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群发性猪链球菌病的诊治体会
2009-03-12谭丽英等
谭丽英等
摘要2008年6月,我校实习基地——生猪养殖场发生以高热、急性死亡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率8%,致死率16%。经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和细菌培养、镜检,诊断为猪链球菌病。采取隔离、消毒、无害化处理、治疗、改善饲养管理条件,予以扑灭。连续高温气候的应激、圈舍卫生状况差是发病的主要诱因,维持有效药物的较高血药浓度是治疗的关键。
关键字猪链球菌病防治
2008年6月,我校实习基地——生猪养殖场发生以高热、急性死亡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生猪疾病。发病32头,死亡5头。经临床检查、病理剖解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猪链球菌病。经严格执行综合防治措施,经20天扑灭。
1发病情况
我校生态养猪场饲养生猪408头。发病32头,表现高热、神经症状、急性死亡,死亡5头。发病率为8%,致死率为16%。
2临床症状
最初,生猪突然发病,急性死亡。病程稍长病猪食欲废绝,精神萎顿,乏力,卧地不起,呼吸急促,皮肤发红,眼结膜潮红,体温40~41.5℃,耳时冷时热,鼻盘干燥,有的便秘,有的出现跛行或不能站立,有的四肢如划水状,有的临死时从口、鼻中流出带血的泡沫。病程一般1~2天。
3剖检变化
急性死亡猪,尸僵不全,m液凝固不良、淡红而稀薄,咽喉部出血,心肌柔软,肺脏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肿胀,肝脏瘀血、肿胀、边缘钝厚,质地较脆,脾脏、肾脏充血,轻微肿大,胃肠粘膜有点状、片状出血斑点。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肿胀、出血。
4实验室诊断
无菌采取肝,肺、脾、肾、淋巴结、心血等病料送县兽医实验室检验,诊断为为败血症型猪链球菌病。
4.1肝、肺、脾、淋巴结、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单个、成对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4.2接种营养肉汤培养基,经37~C增菌培养24/1"~时,肉汤轻度混浊,有少许灰白色沉淀物。革兰氏染色涂片镜检,发现革兰氏阳性长链状球菌。
4.3取营养肉汤培养物,接种血液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长出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隆起的圆形小菌落。并有边缘整齐的溶血环。
5控制措施
5.1隔离病畜:疫病发生后,通过严格测量体温等方法,区分病畜和假定健康畜,分栏饲养,严格隔离病猪。同时,禁止购猪补栏。
5.2彻底消毒:用三氯异氰脲酸钠1:150溶液消毒用具、饲槽,复合酚1:100溶液消毒圈舍和环境。每天三次。
5.3无害化处理:对病死猪尸体混合生石灰深埋。对粪便、污物堆积发酵处理。
5.4治疗病畜:病猪用氨苄青霉素、安乃近、氨基比林、维生素c、磺胺嘧啶钠等分别组方进行治疗。用法:青霉素按1Kg体重4万IU一次肌肉注射,每日2次。磺胺嘧啶钠注射液0.07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5天全部治愈。
5.5
改善饲养管理,供给青绿饲料和易消化饲料,提高饲养水平。
6分析与讨论
6.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条件,提高饲养水平,消除猪链球菌病诱因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发病,对养猪业危害很大,各种日龄猪都可感染,特别是饲养管理不善,猪舍封闭,饲养密度大,通风不当等不利因素常可诱发本病。
链球菌分布广泛,常以共栖菌和致病菌的方式存在于大多数健康的哺乳动物中,其致病作用一般要在多种诱发因素的作用下才能发生作用。持续高温气候和对仔猪进行去势术消毒不严格,还有猪圈上的尖锐物体,如钉头、铁片、碎玻璃、等能引起外伤的物体,应一律清除。新生仔猪,应立即无菌结扎脐带,并用碘酊消毒。这些都是导致猪链球菌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要注意与急性猪丹毒、猪瘟相混淆,应注意鉴别。
6.2对猪链球菌病的治疗,除选用有效抗菌药物和对症治疗药物外,增大剂量、增加每天用药次数和坚持连续用药,非常重要。维持较高血药浓度是非常必要的。
6.3严格检疫,加强产地检疫、市场检疫监督和无害化处理。阻断病死猪、病猪、病愈带菌猪、健康猪之间的传播链。
6.4猪场和养殖户最好能自养公猪和母猪,以繁殖仔猪,自己肥育,既可以避免买猪时带进传染病,也可以利用杂交一代的杂种优势,提高猪的肥育效果和降低养猪成本。
6.5药物预防,猪场发生本病后,如果暂时买不到菌苗,可用药物预防,以控制本病的发生。免疫预防可用灭活疫苗或弱毒冻干苗注射,免疫期6个月。接种弱毒冻干菌苗前后数天饲料内不能添加任何抗菌药物。但由于链球菌血清多,疫苗效果不理想,如能分离制备自家菌苗,效果最佳。每吨饲料中加入四环素125克,连喂4~6周。
参考文献
[1]苏振环等,科学养猪指南,金盾出版社,2004。
[2]李宝林主编<猪生产>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孙希斌等主编,《动物检疫检验彩色图谱),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赵兴绪魏彦明主编,<畜禽疾病处方指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