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009-03-14曲桂秋

新媒体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影响

[摘要]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等相关会计准则,实施新准则无疑会对我国企业的盈余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新资产减值准则 盈余管理 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220179-01

一、资产减值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一)资产减值准则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1.资产减值准则满足契约摩擦。在委托代理关系的模型中,人们通常事先设定一套管理契约和报告规则。由于契约的刚性和不完备性,会与现实的需要产生矛后,而企业的许多契约不仅以会计盈余作为签约的基础,而且还以会计盈余作为评估契约履行情况的依据。资产减值准备灵活性的存在,使得管理者可以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自己或与投资等契约关系人最为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来影响企业的盈余水平,从而实现自身效用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2.资产减值准则满足沟通摩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会计法规的不断完善,资产减值准备的范围由“四项”升格为“八项”,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根据资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和计量标准,并且对计提条件、计提比例等,都需要会计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职业判断,因此增加了投资者的阅读难度,毕竟投资者要想辨别资产减值准备中到底有多少并非真正减值,辨别出“秘密准备”,绝非易事。不可否认,代理人永远都会拥有一部分私人信息,这些信息永远都不可能被委托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知晓。信息不对称环境为盈余管理留下了现实操纵空间。

(二)盈余管理推动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发展和完善。资产减值准则伴随着企业盈余管理的不断抑制和创新而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这种互动关系。如,为了遏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任意调节企业利润,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新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应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一经确定不得在以后期间转回(除新资产减值准则规定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的项目外),以此防止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可见,资产减值准则正是在这种互动关系中经历着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企业的盈余管理方式也在这种互动关系中经历着不断的创新。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这种互动关系。

二、新资产减值准则变化的内容

(一)资产减值准备确认的变化。针对单项资产难以独立确认未来现金流量的问题,新资产减值准则引入了“资产组”这一概念,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规定:对于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应当按其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认减值损失。这样能够大大地简化计量工作,大大缩小了企业在这一方面对利润做文章的空间。从总体上来看,新资产减值准则扩大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在新资产减值准则中,除了这八项资产外,还增加了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金融资产、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七项资产项目。这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相对于现行准则来说,这项规定是一个很大的修改,它是一个永久性原则,避免了企业确认暂时性损失,保证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二)资产减值准备计量的变化。新资产减值准则确定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为了使期末资产计价与当期损益计量更可靠,新资产减值准则更多地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了提高可操作性,规定了预计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的内容;为了提高可靠性,要求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时,以经企业管理层批准的最近财务预算或者预测数据,以及该预算或者预测期之后年份稳定的或者递减的增长率为基础;为提高预计基础的可靠性,对预算期进行了限定,并对预算期以后的现金流量趋势进行了保守的限定。

(三)资产减值准备披露的变化。新资产减值准则,除了披露当期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外,还要求披露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累计金额,资产组的基本情况及其所包括的各项资产于当期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以及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和计算过程中涉及到的估计基础、折现率等。这样的规定有利于外部报表使用者更好地判断公司经营状况和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三、新资产减值准则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修改和完善后的资产减值准则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产生抑制作用。

1.可回收金额的计量更具有可操作性。新准则规定,可回收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并明确公允价值应依据公平交易中的销售协议价格、活跃的市场价格或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来确定,否则应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可回收金额。为了使期末资产计价与当期损益计量更可靠,新准则更多地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这一计量属性。为了提高可操作性,新准则规定了预计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的内容,如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处置收入及支出、折现率等为了提高可靠性,新准则要求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时,以经企业管理层批准的最近财务预算或者预测数据,以及该预算或者预测期之后年份稳定的或者递减的增长率为基础为提高预计基础的可靠性,新准则将预算期限定为5年以内,并对预算期以后的现金流量趋势进行了保守的限定。新准则对资产减值的计量方法更为明确,更具有可操作性,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行盈余管理的职业判断。

2.部分资产减值准备可以转回。虽然新准则规定了资产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不能转回”,但应该注意的是,对于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贷款及应收账款和持有至到期的投资、长期债权投资、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等的减值仍然允许转回。此外,以公允价值反映且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生物性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期末以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值调整其账面价值,减值额等于期末公允价值减期初公允价值。实务中,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具有隐蔽性,为更多的公司用来进行盈余管理。另外,在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发生更替或企业的盈利无法达到分红计划所规定的下限时,一些企业仍然可以在某一会计年度一次性提取巨额资产减值准备,使得企业一次性亏足,在以后的年份可以轻装上阵,可以说该规定对这种形式的盈余管理行为抑制作用不大。

参考文献:

[1]袁淳,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李吉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曲桂秋,本科,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现就职于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