋进是生命动力。同样我们无法拒绝失败,因为通往成功的路,都要用失败来铺平,我们要拿得起放得下,这样才是我们年轻应有的胸襟。”这种属于90后的朝气抱负溢于言表。

我们应该给学生构思留下更充分的空间,让作文回归生活,倡导“以我手写我心”,心口如一,人文和谐。现在的话题作文比较能够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张扬独特个性,激活学生思维,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开放、灵活的思维发散空间。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真,千学万学做真人。”让我们的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真人。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
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与实践
论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