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做好初中物理的习题教学
2009-03-16吴彬
吴 彬
我们知道,物理习题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习题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不仅能巩固学生对已有的物理知识的掌握,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育,决不能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或者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那么如何进行初中物理习题教学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现将这些体会,介绍给大家,仅供参考。
一、狠抓基础,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物理教学中,笔者总是经常性的帮助学生复习物理公式、适用的条件、各个物理量的单位,因为这些知识是物理的基础知识。然后,就是指导学生利用公式解相关的习题,从解题练习的开始,就要抓好正确的解题步骤。使学生掌握规范的解题步骤,为今后的教学深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弄清题意思,不让学生代错物理量,笔者还要求学生,在解题前,写清楚已知的物理量和未知的物理量。虽然这些是书上没有要求的,但经过强化训练后,对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是大有帮助的。等到学生能熟练掌握后,就可以不再要求了。
二、精心挑选物理习题
物理有大量_的习题,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穷尽所有。因此,如何挑选习题是做好物理习题教学的关键。在备课这一环节中,我们要投放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为学生精心挑选习题,习题的难易,要有梯度性,要有层次性,目的是要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有的综合题,需要给予适当的变化,添加一些承上启下的小问号,这样便于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解物理习题的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进入门槛的关键。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那些联系实际的习题,最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比如,在进行速度有关计算时,我编了这样的习题:老师7点45上班,家离学校是2千米,平均车速是6米每秒,请大家帮助老师,计算一下,几点从家里出发,才能不迟到?
四、逐步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没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物理习题的一题多解教学,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同一个物理习题,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经常问学生,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来解?努力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比如:质量是10千克,体积是3立方分米的铁球,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我们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方法加以解决。通过练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密度的有关知识,还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注重习题的变化,提高物理习题的利用效能
很多老师,在物理习题教学时,总是一题接着一题的出示给学生,使学生感到题无穷尽,不断的读题,审题,长期下去,会使学生感到疲劳、厌倦。我们在物理习题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每个习题的内涵,给题目稍微的变化,就能使它耳目一新,这样做,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还能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使学生有解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一列火车长200m,以20m^的速度通过一座长3km的大桥,问需要用多少时间?”等学生做完后,笔者又把题目改成:如果车速不变,它通过另一座桥的时间是100秒,能否计算出该桥的长度呢?当然,我们还可有将题目变化为求火车的速度、火车的长度等有关的题目。在物理习题教学中,通过对题目的变化,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能很好的提高了习题的利用效能。
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对物理习题的解答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尤其是习题教学的开始阶段,这时候,我们决不能包讲,而应该做好学生的引路工作,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要善于引导、点拨,善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例如,一架直升飞机,重2万牛顿,问它静止、匀速上升或匀速下降的时候,它向上的举力分别是多少?很多学生认为,只有在静止的时候,它的举力才等于重力,匀速上升要大于重力,匀速下降的时候,要小于重力。这时,笔者引导学生回忆二力平衡的概念,让学生回答,在二力平衡条件下的物体运动状态,通过点拔,学生就有了明确的解题思路了。
再如,某人用一个动滑轮,把重为200牛顿的物体,拉到高为6米的阳台上,他所用的拉力是120牛顿,问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假如他提升的重物增加到300牛顿,他的拉力变成多少?很多学生做这样的习题,有一定的难度,在具体讲解第一个问题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先解有用功、总功,然后再解机械效率。在解第二个问题时,很多学生套用了第一问的机械效率,这时候,笔者组织学生讨论,滑轮的机械效率的跟那些因素有关?如何改变滑轮的机械效率?此题中,哪个物理量,在前后是不变的量?
总之,在习题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