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2009-03-16李大刚
李大刚
当前随着型课程理念的深入实施,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课堂实施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最基本的途径就是优化课堂教学,构建双向互动的师生关系。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动态交流,注重学生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实施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课堂,实现学生智力发展和教学效率的双项进步。为此,我结合本人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体会,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营造愉悦课堂氛围,建立双向互动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进行知识传授、获取知识的有机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导致学习气氛不浓,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时间和空间有限,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季亚琴科说“教学——这是交往的特殊变体”,“教学是有知识经验的人与获得这些知识经验的人之间的交往。”以交往互动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能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沟通。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始终在交流中完成,教师要遵循情意性原则,创设具有宽松、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增强进行学习探究的热情。教师要以平等、宽容的心态善待每个学生的问题回答或板演证明过程,进行耐心指正、补充,对学生的具有“创造性”个人见解,要给及时的热情的赞赏和鼓励。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我能行”的成功乐趣,把数学教学过程变成主动探求真理、真诚进行情感交流的数学过程。
二、创设情境贴近教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自主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多媒体教学资源应用已经深入到教学的每个角落,教学知识信息的传递不再是单一的教师口对口的传授,而是通过生动逼真图象、优美动听的声音、形象直观的图表、简明扼要的文字等方式图文并茂的呈现在广大学生面前,并且教学内容的传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数学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将数学知识变抽象为生动逼真,促进学生迅速、牢固、感性的建立起数学知识体系,带动积极思维,深化数学知识,掌握重难点,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教学内容,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直观性、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例如:在七巧板这一节教学时,我采用网络课件资源向学生进行教授学习,画面中色彩的和谐搭配,将七个图形的特点形象地进行了展示,并且七个图形可以自由移动,能够起到引导学习、激发兴趣的作用,我然后让学生到讲台进行动手操作,拼出一些其他图形出来,达到了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实践探究,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但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仍然存在,与当代社会和新课程的要求是不相适应,难以适应新的学习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学生学习方法,把学生主动发现、探究、研讨等学习过程凸显出来,将获取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采用实验、调查、操作、信息搜集与处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意义的数学习题,引导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平面几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布置“测量池塘两端AB的距离”的课外实践题目和“在室外找一个中间有障碍物的地方,测量障碍物两边某两个点的距离”的探究型题目,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实践活动。又如:在讲解完“解直角三角形”一节内容后,可以向学生布置“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实习作业。这种让学生进行探究实践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互助合作学习的能力。
总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潜能,更新教育观念,着眼于未来,倡导主动参与、实践探究、互助合作,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焕发出新课程改革的生命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