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

2009-03-16陈红萍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自主性意识教师

陈红萍

自主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学习建立在自身的愿望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以浓厚的兴趣和持久的意志力,支配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法,高效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并自觉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独立灵活地思考问题,自主的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著名教师魏书生说:“再聪明的人,被动时也就会变得十分愚蠢”。可见,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枯燥且低效的。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重教转向重学,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以下就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应试教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环境下,教师是传授知识这一活动的主体,只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知识的掌握与消化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交流、思考、相互合作。在以往的观念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教师讲的、书本上写的都是不容怀疑的。结果往往是教师费尽口舌,学生一知半解,就算是学生理解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但一遇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仍然解决不了。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合作者。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为:督促学生学习,维护课堂程序,及时表扬,个别辅导,点拨启发,不包办代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自主性学习中应让学生自已提出疑问,然后进行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交流,归纳小结,最后是在掌握主要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探索新的知识,从而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权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

二、刻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是指学生对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责任、需要以及心理状态的自我意识,它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和动力。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不仅是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帮助和鼓励学生形成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学习风格。学法指导要体现针对性和民主性的原则,掌握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是创造型人才所需要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还在于鼓励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让学生挺起胸膛走路,满怀信心做学问。

三、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可概括为两点:一是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习常规,包括实验常规、听课常规、看书常规,作业常规;二是结合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指导学法,如把观察与思考的联系,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形成点、线,面、网结构化的学习方法;例如,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生感到多,杂、散,往往给记忆带来困难,可指导学生用归纳对比的方法,把各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元素及化合物性质间的相似性和不同点,再按照它们的性质差别的大小顺序找出递变规律。指导学生,采用列表或绘制关系图的方法把一个个知识点勾画出来。

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积极主动规划安排好自已的学习,并能根据自已的需要进行分类、总结、整理。在学生参与的集体活动中,应增强他们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培养他们的相互协调,共同合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学习,让学生能对所学内容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创造性地获取新知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蒋南翔同志也说过:对于一个初次进森林的青年猎手,不能只给他干粮和猎枪,更重要的是要教他具有如何生存的本领和熟练掌握射击技术,这都告诉我们能力远比知识重要。

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加强

1、以良好的契机入手,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有关器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使学生自强不懈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因此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入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这样导入“通常情况下,我们用火柴点燃棉布,棉布会燃烧。那么,能否燃烧棉布不会燃烧掉呢?“接着演示”将棉布浸入以2体积酒精,1体积水配置的酒精溶液中,然后放在酒精灯上点燃,结果燃烧起来,当火焰熄灭但是棉布完好无损实验现象使学生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此时抓住机会提出问题:“燃烧可能需要哪些条件?”学生非常好奇,急切的想找出答案。于是因势利导的引入新课。这些问题的提出,大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对知识的巩固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创设自由空间,培养自主探究意识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教为导,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发扬教学民主,放权到学生手中,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不惟我独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满足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创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搭桥铺路。

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要求上进与发展,让学生确立“我是学习的主人”“读书而不唯书”“尊师而不唯师”的观念,把学习这一过程看作是一个学习与创造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创新,学会创新,让学生不断地发展、提高、完善甚至超越。如在讲授氢氧化钠性质时,设计如下问题: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中可能有哪些物质的存在?如何验证这些物质的存在?能否用不同类型的物质验证?应该如何除去这些物质?你有什么设想把这个实验改进?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与探索,而学生渴求找到答案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带着问题去学习并通过自已的努力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不仅能够提高自已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创新意识。

4、加强课外兴趣活动的指导

课外兴趣活动可以极大地帮助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成为实践的主人。在活动中可以通过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及各种社会问题来撰写小论文,教师融入其中只能充当一回小组成员,这样学生在心理没有障碍的前提下,自由实践、自由发挥,达到自主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教学是一门永远有缺憾的艺术,教学的创新永无止境。教师在教学时,心中时时装着学生,积极创设自主性学习,要使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断质疑、解疑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学习。

猜你喜欢

自主性意识教师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