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有效学习思维定势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2009-03-16王华
王 华
心理学上认为:思维定势即先前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准备状态,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定理、公式的应用,常规思路、方法的总结,并能用此解决问题时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这就是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所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思维定势教学中的影响,寻求合理的方式,让思维定势得以“取长补短”。
一、发挥好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
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就是让学生能用常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常规性的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如常规的解题方法、几何证题思路的归纳都能让学生在解题或证明过程很快摸索到思路,而作为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让他们按一定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呢?
1、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形成学生有效学习的思维定势
数学知识的传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教学内容,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就代数部分的教学,比如公式、法则教学,重在公式、法则运用的形式,让学生产生“同感”,去寻求新题目的解题方法,象用平方差公式去分解因式,只要掌握好公式适用的二项式,并且是两项的平方差,这样学生对大多数的二项式的因式分解就能迅速掌握。而对于几何内容的教学就是让学生能掌握基本定理及其基本图形,寻找到常规证题思路,对于一些复杂图形,也应让学生学会“解剖”得到基本图形,走上常规思路,学生也就不再惧怕几何推理,比如“角平分线遇平行线想等腰三角形”、“遇到三角形两边中点想中位线定理”等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对思维方式进行总结。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作体系,教师的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方法,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要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教师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学生学会的是简单的模仿,教师必须做到面面俱到,逐类分析、讲解,学生才能学会应用,而初中阶段相对要求就多了,不但是学生的运算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对这部分的教学往往采用综合教学法,会分析、会思考、会总结、会归纳,形成综合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
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最常用的是求异思维(也就是发散思维),其显著特点是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利用不同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思维,从而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特性都得到发展。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思维的流畅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注意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在传授新旧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联想、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能架设好桥梁,以提高思维的流畅性。比如在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一般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让学生从边、角和对角线的关系分别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加深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了解,以免在推理过程中张冠李戴。
2、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的个性不同,思考角度的不同,知识掌握水平有差异,这就使学生去观察思考问题,掌握变异规律,灵活运用知识上产生差异,所在教师应让不同的学生开拓不同的视野,综合他们的应变能力,以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如在《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中,有一半的学生在推进过程中往往仍在全等范围内思考问题,但如果能多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性质、思考和加以训练,让学生感受到推理的简洁,克服过去证题中的思维定势,往往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让学生思维变得灵活多样。
3、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思维的独特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作为教师应注重在课堂上有计划、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创造性思维活动,例如在《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中,用给定的全等直角三角形去拼能证明勾股定理的图形,教师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发现自己的才华,而不拘泥于原有图形,让学生谈谈对能拼图形的见解和看法,这样学生就会进行积极思维,敢于操作,敢于创新,这种活动对于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学习思维定势,能让学生不再惧怕数学,寻求学数学的支撑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