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鹰派论无助中国外交

2009-03-11

环球时报 2009-03-11
关键词:鹰派鸽派实力

尹继武

《环球时报》3月5日刊登《中国需要更多的鹰派人物》一文,作者在文中力推强硬的外交政策。当然,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善良意图,“鹰派论”不失为一种渴望护我国威的强烈呼声。但是,事实上,“鹰派论”更多地代表了一种普通民众的诉求,而没有体现出战略家的眼光。这是一种根源于中国普通民众的爱国情绪的表达,是中国外交可以利用的一种力量,但上升至国家政策层面,则有失偏颇。

首先,是国家利益还是集团利益?如果认为鹰派绝对出于维护国家利益,又绝对地维护了国家利益—————百利而无一害,这就是从道德层面,而不是基于事实的判断了。换句话说,鹰派既出于好心,又带来好利,何乐不为呢?但现实是这样的吗?不是。众所周知,小布什政府上台后,在新保守主义理念的指引下,强硬十足,发动了两场战争。而现实是,美国最终从炮弹外交回归到了多边合作主轴。今日美国之境况,能说当初的鹰派对外政策维护了国家利益吗?再者,我们又如何保证鹰派就是代表了国家利益?殊不知,美国政府中的鹰派与军工集团息息相关,可谓其代言人,集团利益怎能成为国家利益呢?

其次,讲究外交策略与技巧,不是鹰派的“特产”。鹰派与鸽派的区分,重要一点在于对外政策基本世界观的分歧,前者推崇权力政治,后者重视多边合作。没有人否认鸽派就不会在特定领域采取强硬政策!的确,我们在特定领域,比如涉及国家核心利益、主权问题时,必要的强硬姿态,可以对外传达我们的敏感所在。愤怒也有理性作用。这与其说是世界观的区别,不如说是一种对外战略中的博弈技巧。这种博弈策略的理性作用,跟鹰派又有何干系?

第三,强硬就能所向无敌吗?一般来说,普通民众更倾向于一种强硬的对外姿态,因为从中我们可以获取极大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但是政治家的立场,并不能从一时之气出发,而必须纵观全局,首要考虑的是国家整体利益,而非自己的内心情感。从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战略至今,中国的实力今非昔比,我们的军舰都出海护航了,这可是往日不敢想象的。但在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的总体战略下,“韬光养晦”的方针仍没有过时,否则就容易走向历史上新兴大国引发霸权战争的宿命。

战略博弈最根本的因素是由双方权力格局与技巧决定的。所以我们看到,台海两岸的缓解与互信是建立在大陆实力增长的基础上,而非鹰派的强逼所为。总而言之,中国既不需要更多的鹰派,也不需要更多的鸽派,国家实力的增长和外交战略与策略的进步才是根本之途。▲(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者。)

猜你喜欢

鹰派鸽派实力
本期导读
我们的搞怪实力,真的不容小觑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鹰派?
凭实力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