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普利策评论奖作品的感情表达手法
2009-03-15吴帆
吴 帆
当巴拉克·奥巴马在世界的注视下成为美国第44届总统时,有一个人在电视机前潸然泪下。拥有同奥巴马一样肤色的他,同他的忠实支持者一样对这位改写美国历史的总统给予从始至终的热情;然而不同的是,当奥巴马在讲台上舌战群雄时,他也在纸上激扬文字,伴随着奥巴马走过党内初选和总统大选,最终走到了胜利的终点。奥巴马的胜利将永垂史册,而他的胜利也被永远的镌刻在了新闻史史册里。他就是2009年普利策新闻奖获奖者——尤金·罗宾逊。
为美国带来伟大变革的2008年总统大选本身就是一个悬念迭起、扣人心弦的变革过程。其中首当其冲的应当是奥巴马的参选,成为在美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有色人种提名竞选的情况之一;其次就是希拉里的参选,一位前第一夫人是否能够以不同的身份入主白宫?这都是这次大选的引人入胜之处,同时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然而,我们可以注意到,此次普利策奖获奖新闻作品中,只有两个奖项颁给了同大选有关的文章,一是国内报道奖,授予了《圣·彼得斯堡时报》的记者,另一个就是尤金·罗宾逊的评论文章。能够在众多报道中脱颖而出,尤金凭借的不仅仅是客观、全面的新闻报道特点。正如授奖誓词中所言,他更胜一筹的是雄辩技巧的自如运用以及出众的文字功底。嬉笑怒骂中,历史在我们眼前上演;恣意文字间,真情在文中流露。
讽刺是我们在阅读西方报纸时所常见的写作手法。而在尤金·罗宾逊的评论中,这种手法可以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比如在谈到“福克斯和朋友们”节目主持人吉拉多的一席关于奥巴马演讲词的评论中,尤金提到吉拉多认为奥巴马借用同是黑人的马萨诸色州州长帕特里克的讲话,并认为黑人政客们“看起来都聚集到一个阵营中谋划如何对现行政治体系进行打击”[2]。尤金对于这样的言辞自然持否定态度,他随后提出不管奥巴马能否胜出,美国社会在种族观念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像吉拉多这样的新闻工作者还能提出这样言论,显然是对黑人社会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的。然而,尤金并没有就此打住。在文章结尾,他顺着吉拉多的设想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假如真的有这样一个集团,那么好莱坞最卖座影星威尔·史密斯也一定位列其中,还有已经征服了白人统治的体育运动领域——高尔夫球的老虎伍兹也一定在这个集团中,包括驰骋政坛的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以及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因为她已经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屋”——虽然它看起来更像是一座豪华饭店。
这就是尤金·罗宾逊那种信手拈来、不着痕迹的讽刺,在这一段叙述中,他完全站在白人的立场上,对一个其存在性本身就是一种无稽之谈的所谓“黑人智囊团”进行大肆描写。而从字里行间,我们又可以清晰的感到由于缺乏对黑人世界最起码的了解,白人对他们的可笑误读。尤其是“小屋”(cabin)一词的运用,让我们仿佛又回到《汤姆叔叔的小屋》时代,通过这一形象的反讽,尤金入木三分的刻画了一个对黑人的理解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愚蠢可笑的白人观点。而在笑过之后,我们又会陷入反思,经过尤金的梳理,我们会发现原来自爱短短几十年间,黑人社会发生了如此显著的变化,涌现出如此众多的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颇具影响力的人物。这就是讽刺的艺术,在不经意间将人引向深刻的思考。
在2008年11月6日发表的文章《美国的清晨》中,尤金用赞美诗一般的语言毫不掩饰的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电视机前见证了奥巴马的胜出时,他不禁潸然泪下。因为此时的他想到的是为了这一天曾经付出过汗水乃至生命的前辈。如果说尤金在连用几个“我几乎失去了控制”引导的情感宣泄的自然段以后就此打住,抑或继续这种直接的抒情,读者也许会因为作者饱满的情感而对奥巴马的胜利感到印象深刻。但是尤金的过人之处在于它并不满足于让读者分享他的喜悦,而要让读者自然而然的产生他此时此刻的喜悦之情。于是,他开始把读者置于历史的长河中,用历史的厚重感增强这种喜悦之情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他讲到黑人为美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的举足轻重的贡献,同白人一样热爱这片土地。读到这里,再多的解释已经不再重要,因为历史已经给出了判断,那就是这场胜利理应属于奥巴马,因为他代表着一个勤劳、勇敢、爱国的黑人群体。试问,又有谁不会为此情此景而发自内心的感动和欣慰呢?
在这一系列的评论中,作者对克林顿介入妻子希拉里的选举的做法给予了极大关注,因为正像作者所言,这样,奥巴马要应对的就是两个“克林顿”了。然而对于克林顿的过多干涉而对奥巴马造成的困扰,作者并没有进行直接针锋相对的批评。相反,他采取了自己一贯的诙谐调侃的行文手法,入木三分的刻画了一个“帮倒忙”的前总统。比如在2008年1月22日发表的文章《比尔正在忙什么》中,作者描绘了一个因为奥巴马的一句话而怒发冲冠的美国前总统,然而作者后来却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这就从一个侧面回应了克林顿的无谓怒气。而在2008年1月29日发表的文章《打出的旧牌》中,作者提出克林顿为了帮助妻子赢得南卡罗莱纳的选举而打出了种族主义的旧牌,结果却适得其反。虽然作者对于克林顿的做法并不敢苟同,但是他却并非偏激地对克林顿全盘否定,在这两篇文章中,作者都提到了昔日的克林顿总统曾经做出过很多明智的决定,但是今天协助妻子选举的他却少了这些睿智,从这样的强烈反差找中,相信读者能够用自己理性的判断给这位前总统的做法添上自己的注脚。
作者在这一系列文章中只在最后一篇描写奥巴马获胜时用到了“我几乎失去了控制”,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即便是在评论自己最嗤之以鼻的卑劣做法时,他也会保持一份清醒和自控的情绪。这一点在2008年7月4日发表的文章《一群特殊的爱国主义者》中得到体现。这篇文章,作者触及了一个美国社会最尖锐的问题——种族歧视。作为一个黑人,尤金自然对这种现象怒从中来,但是他并没有放开情感的闸门恣意攻击黑人受到的这种不公平待遇。他再一次站到了事实的一面,从美国独立战争到二战,黑人表现出的爱国情感并不亚于白人,然而白人对于黑人的爱国情感的怀疑却依然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者的这篇文章如同一块树立在白人面前的牌子,上面写着:爱国主义没有肤色的差别。而显而易见的是,比起言辞激烈的谴责,客观的陈述事实更能够达到增进理解的目的。而即便是到了文章的最后,在尤金提到那些对黑人的爱国情感持有怀疑态度的人时,他依旧使用“对他们失去耐心”这样温和的词语,可见从始至终,他写作的目的并非图一己之快而宣泄怨气,而是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当奥巴马携手他的家人走进白宫的那一刻,美国的历史就已经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而伴随这场变革一路走来的尤金·罗宾逊,在用手中的笔饱含深情的记录下这个历史进程的时候,也参与到了这场变革之中。因为他让更多的读者,无论身在何方,都能见证、并且感受这一变革,他还能让我们的后辈,在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以后依然能够感到这一历史时刻带给人心灵的悸动。
【参考文献】
[1]2009年普利策新闻奖最佳评论文章授奖誓词
[M].
[2]吉拉多的发现[N].华盛顿邮报,2008-02-26.
(作者简介:吴帆,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