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城市区域路网规划分析

2009-03-12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期
关键词:公路网市域路网

江 锋

摘要:寻求区域空间发展与道路空间布局的协调发展途径,解决市区与市域、城市与城际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寻求能主动适应城市化和快速机动化发展的路网规划理念,研究规划的功能以及对于规划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规划方法、解决规划核心技术问题;研究适合都市圈和都市区(大城市郊区)的路网规划方法,开拓规划思路,建立与这种区域发展新格局相适应的规划体系和规划原则。

主题词:区域;路网;规划

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道路网络,其规划必须主动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规划的理论、方法、体系,成为道路建设的先导。

1 城市区域发展的趋势

由于城市扩展、城市化和郊区化、运输技术的进步等,城市和城市间区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城市与农村在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难以找出明显的边界,规划中城区(urban area)的概念逐渐被都市区(metropolitan)取代。尽管在商务、政府机构、文化等方面中心城市仍然具有重要地位,但在整个社会活动系统中,城市只是区域的一个组成、一种形式。无论是区域经济发展还是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均必须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城市与城市以外的地域不可分隔,并且呈现出强烈的一体化趋势。

2 区域发展背景下的规划理念

在区域内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发展背景下,在更广阔的地域空间范围审视和评价运输系统的长远作用;着眼于区域、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健康发展,寻求运输系统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发展、追求系统内部的均衡与完善;从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交通基本属性入手,从区域城镇体系、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出发,提出交通设施发展方向与发展模式;探索城市化成熟期(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的基础设施合理水平,预留发展的空间与发展的可能;理解交通基础设施的导向型发展与控制发展双重作用,充分发挥交通系统对区域空间结构的支持和引导作用;重视区域发展与城市发展中交通需求层次、结构的变化,正确把握设施设计从空间“量的扩张”向系统服务“质的提高”的转移。

3 城市区域路网规划分析

运输系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变化的要素之一。运输系统有多种方式,但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城市还是乡村,道路构成最基础、最广泛的运输系统,并成为其它运输模式的终端运输方式。由于区域空间结构的差异,路网在不同地区有不同性质的交通需求、布局形态与运行特征,因而产生不同的规划需求。

3.1 路网规划的层次体系

现行的道路规划体制及其缺陷。由于道路所在区域土地利用和土地开发的差异,以及管理体制的原因,我国道路的规划、建设、管理甚至设计标准,均分为公路与城市道路两大类。这种区分与我国城市混合交通条件也有很大的关系。公路与城市道路在空间上没有非常严格的界限。通常集中城市化区域内的道路作为城市道路;集中城市化区域之外的道路作为公路。

城市道路的规划区域为基本建成区。网络规划以发挥道路系统综合效益、提高运行效率为宗旨,通过增量建设和存量管理,调整城市道路的功能等级,优化网络结构。

公路网规划区域为城市建成区以外的广大区域,以往公路规划层次以公路行政等级划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道规划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并国道沿线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省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县乡公路和农村公路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编制,并报上一级政府批准。1990年代后期的公路网规划又增加了国道主干线、区域主要经济干线规划层次,区分线路重要度、服务要求和交通量,初步体现了根据道路交通功能进行网络规划的思想。但公路网规划基本上是独立于区域规划、城区规划的自上而下的行业内规划,规划的作用也就局限于设施布局和线路建设。

这种规划模式存在以下缺陷,并且在经济比较发达、城镇发育程度较高的地区尤为严重:

缺乏与区域、城市发展的关联,规划目标或者模糊、或者狭隘;

单纯以公路行政等级划分的路网规划,不能适应经济发达地区交通快速增长的需求。规划重视行政体制内反映政治、经济隶属关系的上下二层节点的联系,忽视同一层次节点间的联系,与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与发展规律均不相适应;

缺乏经济联系紧密、交通需求集中的都市圈区域路网规划层次;

缺乏与行政管辖主体、建设投资主体相一致的市域路网规划层次;

