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教师的历史责任

2009-03-14麻宏鑫韩君莉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年1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研究者信念

麻宏鑫 韩君莉

目前,教师成为研究者或教师即研究者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运动,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教师已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合作者,教师要想适应教育变革及其新要求,作一名“学习者”是很不够的,更需要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省思、研究、改进,即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理念。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来看,中小学教师必须成为教育研究者

(1)社会的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原来的某些教育内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许多新的教育内容又在不断地涌现,这就要求教师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要求现代教师具有不断更新自己教育技术的意识,不断追求新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浓厚的科研意识。

(2)新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的权力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教师也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这样,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原野的主动的设计者。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作为一个研究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学实践,并成为一个对自己实践不断反思的“反思实践者”。

(3)教师要使自己在职前培养中初步奠定的合理知识结构能在以后的教师工作中发挥作用,就要在保持知识结构的开放性的同时,还必须学习和提高自己“转识成智”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转换知识观,而且了解不同学科、不同场合、不同目的所使用的不同知识形态,采取不同的所传递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能够在这些知识面前善于判断、选择、取舍,并能够进行不同知识的组合、转换,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习着手解决问题。

(4)在现代社会的知识理论中,由于知识本身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知识的含义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知识的建构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和突出,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为主体而进入教育过程的,他们通过协商、互动的方式共同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建构,这就意味着对教师素质、能力方面的要求提高了,即教师必须是一个研究者,才有资格、有能力担负起建构性知识的教学任务,创造性地设计一种开放的、有助于师生合作及学生独立探究的学习情境,在积极的、主动、创造的学习活动氛围和背景中,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包办。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因分析,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必要。

(1)教师的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即关于课堂情境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关系。条件性知识也只有在具体实践的情境中才能发挥功效。而实践性知识,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靠他人的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看,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从普通教师到优秀教师或教育专家,大致需要经历掌握学科知识、获得教学技能、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等三个阶段。要想成为优秀教师或教育专家,需要的是探索精神,要带着理性的目光,审视自己的昨天和今天,审视从他人那里学习来的经验,审视一切正在使用的方法与正在讲授的知识,并根据整体的需要去调整自己,主动地、超前地意识到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走在改革的最前沿,有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在更高的层次上拓宽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教学技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

(3)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形成教育信念的必要前提。教育信念是人们确证、认定、坚信并执着追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是支配教育者教育行为的内驱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一旦上升为教师的教育信念,就会成为其生活、工作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愉快的追求。形成教育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但教师的教育信念不是教师头脑里固有的,它除了受理论指导,经验的总结,更是通过对已有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审视、反思和辨析,经过自己潜心的理论钻研和探索,敢于坚持自己深思熟虑的教育观念,并不懈地确信、恪守、实践,具有教育价值,才能形成自己成熟的教育信念。

如何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首先,教师要有创新精神。新课改要求教师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创新精神,以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教师必须通过创造性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会创造的人。因此教师要培养起自己的创新能力,应该经常主动地更新观念,学习新知,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创新精神,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其次,教师要有独立批判的勇气和眼光。遇到问题不能人云亦云,这样的观点对不对,这样做好不好,要用自己的独立眼光去审视它,得出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迷信权威,不畏权贵是真正的学者最为宝贵的学术品格。如果缺少了这点不仅成不了真正的学者,而且创新精神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抹灭。

再次,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要善于与人交流。与人交流可以激发思考的灵感,可以完善发展自己的思想。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善待评判与反对声音,学术思想只有在反对和批判声中才能完善与发展。新课改要求教师高度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俗话说,“同行是冤家”。毋庸讳言,在现实情况下,教师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同时也有合作关系。新时代的社会在竞争加剧的同时更加强调交流与合作,强调双赢和共赢。教师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有多种形式。日常教学之余,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彼此分享经验。同科教师之间可以在一起讨论教学方法,相互合作设计课程。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或在相关学科知识方面提供专业帮助。

最后,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迅猛,仅有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用起来常常捉襟见肘,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过去我们常常津津乐道于教师“一桶水”相对于学生“一杯水”的丰富渊博,现在“一桶水”的容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时刻吸纳新知,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否则,不仅难以在学生面前维持自己的威望,在专业发展方面也会遭遇重重困难。

(作者单位:陕西澄城寺前中学澄城寺前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研究者信念
为了信念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发光的信念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信念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