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与课程整合实践研究
2009-03-14高彦荣
高彦荣
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与游戏整合,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是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熟知的教育理念,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之一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那么课程与游戏如何整合,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教育资源整合化,为游戏课程创造条件
与环境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获得经验最直接的途径。幼儿园的游戏环境,是游戏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为了更好地挖掘环境的教育功能,我园非常重视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如:创设一个丰富多变、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生活环境,以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推动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充分利用家乡所特有的瓷器、竹、木、芒杆等布置周围的环境。一走进幼儿园的大门,两棵硕果累累的大树映入眼帘,外操场巨幅的瓷砖壁画让人遐想,“美丽的瓷都”、“划龙舟”、“山乡风光”、“桃仙溪漂流”等画面均是教师和孩子们共同讨论与创设的。通过这些变废为宝、废物利用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让幼儿能通过灵巧的小手来表达、表现自己对美的感悟。各班尽量开辟既便于幼儿自主选择、富有个性的活动区角,又便于教师指导的教育环境,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及活动场地灵活区隔区角,让环境体现多样性、开放性和探索性。教师们都能够注意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让孩子们关注环境,参与环境创设,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成长。此外,我们还十分重视家长和社区多种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为幼儿的发展服务。如:通过学园的局域网向家长宣传课改精神及信息动态,成为家园联系的又一主渠道。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为游戏课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主题活动游戏化,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身为瓷都人,幼儿经常能感受到瓷器的丰富多彩、优美传神,他们常为周边陶瓷的精美而赞叹不已,教师善于抓住这一契机,顺应幼儿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家乡的瓷器》主题探索活动。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按五大领域来制定主题活动《家乡的瓷器》的课程目标。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努力挖掘游戏活动对幼儿发展独特的教育价值,灵活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支持、引导和拓展幼儿在游戏中的经验建构,实现游戏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整合。组织孩子参观陶瓷博物馆和瓷厂,让孩子了解陶瓷的丰富多彩,陶瓷文化的历史悠久;在参观活动中,通过质疑、实践、交流等形式,让幼儿尝试做小工人、体验劳动的乐趣。在玩陶区投放各种操作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雕塑、彩画等活动,自由地表达表现;在资料区展示收集到的图片、书籍、实物等资料,孩子们可以从中获得详尽的信息。系列小主题活动:科学游戏——瓷器的秘密,引导幼儿探究“神奇的滴水观音”、“美妙的瓷笛”、“会游泳的甲壳虫”、“魔术杯”;语言游戏—我是小小解说员,引导幼儿学说广告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瓷器的理解与感悟;实践活动—角色游戏《我是小小瓷艺工》让孩子们主动探索学习,了解瓷器的特性、种类和用途,让孩子们动手尝试实践,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幼儿园的陶吧也成为孩子们动手操作的实践小基地。
三、区域活动游戏化,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我们引导孩子们自己创设各个活动区,包括活动区域的位置区隔、大小、物品摆放等,让他们亲自参与一些标记、规则的设计,让每个环节都充满游戏化和趣味性,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中三班在开展主题活动《彩色的世界》时,孩子们经过讨论设计了“调色板”、“五颜六色”、“七色花之家”、“五彩斑斓”等好听的区域名称,大大增添了活动的乐趣。孩子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活动热情高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将游戏的方法和组织形式贯穿于游戏之中,通过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如: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奶奶的针掉了怎么办?”从而引出探索活动《磁铁的秘密》,在探索区投放相应的操作材料,如:各种形状的磁铁、回形针、积木、泡沫、塑料块、玻璃珠等让幼儿自由探索,了解磁铁的特性,知道磁铁的本领,提高了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体验了成功的愉悦。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注重观察幼儿的活动行为、活动内容,从中把握时机,帮助幼儿延伸游戏的氛围,促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获得多种体验。如:将制作区制作的物品带到语言区、建构区开展相应的活动,有效地提高活动材料的实效性,幼儿也逐步发现自己所制作的玩具的不同作用。发展了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地培养锻炼了他们的小主人意识,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应通过对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配置调整,将课程中的游戏与课程进行有机优化整合,让新课程适宜幼儿的发展,更好地体现“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思想,以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金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台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