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服不是“定”出来的

2009-03-13

环球时报 2009-03-13
关键词:中山装审美观西服

本报特约记者 陈正良

近来,认为中国缺乏一种能代表中华民族整体形象、风格统一的“国服”的声音开始响亮起来,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又是泱泱大国,没有属于自己的国服实在说不过去。

的确,中国近代曾出现过中山装、列宁装、军便装等所谓国服,但这些服装的出现和流行,都有其特定原因,如中山装源于日本学生装,辛亥革命许多志士均穿着此装,加上这种服装贴合亚洲人身材,符合当时的时代风尚。如今已是五颜六色的时代,服饰也应以多色彩、多风格为妥。对传统的汲取只能是有选择的扬弃,而不应一味照搬。如将汉服之类古装改头换面作国服,或用类似中山装的新设计取而代之,都似有刻舟求剑之嫌。而且,群众的审美观挑剔而多变,强求口味一致是吃力不讨好。

也有人提出,国外许多国家都有国服,为什么中国就不能有?的确,不少国家都有“国服”,如阿拉伯人的白布长袍,印度人的纱丽,但这些服饰都是最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居民习惯的穿着。如印度妇女穿着的纱丽兼具遮光、透气、散热等多项功能,适合印度湿热的气候。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土人情各不相同,划一的国服,很难满足各地不同的需要。

某种服装的流行只能建立在大众普遍认同、接受的基础上。西服之所以在很多国家流行,并非因为它被指定为哪个国家的国服,而是因为它适合大多数国家的环境、审美观和穿着需要。同样,中山装的边缘化,则是因为呆板单一的“制服式”服装已无法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其实,不论中山装、军便服、旗袍还是西服,都没有被正式指定为“国服”。相反,中国历史上曾真的出现过诸如“国服裙”之类正式被推广的“国服”,但都昙花一现。

同样是古老的东西,编钟如今只能在博物馆中觅得一席之地,而竹筷却一直被亿万国人普遍使用。说到这里,该如何看待传统和“国服”,难道不是很明白的事么?▲

猜你喜欢

中山装审美观西服
造型多变的中山装及派生服装
中山装团体标准首次发布
基于人体测量的现代中山装造型研究
也析中山装的政治含义
藏青色西服
约会
浅论美术基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构成中的必要性
美术欣赏深度介入促生学生幸福感研究
钢琴演奏之音乐的美
卖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