不能从区域、从都市圈的角度协调路网规划和建设。缺乏各个层次路网规划的协调、反馈机制。

与区域发展相协调的道路规划层次。路网规划层次和规划体系须考虑以下因素:城镇密度、人口密度、区域空间布局特征;行政管辖归属;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网络交通流特征、出行行为和交通服务需求。为此,提出区域、市域、城域三个层次的路网规划体系。城域路网规划范围为集中城市化地区的城市道路;市域路网规划范围与地级市或直辖市行政区划一致,为除城区以外的公路网;区域路网指具有紧密经济联系、拥有共同使用的运输枢纽、或具有传统历史联系的区域,一般为初步形成的都市圈域。“区域”在空间概念上包含市域与城域规划范围,但各有侧重:区域路网规划定位于战略性规划,重点解决区域交通和城际交通发展战略;市域路网定位于面向建设的引导性规划,重点解决市域发展的交通导向和对外交通衔接。

三类公路网规划:

①干线公路网规划。干线公路是公路网主骨架,应包括国省干线和部分区县干线。干线公路网规划根据规划区域内经济与用地布局、总体发展目标和城镇体系建设,确定路网的规划目标。通过交通增长轨迹的纵向比较分析,把握交通发展特征;通过与发达国家、地区公路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的横向对比分析,把握未来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城镇体系、交通枢纽与生产力布局为前提,进行布局研究。干线公路应构成网络、形成系统、具有较高的技术等级,维持较高的服务水平。

② 高速公路网规划。高速公路以其快速、安全、通行能力大的优点在整个公路网中起主动脉作用;由于限制出入的特点形成相对独立的系统,有必要进行专项规划。高速公路规划应从区域和城市发展战略出发,确定与建设能力和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网络规模、服务目标,形成快速、便捷、高效、畅通的网络。高速公路网规划须适度超前,体现战略性、宏观性、引导性和可操作性。

③ 农村公路网规划。充分考虑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村(镇)分布特点等因素,解决公路网通达深度问题,与高等级路网的合理衔接问题。

3.2 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

未来十年出行机动化水平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主要途径是轨道交通和汽车交通,其主要特征是私用小汽车保有量持续高增长。我国发达地区交通结构和功能正面临第二个“转型期”:从满足基本出行要求到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服务,个性化、舒适性与可靠性要求提高。

目标的阶段性和多重性。“需求层次分类”的出行需求层次金字塔。从最基本的通行要求,如“村村通公路”,到能提供较高服务水平的设施建设要求,再到要求系统提供多种选择、出行具有时间和空间自由度的要求,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有不同的路网规划目标。

规划的发展指向和发展引导作用。城区土地资源短缺、空间资源局限和城市风貌保护,使得大城市中心区向外疏散仍然是城市发展的主要策略;节约土地的基本国策,又要求城市化发展的集约化和空间集中型发展,形成紧凑型城市、开敞型区域、网络化发展格局。路网规划的目标是城域扩散、市域强化、区域集中,鼓励间隙式布局方式、控制无序蔓延。通过控制出入而不是开放式的线路设计,实现导向型发展和适度均衡的网络布局,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空间上整体规划思想。建立整体规划机制: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之间的结合;区域路网、市域路网、城域路网之间的结合。考虑运输枢纽、城镇、工业区规划与路网布局规划的关系,考虑不同部门的规划协调。

强调功能设计的规划方法。线路规划的目标不是网络自身的完善,而是服务于特定区域与节点、或特定层次的交通需求。通过功能分析与界定和网络交通流分析技术,进行线路的布局设计。

参考文献

[1]刘思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理念,《中国市政工程》2004.07

猜你喜欢

公路网市域路网
徐州公路网云控平台浅析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系统实施效果评价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打着“飞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网还有多远
打造公路网运行的集成技术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首都路网 不堪其重——2016年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通期的北京路网运行状况
路网标志该如何指路?
准移动闭塞系统针对市域快线的适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