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的开展高中物理课外活动
2009-03-16蔡宇翔
蔡宇翔
我们知道,学生得到的系统的物理知识,主要来自课堂,但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必须要靠课外实践。因此,物理课外活动,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展有效的物理课外活动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际,总结了一些体会。
一、开展小制作、小实验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要求是,全面的发展学生。如果只让学生在课堂内接受知识,是无法实现的。我们必须要重视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因为,课外活动有着课堂教学无法代替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完成课本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以外,还应当在课后,布置学生做一些必要小实验,能让学生做的小实验是很多的。如,“用文具盒做静电实验”、“用老式的日光灯做几个自感实验”、“用自来水做反冲运动的实验”、“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的实验”等。我们要注意的是,将这些小实验分布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每月至少做一次,千万不能松紧无度,要么连续让学生做,要么很长时间也不做,这样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每次要求学生做过小实验后,就应该使学生完成实验的报告,老师要精心挑选那些有质量的实验报告,做好必要的总结,对那些特别有质量的报告,做必要的展览。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其他同学也是很好的促进作用。
开展丰富、有趣的物理课外活动,能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开展物理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完成课外小实验时,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很多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应用了物理的知识,但欲使其顺利完成,学生也必须发挥想象,否则是完成不了的。因此,物理课外活动,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学了地磁场后,让学生制作“指南针”,学生在具体制作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让指针灵活转动,否则做出来后也不能指南的。还如,学习了电路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动控制的热得快”。这些小实验、小制作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充分的利用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开展物理课外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我们知道,学生在学校里,与社会接触的很少,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的差距很大。在教学中,开展一些调查活动,有利于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课外小制作的时候,有时工具不全,需要到邻居家借,有时候,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能要问同学、邻居的叔叔等等,这样就能锻炼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如何有效的开展学生的物理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没有“大纲”,也没有教材,更没有专职的老师,我们很多的物理老师,除了教学外,还担任学校的其他工作,如班主任工作等。因此,许多课外活动留于形式,这就减低了课外活动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有效的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呢?
1、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
开展有效的物理课外活动离不开目的,否则都是盲目的活动。我们要认识到,课外活动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光靠课堂是行不通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靠课外活动也是不行的。开设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活动,能增长学生的实验技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2、要有可行的、具体的计划
当我们明确了活动目标后,我们就要在开学之处,制订好切实可行的计划。在制订活动计划的时候,不要盲目的追求高标准。应从以下几个因素考虑:第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基础知识,高一与高二不同,高二和高三的要求也不一样。第二,要考虑活动的知识应该与教学内容同步,因为,我们开展活动的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第三,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要新颖、有趣味性。第四,开展的活动内容,必定是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如果我们不重视以上几点,那么,开展的课外活动有可能是无效的。
3、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
物理课外活动的核心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活动中,使学生增加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更加有效的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在物理课外活动的时候,要有事实求是,坚持科学的态度。这样就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产生的喜悦。
4、怎么解决课外活动的器材
我们知道,物理课外活动都是以实验为主的,而课外活动所要用的器材,常常是无处可买的。那怎么解决呢?笔者开展了多年的课外活动,总结了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首先,师生共同自制,在自制实验器材的时候,老师要做必要的提醒和指导。其次,要充分收集、利用废旧的器件或借用一些设备。比如,废旧的收音机里,就有很多可以的材料,如二极管、开关等。小孩子的玩具里,就有小电动机等。再次,利用学校实验室里不用的或闲置的实验器材进行改进。
总之,物理课外活动,在整个物理教学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是举足轻重的环节。物理课外活动,使学生得到了宝贵的独立的动脑、动手的机会。他们能在活动中,不受老师和课本知识的束缚,能让学生得到自由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