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时代的儿童钢琴音乐精品
2009-03-13范元绩
范元绩
一、德彪西的青少年时代
1862年,德彪西诞生于法国巴黎。他从小就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孩子的性格,比如他会把玩具拆解到再也安装不起来,当其他孩子争抢着要甜美的巧克力时,他会选择一块精美的蛋糕;他还经常会问许多奇奇怪怪的问题。德彪西7岁时开始学习钢琴,从此为小德彪西打开了一片音乐的天地。德彪西在这片天地里如鱼得水。一年后,曾是肖邦学生的一位女钢琴家听了德彪西的弹奏后,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打心里喜欢,提出愿意免费教他。3年后,11岁的德彪西考入巴黎音乐学院。
18岁时,德彪西因获得“总谱视奏”第一名,而进入作曲系学习深造。他性格内向、沉静,爱好思考。有时问一些老师回答不上的问题,而引发师生关系的尴尬紧张。
19岁,德彪西被聘为柴科夫斯基的赞助人——梅克夫人的家庭音乐教师。
1882年,他开始接触印象派画家和诗人,并着迷于富于民国情调的东方音乐和爵士乐等。
1884年德彪西22岁时,他的清唱剧作品《浪子》荣获“罗马大奖”,自此他的名气开始蜚声欧美,并开始确立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二、德彪西和女儿艾玛
1905年,女儿艾玛降生,德彪西中年喜得千金,他高兴得直呼:“心肝宝贝”,还迫不及待地想要为爱女创作一套钢琴作品。1906年,德彪西看见一岁的女儿喜欢玩布娃娃,由此受启发而写出了《布娃娃的小夜曲》,后来又陆续从女儿的玩具中获取灵感,写下了《小象的摇篮曲》、《黑玩偶步态舞》、《小牧童》、《练习曲博士》,又从女儿看窗外的雪景而得到灵感,写出了《雪花飞舞》。这些作品最终于1908年,结集题名《儿童园地》正式印刷出版,还按演奏效果和需要,重新编排了曲目顺序,并标注“献给心爱的小姝姝和亲爱的朋友们”。可见,德彪西的这部作品,不仅仅献给他的爱女,同时也献给所有热爱音乐的大、小朋友们。
三、德彪西的《儿童园地》
德彪西的音乐,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清新和清秀,是水灵和空灵,更不乏机智和幽默,激情和抒情。他的音乐这种特色,全都浓缩在《儿童园地》里了,甚至更精致、更夸张,也更可爱。
1.练习曲博士:乐曲塑造了一位技术高超的小钢琴家在练琴时的生动情景。听,他弹得又快又稳,各声部的线条和声音处理得清清楚楚。
2.小象的摇篮曲:从那磕磕绊绊的属音出发,连带着摇摇晃晃的低音旋律的音乐主题,显得可笑又可乐。右手的伴奏犹如小象吹口琴的音调。由于力度变化有限,所以弹奏为了避免枯燥,可作适当的触键变化,还要特别注意中间的速度变化。
3.布娃娃的小夜曲:小夜曲通常是指晚上人们在吉他或曼陀林的伴奏下所唱的浪漫优美的歌曲。音乐里那断奏的声音就是吉他的伴奏,仿佛有人在漫不经心地拨动吉他的琴弦;而那些连贯的声音,当然就是布娃娃的歌声了。布娃娃很幼小,所以只会咿咿呀呀地连哼带唱。
4.雪花飞舞:窗外飘落的雪花,犹如一幅精致细腻的图画,忽隐忽现的旋律,就像不断飞舞、飘扬的雪片——它们时而相互冲撞,时而相互抱团;时而洋洋洒洒,时而迅猛掠过。
5.小牧童:法国的山歌民谣,向来以“醉人”闻名,听,悠扬的牧笛声,正从宁静的山野传来。山坡上蹒跚地走来一群山羊,自由自在地晒太阳、吃青草。小牧童带领着羊群,享受着大自然的安逸和清新……处理好悠扬笛声的自由节奏,和行进时的准确节奏,都是很难做的。
6.黑玩偶步态舞:原标题“Goliwogg”(读为“格利沃格”),那是个什么样的玩偶呢?是一个黑孩子模样、形象滑稽的玩偶。步态舞是一种黑人舞蹈,音乐开始就是典型切分节奏的爵士乐,属于活泼欢快的“拉格泰姆”;而中间段懒洋洋的音调,又像是“蓝调布鲁斯”。总之,要弹得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幽默搞笑,那就对了。
四、尾声
德彪西的音乐是如此飘忽不定,又如此空幻幽静和活灵活现。他那色彩斑斓的和声、天籁般的旋律和那简约而又委婉的织体,使他的音乐创作开创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德彪西精心创作的《儿童园地》,不仅表现了他的音乐思想和理念,更浸透了他对女儿的爱,和对孩子们的一片真心。那真是令人神往、回味无穷的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